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状动脉CTA在有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冠脉的对比研究

2018-03-29刘金生朱圣煌钟荣明叶贱辉

当代医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斑块心肌冠心病

刘金生,朱圣煌,钟荣明,叶贱辉

(赣州市立医院影像科,江西 赣州 341000)

冠心病属于常见心血管病变,同时也是导致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冠状动脉病变均发生在无明显不适症状的人群中,极易忽略而延误了确诊及治疗的最佳时期,因而早期诊断冠心病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意义[1-2]。无症状心肌缺血和有症状心肌缺血都可发生心肌梗死,严重时发生猝死,但无症状的心肌缺血无相应的临床症状,常被患者忽视,所以与有症状的心肌缺血相比危险性更大[3-4]。在本次研究中,对经本院收治的无症状及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使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进行早期检查,旨在对比二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特选取经本院收治的84例冠心病患者,按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分为观察组(无症状心肌缺血)45例和对照组(有症状心肌缺血)39例。观察组中,女21例、男24例;年龄36~64岁,平均年龄(50.37±2.37)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3.63±2.69)年;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乏力等,但均从未出现过心绞痛症状。对照组中,女20例、男19例;年龄34~66岁,平均年龄(51.08±1.39)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03±2.89)年;临床表现为胸闷、气短、胸痛、心绞痛等症状。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调查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 64排螺旋CT扫描机,造影剂选用碘海醇35 mgI/ml,总剂量为60~70 ml,扫描条件:电流100 mA、电压140 kV、转速500 ms/r、层厚0.9 mm、宽度64层×0.625 mm、层间隔0.45 mm,扫描范围从冠状动脉窦上2~4 cm至心底膈面,利用双筒高压注射器,以5 ml/s的速度通过肘静脉注入造影剂及30 ml的氯化钠溶液,随后使用CCA软件对冠状动脉进行三维重建与分析,采集数据。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采用CTA检查两组患者动脉狭窄发生情况。动脉狭窄程度分为Ⅰ级病变、Ⅱ级病变、Ⅲ级病变、Ⅳ级病变四个类别,评价标准如下[5]:Ⅰ级病变:面积缩小1%~25%;Ⅱ级病变:面积缩小26%~50%;Ⅲ级病变:面积缩小51%~75%;Ⅳ级病变:面积缩小76%~100%。②比较两组患者斑块形成情况,斑块类别主要分为软斑块和钙化性斑块。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时应当采用SPSS 20.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现动脉狭窄的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出现动脉狭窄的例数为26例,动脉狭窄发生率为57.78%;对照组患者出现动脉狭窄的例数为30例,动脉狭窄发生率为76.92%。两组患者动脉狭窄发生率较为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46 2,P=0.063 4)。

2.2 两组患者出现动脉狭窄程度 两组患者在动脉狭窄方面,观察组患者主要以Ⅰ级动脉狭窄多发,对照组患者主要以动脉狭窄Ⅱ级以上者多发,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13 8,P=0.037 8),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现动脉狭窄程度的对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arterial stenosis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3 两组患者斑块出现情况 观察组软斑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钙化性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斑块发生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斑块出现情况的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plaques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3 讨论

冠心病治疗的重要决定因素是心肌的血供状态,若延误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期,未能抑制病情发展,患者极易出现心肌缺血状态,猝死的概率也相对增加[7]。临床上将心肌缺血分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及有症状心肌缺血,无症状心肌缺血是指患者多无疼痛等不适症状,发作隐匿,占所有心肌缺血发作的2/3,与有症状心肌缺血相比,无症状心肌缺血在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时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现象,早期检出率较低[8-9]。另外,无症状的心肌缺血患者可突然转变为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也可发生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纤维化等,严重者发生猝死,所以早期及时的发现该类患者,可使他们获得及时治疗的机会,增加存活率[10-11]。

CTA检查的原理是通过给患者静脉注入对比剂,通过三维成像的方式形成对冠状动脉血管的数字成像[12]。薄层螺旋CT扫描可实现各项指标同步化,可以清楚的、全方位的观察病变,还可观察到各平面的变化,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13]。有研究表明[14],冠状动脉内的斑块数量及性质与心肌缺血临床症状及临床预后有着很大的关系,冠状动脉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就是血栓的形成,而血栓形成最常见的原因是斑块破裂及斑块侵蚀。冠状动脉斑块的积累与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相关,CTA技术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清楚的显示出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血管内粥样硬化斑块的数量,并根据斑块密度的大小判断出斑块的类型,如钙化斑块、软斑块等,也可分别出是含脂质的斑块还是含纤维的斑块,对评价斑块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价值,对可能出现的斑块破裂或斑块侵蚀做出相应的预测[15-16]。

本研究结果可知,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与是否为症状性心肌缺血无关,但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与心肌缺血是否伴有疼痛症状密切相关,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以Ⅱ级以上病变多发,而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以Ⅰ级病变多发;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其斑块数目、软斑块发生率等明显高于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从整体上分析可知,动脉狭窄的发生与狭窄程度属于平行关系,二者无明显直接联系,同时SMI患者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要轻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究其原因可能是心肌缺血的发生发展与冠状动脉供血范围、供氧情况、分支数目、大小、侧支循环发展情况、狭窄程度及疼痛感受性等多种因素有关,狭窄程度仅能确定缺血症状的轻重,不能从根本决定狭窄是否发生[17-18]。另一方面,软斑块等非钙化性斑块的形成与冠状动脉供血有明显联系,长期斑块聚集极易出现侵蚀及破裂,导致血栓形成,而血栓是导致患者猝死的最主要原因[19-20]。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早期实施CTA检查,评估动脉狭窄发生情况、辨别斑块类型并予以对症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1] 温泽迎,王道清,程留慧,等.双源CTA联合腺苷负荷CT心肌灌注在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应用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10):1012-1015.

[2] 魏相磊,尤克增.双源CT双能量冠状动脉CTA在冠心病诊疗中的应[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3):449,452.

[3] Koplay M,Celik M,Avci A,et al.Comparison between prospectively electrocardiogram-gated high-pitch mode and retrospectively electrocardiogram-gated mode for dual-source ct coronary angiography[J].Pol J Radiol,2015,80(12):561-568.

[4] 章辉庆,邱晓晖,刘艺超,等.双源CT“双低方案”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9):1127-1131.

[5] 杨金霞.冠脉CTA对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评估价值及其与血小板功能、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1):26-29,33.

[6] 热娜沙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效果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11):129-130.

[7] 武汉忠,陈进,王强荣,等.47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128层CTA双时相冠状动脉重建结果分析[J].山东医药,2014,54(20):63-64.

[8] Sadat U,Usman A,Boyle JR,et a1.Contrast Medium-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J]. Cardiorenal Med,2015,5(3):219-228.

[9] 耿巍,张瑶,田祥,等.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后短时问内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安全性研[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38(3):266-269,305.

[10]吴兴森,吴淑静,姜朝晖.无症状心肌缺血106例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6,16(2):133,155.

[11]丁辉.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2):224-225.

[12]柳青,张智琴,宗会迁,等.心率及心律对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8):1951,1953.

[13]王海蓉,宋文豪,涂佩,等.心肌桥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像学指标与心肌缺血症状的相关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7,25(1):43-47.

[14]Kondo T,Takamura K,Fujimoto S,et al.Motion artifacts on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images in patients with a pericardial effusion[J].J Cardiovasc Comput Tomogr,2014,8(1):19-25.

[15]林丽红,钟朝辉,胡毅,等.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动态容积再现图像辅助诊断心肌桥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1(1):8-10.

[16]黄海波,黄桂雄,林莹,等.滤波反投影的冠状动脉CTA低剂量优化方案初探[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8(12):2219-2225.

[17]赵枝林,王任国,何志伟,等.冠状动脉CTA诊断心肌桥与DSA对比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5):854-856.

[18]黄祺,赵松,杨洋,等.联合Holter与CTA判断无症状心肌缺血对胸外科手术计划的影响及预测围术期心脏风险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3):3533-3535.

[19]杨家虎,王军娜,韩璐,等.冠状动脉CTA对先天性单一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7,36(1):148-150.

[20]陈建平,龚波,武洪林,等.冠状动脉CTA诊断心肌桥与DSA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5):461,464.

猜你喜欢

斑块心肌冠心病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