APP下载

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

2018-03-29赵秀君

当代医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阿普西酞广泛性

赵秀君

(辽宁省丹东市第三医院,辽宁 丹东 118000)

广泛性焦虑症是一种慢性焦虑症状,患者处于持续性的紧张不安状态中,神经功能自主兴奋,且过分警觉[1]。调查结果显示[2],目前我国广泛性焦虑症发病率约5%,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现阶段临床主要使用西酞普兰和阿普唑仑对该疾病进行治疗,效果因人而异。为进一步探讨两种药物对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效果,本院抽取部分患者分别使用这两种药物予以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5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27~78岁,平均(54.2±1.8)岁,病程1.5~12.8年,平均(6.4±0.6)年。观察组男36例,女39例,年龄28~77岁,平均(53.8±1.5)岁,病程1.8~13.2年,平均(6.6±0.7)岁。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广泛性焦虑症诊断标准;②年龄25~80岁;③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15分,zua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50分;④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①心、肝、脾、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病变者;②存在严重认知障碍或既往有精神病史者;③产生过自杀倾向者;④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式 所有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前2周内进行服用中枢神经药物。对照组服用阿普唑仑(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890),首次剂量为0.4~0.8 mg/d,症状严重者,可酌情增加药量,治疗时间为2个月。观察组服用西酞普兰(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993),首次剂量为10 mg/d,1周后可增至20~40 mg/d,治疗时间同对照组。两组治疗期间均不使用其他药物,严格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观察其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和判定标准[3-4]比较两组治疗效果,HAMA评分、S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参照HAMA减分率判定治疗效果,痊愈:减分率≥75%;显效:50≤减分率<75%;有效:25≤减分率<50%;无效:减分率<25%。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 19.0统计处理文中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4,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结果[n(%)]

2.2 两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和SAS评分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HAMA评分和SAS评分均明显下降,相比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结果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0,P<0.05),见表3。

3 讨论

目前焦虑情绪主要包括发作性焦虑、持续性焦虑和伴随性焦虑等类型[5],其中广泛性焦虑症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患者通常会存在紧张不安感,严重时甚至可能产生恐惧害怕等感觉,部分患者身体会出现不适症状,对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研究发现[6],焦虑和抑郁这两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在免疫、生化、内分泌和影像学等方面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但二者都有遗传的可能性。患者出现广泛性焦虑症主要是对不切实际的问题或现象过于担忧,同时伴随着失眠、头晕、精力分散、坐立不安等生理和心理层面的变化。与一般焦虑症不同的是,广泛性焦虑症患者担心的内容至少包括两个不同类型的事件,如事业、身体健康等,且持续时间长,这就导致紧张感明显提高,且难以甚至不可能消失。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和SAS评分比较结果(,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和SAS评分比较结果(,分)

注:与对照组同阶段相比,aP>0.05

组别对照组t值P值观察组t值P值SAS评分65.8±4.2 27.9±3.2 62.162 0.000 65.2±4.5a 27.5±2.8a 61.602 0.000例数75阶段治疗前治疗后75治疗前治疗后HAMA评分28.6±4.5 10.9±2.7 29.209 0.000 28.5±4.8a 10.3±2.5a 29.123 0.000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结果[n(%)]

临床目前主要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焦虑症,尽管见效快,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躁不安、担心、忧虑等焦虑症状,但随着用药周期的延长,同剂量的药物发挥的药物远不及以往,患者过于依赖药物,一旦停用便会出现明显戒断症状,因此适用性不强。

研究发现[7],去甲肾上腺素、血清素等神经递质可能导致焦虑情绪产生。西酞普兰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它对神经元摄取血清素存在明显抑制作用,促使患者脑内血清素水平得到提升,从有效而缓解焦虑症状。此过程基本上不会对去甲肾上腺素和胆碱能造成破坏,对患者传导系统和血压也没有影响。现代药理学认为[8],西酞普兰对血清素再摄取抑制作用的产生,原因在于西酞普兰中S-对映体的存在。

阿普唑仑属于新型BDZ类药物,在镇静、催眠、抗焦虑抑郁等方面具有明显作用,服用该药物后,起效迅速,药效在1~2 h后便可升至最高,2~3 d后血药浓度恢复至稳定状态,可通过肾脏器官排出体外,几乎不在体内堆积,停药后可快速清除。

尽管西酞普兰和阿普唑仑对广泛性焦虑症存在良好治疗效果,但二者可能导致患者产生头晕、失眠、口干、嗜睡等不良反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也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如在服用西酞普兰时加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能导致患者产生五羟色胺综合征;而阿普唑仑与西咪替丁联合使用会影响前者的排泄,使得药物在人体内堆积,出现副作用,甚至是中毒现象。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HAMA评分和S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阶段组间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连大祥研究后发现[9],西酞普兰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8%,阿普唑仑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表明两种药物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孙志国等[10]研究结果显示,阿普唑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4%,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证明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不良反应少。

综上所述,西酞普兰和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效果相当,且均可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但西酞普兰安全性高,所致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1] 刘筠,鲍成.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比较研究[J].当代医学,2017,23(15):128-129.

[2] 赵亮,罗毅,杜洁,等.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效果对比[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12):42-43.

[3] 朱德才.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伴焦虑障碍疗效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6,28(4):442-443.

[4] 郑昌爱,卢俊杰.舒肝解郁胶囊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伴发焦虑患者的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6):1090-1091.

[5] 刘晓峥,陈勤.西酞普兰联合降压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6):839-841.

[6] 宋震.西酞普兰与抗焦虑药物联用治疗重度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2):29-31.

[7] 宋艳艳.三种药物治疗方案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4):185-186.

[8] 雷玲.文拉法辛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4):118-119.

[9] 连大祥.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在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0):29.

[10]孙志国,姜静.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对照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12,34(6):527-528.

猜你喜欢

阿普西酞广泛性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的影响
怀念哑巴阿普
吉克阿普说
爷爷砍树
西酞普兰在紧张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文拉法辛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早期疗效
文拉法新缓释片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效果观察
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