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8-03-29潘杨陈泉谭云朱政炜刘小林

当代医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股骨颈置换术髋关节

潘杨,陈泉,谭云,朱政炜,刘小林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骨二科,重庆 409100)

股骨颈骨折是骨科常见的一种创伤性骨折疾病,约占全部骨折疾病的4%[1]。由于人体骨密度及身体机能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居多,且随着我国老年化进程的加快,老年股骨颈骨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由于患者髋关节处解剖结构较为特殊,且因老年患者骨折后侧支血液循环较差,易导致骨折部位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但对于术式的选择还存在一定争议。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上用于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常用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此两种治疗方法对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纳入64例临床受试者均来自于2015年5月~2016年4月本院确诊为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对所有受试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①符合相应诊疗指南中的诊断及分级标准[3];②患者表现为髋部疼痛、按压疼痛;③经X线片等检查确诊;④年龄60~80岁;⑤Garden骨折分型为Ⅲ~Ⅳ型;⑥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非首次因股骨颈骨折接受治疗者;②病理性股骨颈骨折者;③合并骨关节炎者;④凝血功能严重异常者;⑤心、肝、肾等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受试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4例,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8.42±12.37)岁;Garden骨折分型:Ⅲ型21例,Ⅳ型13例;骨折类型:头下型骨折18例,经颈型骨折11例,基底型骨折5例;合并疾病:高血压8例,糖尿病6例,冠心病4例;骨折部位:左髋关节18例,右髋关节16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8.79±11.85)岁;Garden骨折分型:Ⅲ型18例,Ⅳ型12例;骨折类型:头下型骨折16例,经颈型骨折9例,基底型骨折5例;合并疾病:高血压7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4例;骨折部位:左髋关节16例,右髋关节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Garden骨折分型、合并疾病、骨折部位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也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受试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加入本研究。本研究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规定,经批准同意后开展。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处理 所有受试者入院后接受患肢皮牵引3~5 d,术前均接受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检查,对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进行合理评估及严密监测,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择期进行手术。

1.2.2 术中处理 对照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行全身麻醉,取侧卧位,于患肢髋关节后侧行切口,逐步切开关节囊,将股骨颈骨折端充分暴露。利用电锯于股骨小转子正上方约1.5 cm处用锯断股骨颈,将股骨头取出后测量大小并记录。股骨近端扩髓,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填充标准骨水泥,置入合适的股骨柄假体及直径符合的股骨头,调整股骨颈的长度,随后复位人工关节。冲洗切口,置入引流管,并关闭切口。

观察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行全身麻醉,取侧卧位,于患肢髋关节后侧行切口,逐步切开关节囊,将股骨颈骨折端充分暴露。切断髋臼韧带及内部软组织,磨锉髋臼后除去臼软骨,固定髋臼帽。以前倾15°、俯倾45°的角度置入全髋关节假体,骨水泥固定。评价髋关节活动无障碍后冲洗关节腔,逐层缝合切口,置入引流。

1.2.3 术后处理 两组患者于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预防感染,确保引流管通畅,同时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Bayer HealthCare Manufacturing S.r.l.,国药准字 J20130078)预防下肢静脉栓塞的形成。与术后2 d拔除引流管,3 d后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功能训练,4 d后根据患者恢复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负重锻炼。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术后下地时间)进行对比观察,并于术后12个月进行随访,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并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评价标准 Harris评分标准[4]:①优:评分高于90分;②良:评分介于80~89分之间;③可:评分介于70~79之间;④差:评分低于70分。优良率(%)=(评分为优的例数+评分为良的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归纳整理,选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手术一般资料等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临床资料比较见表1。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术后下地时间均少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手术临床资料比较()Table 1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data comparison()

表1 两组患者手术临床资料比较()Table 1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data comparison()

组别观察组(n=34)对照组(n=30)t值P值手术时间(min)145.28±21.03 114.74±18.42 6.14 0.00出血量(ml)498.57±40.85 382.34±42.27 11.18 0.00引流量(ml)121.46±25.10 107.48±27.42 2.13 0.04术后下地时间(d)15.34±2.13 12.15±2.96 4.99 0.00

2.2 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 观察组优25例,良5例,可3例,差1例;对照组优16例,良7例,可5例,差2例。观察组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24%vs.76.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9,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下肢肿胀1例,关节脱位1例,髋部不适1例;对照组发生下肢肿胀2例,关节脱位2例,髋部不适4例;两组患者下肢肿胀、脱位经及时治疗后均消失,且髋部不适均不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82%vs.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P<0.01)。

3 讨论

流行病学显示,股骨颈骨折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且以Ⅲ、Ⅳ型Garden骨折分型较为常见,患者年龄介于70~80的占比最高[5-6]。老年患者肢体协调能力降低且多数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且多数患有骨质疏松,易因跌倒、碰撞后导致股骨颈骨折的发生。老年股骨颈骨折后即使卧床未下地负重,骨折断端在剪切力的作用下也会发生内固定不牢固,出现松动的现象。因此,老年患者骨折的治疗应尽量缩短制动与卧床时间,采取安全简便的方法进行内固定,以使相应关节功能及时恢复[7]。随着我国医学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置入假体设计的逐渐完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广泛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当中,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并恢复髋关节正常功能。

对于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术式的选择尚存在一定争议,本研究对比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显示,观察组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胡涛[8]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及半髋关节置换术对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全髋组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0.00%vs.72.50%),与本研究所得结果一致,提示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全髋关节置换术有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且具有翻修率低等特点,而半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费用低等优点[9-10]。本研究对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术后下地时间均少于观察组。本研究结果与蔡云[11]的研究所得结论一致,提示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半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适合于手术耐受性低、术前合并严重疾病、活动量相对较小、生存时间较短的患者。而全髋关节置换术适合于生存期较长、身体机能相对较好、手术耐受性高的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为了确保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临床医师需做到以下几点:①术前对患者的各项检查结果、指标、生活指数、预期寿命、骨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合理选择股骨颈骨折治疗术式,对于骨折不易愈合、手术耐受性差且预计生存期短的患者需优先选择半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身体机能较佳且预计生存期较长的患者可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2];②术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手术操作,对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进行严密监控[13];③术前及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避免感染的发生;④术后确保及时开展功能训练,以帮助患者髋关节功能快速恢复[14]。

综上所述,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有助于术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手术方案,对于体质较弱的患者首选半髋关节置换术,对于手术耐受力高的患者可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本研究尚存在一定不足,因所纳入样本量较少,且未对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远期疗效进行比较,故还需扩大样本,以进行深入的研究。

[1] 马文辉,张英泽.股骨颈骨折:问题及对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9):1426-1433.

[2] 翁蔚宗,李密,周启荣,等.髋部骨折流行病学分布特点:单中心2859例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7,38(4):415-420.

[3] 安徽省医学会.安徽省股骨颈骨折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J].安徽医学,2016,37(1):5-13.

[4] 张清华,张光武,栗剑,等.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8):680-682.

[5] 朱燕宾,马信龙,韩鸿宾,等.京津冀地区1334例60岁及以上患者股骨颈骨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10):47-49.

[6] 李佳,刘勃,董天华,等.2010-2011年我国西南地区11所医院6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2017,3(2):116-119.

[7] 赵红莲,刘晓丽,冯向春,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3):6671-6672.

[8] 胡涛.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17,20(1):56-57.

[9] 孙辉,臧学慧,高立华,等.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修复老年股骨颈骨折:18个月随访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53):8536-8541.

[10]徐鲁,余华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0):46-49.

[11]蔡云.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对照[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5):140-141.

[12]郁肖夫.全髋置换术与半髋置换术对中国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效果的荟萃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13.

[13]詹世安,丁晟,宋国全.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5):475-477.

[14]符蓉.比较分析全髋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1):205-206.

猜你喜欢

股骨颈置换术髋关节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髋关节活动范围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3D打印人工髋关节获批准
中西医结合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5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