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频电刺激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2018-03-29左邦祺

当代医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神经功能脑梗死

左邦祺

(江西省共青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西 九江 332020)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上较为频发,属于一类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1],若不及时进行干预,将会引发肢体瘫痪、神经功能严重障碍等现象,导致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2]。许多临床研究指出[3],对脑梗死患者采取药物联合早期康复治疗便于将其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及时改善,为了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详情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至本院就诊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015年5月21日~2016年5月21日),所有患者疾病均被确诊,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神志清楚,将严重脏器疾病、造血功能障碍患者排除。采取奇偶数分组模式(n=49)。常规组:男性与女性分别占据27例与22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5.20±3.14)岁;22例脑梗死,27例脑出血;23例左侧肢体偏瘫,26例右侧肢体偏瘫;实验组:男性与女性分别占据26例与23例,年龄53~79岁,平均年龄(65.85±3.20)岁;21例脑梗死,28例脑出血;22例左侧肢体偏瘫,27例右侧肢体偏瘫。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采取一般治疗方案,给予抗血小板类药物、脱水剂、营养脑细胞类药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保持酸碱平衡等治疗方案。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低频电刺激治疗与早期康复训练。

电刺激治疗: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的辅助下进行治疗,将主电极放置在患者头部两侧乳头部位,并将辅助电极放置在患者上肢伸侧,依据患者主观感觉对其刺激强度进行适当调整,2次/d,每次维持0.5 h,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0 d。

早期康复训练:摆放肢体体位:指导其采取侧卧位、仰卧位等体位进行肢体摆放;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关节被动活动,以防发生关节萎缩现象,可先从较大的关节进行训练,之后对小关节进行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肢体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分离运动,将正常运动模式重新建立;指导其进行坐起训练,依据患者的急性期情况逐渐坐起,并将坐位时间与坐位角度不断增加;指导其进行站立训练与步行训练;指导其进行语言训练,可借助多种训练器材进行训练,进行语言、听觉等方面的刺激,便于逐渐恢复患者的语言与认知功能。

1.3 评价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基本痊愈表示无吞咽困难现象,吞咽功能处于正常状态;显效表示吞咽功能评分提高程度超过2级;有效表示吞咽功能评分提高程度为1级;无效表示吞咽功能评分无变化[4]。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其中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NIHSS评分进行评价,吞咽功能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价。指导患者采取坐位饮温水30 ml,其中在5Ps内一次性饮水30 ml且无停顿与呛咳表示1分(Ⅰ级);1次性饮完用时在5Ps以上或者2次饮完且无呛咳、停顿现象表示2分(Ⅱ级);1次性饮完且存在呛咳现象表示3分(Ⅲ级);大于等于2次饮完且伴有呛咳表示4分(Ⅳ级);多次呛咳且难以饮完表示5分(Ⅴ级)[5]。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相关资料记录至SPSS 21.0的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比常规组明显更高(χ2=5.017 8,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常规组的临床疗效分析[n(%)]Table 1 Analysis of clinical efficacy of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ventional group[n(%)]

2.2 各项评分分析 治疗前两组的吞咽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思,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上述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评分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correlation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score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评分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correlation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scores)

组别实验组(n=49)t值P值常规组(n=49)t值P值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Barthel指数17.06±6.58 61.82±11.24 24.056 5 0.000 0 17.20±6.48 54.58±10.36 21.413 0 0.000 0 NIHSS评分22.41±9.23 11.80±6.00 6.746 4 0.000 0 22.35±9.08 14.68±6.25 4.870 7 0.000 0吞咽功能评分4.36±0.68 1.65±0.86 17.622 0 0.000 0 4.32±0.65 2.40±0.81 12.941 0 0.000 0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上较为频发,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等的作用下引发脑部缺血缺氧现象,使得人体出现局限性脑组织坏死(软化)等现象,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将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其中吞咽功能障碍是该类疾病患者的一类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饮食呛咳,若不及时治疗甚至会引发吸入性肺炎,使得病情进一步加剧[6]。分析该类疾病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可分为假性球麻痹与真性球麻痹[7],且以前者较为多见,目前临床上对该类疾病患者可采取一般药物治疗等方案,但是仍然未取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对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频电刺激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其中电刺激治疗属于一类常见的康复治疗方案,在低于1 000 Hz的状态下将会引发神经肌肉刺激效果,可依据正常的有功能的神经肌肉在患者病灶附近突触联系中形成新的神经传导通路,对患者的肌肉收缩功能进行有效刺激,便于对肌肉正常的运动进行指导[8]。实际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将电极放置在患者喉颈部,并依据舌下神经、喉返神经、舌咽神经等的吞咽功能进行电刺激治疗,并进入人体肌腹处细胞膜上的动作电位上,导致构音肌群、吞咽肌群兴奋收缩,对神经麻痹状态进行有效缓解,利于促进吞咽放射弧的早日恢复。另外,有关学者研究指出,对该类疾病患者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属于一类物理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便于将脑部血流动力学有效改善,将神经元对于缺血的耐受性提高,一定程度上抑制对于脑梗死炎症的反应[9]。

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方案应采取循序渐进的要求,早期不宜采取较大的运动强度与幅度,对患肢功能进行锻炼时,应注重对其健肢进行主动锻炼,便于将患者神经系统紧张性进一步强化,促进其生理功能的活跃,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实际进行康复训练时,应加强患者日常生活的训练,帮助患者将患肢自理能力早日恢复,将其日常生活质量提高[10]。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早期康复训练效果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应加强患者心理辅导工作,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疾病治疗,使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由之前的被动运动逐渐转变为主动运动,便于提高患肢功能。

此外,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大部分的患者对于疾病现实难以接受,存在多种负面情绪,给予治疗仪帮助患者对脉冲进行刺激时,应采取同步的空口吞咽动作,便于达到强化训练的效果,利于早日恢复患者的构音能力与吞咽功能。完成电刺激治疗后可指导患者立即饮水,便于明显感受到改善了吞咽功能,将疾病治疗的信心增加,便于治疗效果的提高[1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均有所提升,且以实验组的提升程度更加显著,NIHSS评分与吞咽功能评分均有所下降,且以实验组的下降程度更加显著,说明实验组患者明显改善了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便于帮助患者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低频电刺激与早期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显著,便于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实践推广。

[1] 刘琴,胡兆雄,全变瑞,等.电刺激疗法联合运动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1):121-123.

[2] 夏楠,任彩丽,王红星,等.脑梗死急性期康复训练流程对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程度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4):396-401.

[3] 孙伟铭,董香丽,于国华,等.经颅直流电刺激改善基底节内囊区梗死患者注意力的疗效观察[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6,13(10):505-510.

[4] 秦亮.电刺激疗法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FMA评分、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影响[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14):74-75.

[5] Mazya MV,Ahmed N,Ford GA,et al.Remote or extraischem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n uncommon complication of stroke thrombolysis: Results from the safe implementation of treatments in stroke-international stroke thrombolysis register[J].Stroke:A Journal of Cerebral Circulation,2014,45(6):1657-1663.

[6] 刘丽容,刘美凤,黄嗣煜,等.直流感应电刺激软腭治疗饮水呛咳的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10):1504-1506,1515.

[7] 顾琳,高怡,查丽偲,等.重复经颅磁刺激与功能性电刺激对脑梗死后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比较[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7,9(3):77-80.

[8] 宋小慧,谢青,崔立军,等.肌电反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6):538-541.

[9] 马金娜,王再岭,宁丽娜,等.针刺结合颈部皮肤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针刺研究,2015,40(3):238-241.

[10]Deguchi I,Dembo T,Yoshimura S,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mismatch and clinical outcome in endovascular treatment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Subgroup analysis of the recovery by endovascular salvage for Cerebral Ultra-acute Embolism-Japan Registry[J].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National Stroke Association,2014,23(6):1471-1476.

[11]冀书娟.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疗效及不良心理的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2):42-43.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神经功能脑梗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