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用机场区域内院前急救特点及对策探讨

2018-03-29王莱

当代医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民用机场病种危重症

王莱

(贵州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医疗急救中心,贵州 贵阳 550012)

院前急救工作是完整的急诊医疗体系(EMSS)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伤病员从现场转移到医院之前的就地抢救、监护运送至医院的院前急救过程,是EMSS的首要环节和基础[1]。与院内医疗工作相比,院前急救工作的不同主要是在执业地点、执业环境、工作条件和服务对象四个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2]。国内民用机场根据保障级别在机场范围内设置急救中心,为过往旅客及区域内活动的其他人员提供院前急救服务,有着工作开展地点和疾病谱分类的自身特点。针对民用机场院前急救患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并比对分析其特殊性,对民用机场院前急救资源的合理应用提出建议,对改善和提高机场区域活动人群院前急症、甚至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本院自2013年1月~2016年12月院前急救的工作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以贵阳机场急救中心2013年1月~2016年12月的院前急救数据资料为基础,选择其中项目(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初步诊断、转运后转归等)记录完整的数据为分析对象,导出为Excel数据分析。同时与国内部分其它机场及城市非机场院前急救机构的文献数据比对研究。

1.2 分类方法 疾病分类根据系统所记录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初步诊断等信息,将疾病分为内科(循环、呼吸、消化、神经系统、泌尿内分泌系统)、各类外科处置(包括各类创伤止血、包扎)、妇产科、癫痫、精神科、其他等6类。年龄分为0~7、7~18、18~40、40~65、65岁以上5个年龄段。出诊区域分为飞行器、航站楼、其它区域3类。

2 结果

2.1 院前急救患者的年龄及性别分布情况 704例院前急救患者中男416例,女288例,男女比例为1.44:1;以40~65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其次为18~40岁年龄组,两年龄组占总急救人数的84%;各年龄组均为男性多于女性,见表1。

表1 704例院前急救患者年龄及性别统计结果[n(%)]Table 1 Statistical results of age and sex in 704 cases of pre-hospital first aid patients[n(%)]

2.2 院前急救出诊病种构成分布情况 内科系统疾病(包括神经、循环、呼吸、消化系统疾病)病例数为472,占比67%。各种外伤处置192例,占比27.3%。不能归于前述几类的其它组中,1例为流浪人员因意识不清,行动不便转外院、另1例不明身份人员被发现死因不明且死亡多时要求出诊,后交由机场公安处理。各类疾病分布见表2。

表2 704例院前急救疾病构成统计结果Table 2 Statistical results of 704 cases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patients

2.3 院前急救急危重病构成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布《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标准分类,所有急救患者中,危重症37例,占比5.3%。循环系统危重症包括恶性心律失常、高血压危像,心脏骤停等,其中心脏骤停患者13例,年龄在32~73岁之间。9例有既往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慢性病史,其余4例原因不明。疾病构成见表3。

表3 37例急危重症构成统计结果Table 3 Statistical results of 37 cases of critical patients

2.4 院前急救患者转归情况 所有非危重症患者经现场处理或转机场医救中心门诊治疗,部分转送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后均临床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非心脏骤停患者转运后,有2例抢救无效死亡,其余22例临床治愈。抢救成功率91.2%。13例心脏骤停患者均现场进行CPR,有5例现场宣布其死亡,8例患者持续采取抢救措施,其中2例心脏成功复律,8例患者均转送上级医院进一步救治。

2.5 院前急救出诊区域统计 飞行器内(包括飞行途中发病落地出诊及起飞前起病)214例,占30%;航站楼内297例,占42%;机场其它区域193例,占28%。

3 讨论

贵州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医疗急救中心承担贵阳机场范围内(不超出机场红线)的急救出诊和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的医疗卫生工作。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自2013年1 125万逐年快速增长到2016年的1 500万人次,与此同时各类医疗需求也快速增长。

3.1 贵阳机场急救患者以18~65岁青壮年为主。18~65岁年龄段急救病人为594人,占总人数84.4%,考虑这种分布特点主要与与机场出行、活动人群以此年龄段的成年人为主有关,同时也与国内大多数民用机场区域范围内无大型的居民生活区有关。

3.2 贵阳机场区域内院前急救主要病种为内科各系统急症,与国内其他机场院前急救病种构成比相符[3],与多城市非机场急救机构调查显示为创伤占第一位有明显差异。根据我国八个城市调查分析,在院前急救的疾病种类中以创伤类最多,位居第一,占29.65%[4];各地各级医疗机构调查显示,近年来交通意外受伤人群有逐年上升。同时建设工程项目增加,施工过程中产生外伤也有增加趋势[5-6]。贵阳机场出诊内科各系统疾病为主,占急救出诊总量67%。外伤,特别是重症外伤比例较小,占27.3%。考虑一方面与在机场区域活动人群以成年旅客为主有关,有内科基础病的成年旅客因飞行过程中机舱气压变化,失重状态,长途旅行等易诱发内科疾病发生。另一方面与民用机场对建筑、设备、出行等各方面安全服务的管控一直持续在较高水平,故由硬件设施所致意外创伤发生几率较小有关。

3.3 机场急救中毒患者所占比例小,与非机场急救机构明显不同。各地各级医疗机构院前急救疾病谱显示,国内大部分发展中城市,中毒病例急救一直位居统计病种分类前列。有研究结果表明,工作、经济、精神压力过大引起心理失衡,服用过量药物而造成中毒的比例最高,这提示社会心理因素在当前社会疾病谱中的重要性[7-8]。在本组机场急救患者分类中,中毒病种总数占比例较少,占0.9%,且此类患者主要为旅客饮酒后出行,出现酒精中毒症状,尚未见有其他化学成分中毒人员。

3.4 机场院前急救危重症的病种构成以心血管内科疾病为首。机场区域内危重症37例中,循环系统急危重症(包括心脏骤停)为21例,列第一位,本组资料显示创伤并不是机场急救危重症的主要病种。与广州白云机场调查分析类似,旅客过度疲劳、情绪波动、体质衰弱、缺氧等可能是发生猝死的主要诱因[9]。

3.5 对危重症的现场急救,民用机场医疗机构在启动速度,达到时间上较地方急救机构有明显优势。本组病例中,尤其是在航站楼内或静止飞机上发病人员,医护人员在接通知后,均能在3~7分钟内赶到现场,对飞行中发病人员,待飞机降落时能做到在舱门口等候。本组危重症中的13例心脏骤停患者医护人员在接到出诊信息后,6例患者在5分钟内由医护人员开始CPR,7例患者在8分钟内由医护人员开始CPR。这与非机场急救机构救治流程中,患者院前发病由家属送至医院或由120市内出诊相比,明显节约了大量的抢救时间。

3.6 根据机场急救特点制定相应对策 在本组疾病分类中的其它原因组中,包括对流浪到机场地区,健康情况不佳人员的出诊转送等情况,例数虽较少,但因机场属地管理的原则,必须进行出诊处置,此类情况有纠纷隐患风险,并需同政府救助部门进行协作,机场医疗机构对此应有合理的流程及预案。

本组资料未对院前急救流程、效果进行统计分析,但从实际在机场发生的旅客突发疾病现场状况来看,民用机场内工作人员,特别是航空公司空勤人员工作环境相对固定,上岗前往往经过各类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此类人员在医务人员到达前,基本能及时准确的进行呼救,有部分人员还能采取的一系列基础的施救措施,有利于专业人员进行进一步的救治。国内四个大型机场民航急救研究资料也提出,培训航站楼内的工作人员,培训机上乘务人员尤其必要。并建议在航站楼内配置足够的AED机[10]。

从本组资料统计来看,机场急救机构,在掌握多学科院前急救诊疗常规知识前提下,应开展针对区域内占比例较高病种重点学习。制定相应的急救处置方案,加强日常演练,是提高出诊的处置能力,保证转送后院内急救的进一步实施的有效手段。

按相关标准,在机场合理设置急救中心及航站楼急救站点,合理地配备站点的人员及物资有有利于对患者的快速施救。同时机场急救机构在与地方上级医院的协作机制的建立,也对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流程的顺利衔接起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机场院前急救无论在年龄特点、病种特点、危重症病种等方面明显有别于非机场急救机构,一方面,加强对机场一线人员的急救知识培训,在紧急状况现场可迅速启动EMSS。另一方面,对于民用机场院前急救的特点分析,为机场进一步人员及设备合理配备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根据此特点制定相应对策,有望提高机场院前急救救治效率。

[1] 林才经,蒋健.现代院前急救医学[M].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6-7.

[2] 武秀昆.2013急诊医学回顾与展望:院前急救[J].中国急救医学,2014,34(1):19-20.

[3] 曾祥见.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医学紧急情况:四年895例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0,5(1):16-17.

[4] 张在其,骆福添,陈兵,等.我国八个大中城市院前急救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11):1130-1136.

[5] 冯基花,张剑锋,阳世雄,等.广西南宁市2008~2012年院前急救疾病谱变化趋势分析[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2(3):129-132

[6] 林砜仪,江慧琳,陈晓辉,等.广州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2,40(3):46-49.

[7] 阮海林,冯小梅,杨春旭,等.综合性医院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2):144-147.

[8] 李春盛.重视急诊流行病学的调查和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11):727-728.

[9] 曹小燕,张凤岭.白云机场47例猝死患者的急救及临床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7(4):301-302.

[10]刘兆祺,张凤岭,李宗浩.84例民航旅客猝死的临床分析及对策[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6(11):967-971.

猜你喜欢

民用机场病种危重症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民用机场不停航施工安全管理及应急处置措施研究
“新病种”等十五则
按病种付费渐成主流?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
民用机场目视助航设施评估应用
宿迁城镇居民医保按病种分值结算初探
华东地区民用机场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