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1WI双回波化学位移成像在腹部含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2018-03-29张延海王佳冰翁霄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脂肪瘤变性腺瘤

张延海 王佳冰 翁霄

T1WI双回波化学位移成像(Dual-echo chemical shift imaging)在临床工作中常被称为同/反相位成像(IP/OP),一次屏气同时采集数据,对发现腹部病灶内少量脂质非常敏感,并能准确区分病灶内脂质的类型,有助于肿瘤病变的定性诊断[1,2],目前已被广泛认可并应用于临床中。本研究探讨T1WI双回波化学位移成像(CSI)在腹部含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腹部含脂病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26例,年龄31~74岁,平均56.2岁。78例患者中,肝细胞肝癌24例,局灶性脂肪肝12例,肝腺瘤4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肾上腺腺瘤16例,肾透明细胞癌8例,肾上腺髓质脂肪瘤5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6例。其中,除18例脂肪肝及4例肝细胞肝癌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没有病理诊断外,余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

1.2 检查方法 机型:PHILIPS Achieva 1.5T磁共振机,采用腹部相控阵线圈,使用呼吸门控。扫描参数:扫描层厚 4~7mm,层距 0.5~1mm,层数 18~24,视野 375mm×300mm,矩 阵 256×256~384×256,体素1.2mm×1.2mm×4mm~2mm×1.6mm×7mm。序列:T1W-in-phase(IP)序列,TR=150ms,TE=4.6ms,激励次数 NSA=2 次;T1W-out-phase(OP)序 列,TR=150ms,TE=2.3ms,激励次数NSA=2次。方位:横轴位扫描。

1.3 图像分析 有学者认为反相位成像时只经目测法即可判断信号是否下降[3]。本次由3位高年资诊断医师采用目测法,以同相位图像信号为标准,对所有病灶的反相位图像信号强度是否衰减及衰减程度进行评估,根据反相位信号衰减程度分为3个等级:明显衰减、轻度衰减、无衰减。2名以上医师看法一致作为结果。

2 结果

12例脂肪肝中10例于OP像为明显衰减,两者差异非常明显,表现为均匀低信号(见图1、2),2例轻度脂肪肝于OP像无明显衰减,两者差异不明显,表现为等/稍高信号;24例肝细胞肝癌于OP像均呈轻度-明显衰减,两者差异较明显/明显,表现为稍低信号/低信号(见图3、4);4例肝腺瘤OP像明显衰减,表现为低信号;3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均明显衰减,表现为低信号,1例加扫高分辨薄层后,表现为周边低信号,中心见点状高信号核心(见图5、6);5例肾上腺髓质脂肪瘤于OP像有2例轻度衰减,两者差异不明显,呈稍低信号,3例无衰减,表现为等/高信号(见图7、8);16例肾上腺腺瘤于OP像有13例呈明显衰减,两者差异明显,表现为低信号(见图9、10),3例轻度衰减,表现为稍低信号;8例肾透明细胞癌于OP像呈轻度-明显衰减,两者差异明显,表现为低信号(见图11、12);6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1例于OP像无明显衰减,表现为等信号,3例轻度衰减,表现为稍低信号,2例明显衰减,表现为低信号,加扫高分辨薄层后,表现为周边低信号,中心见高信号核心。

注:图1、2为局灶性脂肪肝,图1:同相位,肝Ⅳ段见类圆形稍高信号影;图2:反相位,病灶信号均匀降低,呈低信号。图3、4为肝细胞肝癌,图3:同相位,肝Ⅲ段见一类圆形以稍低信号为主混杂信号影,被膜下见半月形稍高信号(黑色箭头);图4:反相位,被膜下稍高信号明显减低(黑色箭头)。图5、6为肝细胞腺瘤,图5:同相位,肝Ⅱ段见一类圆形低信号,其间夹杂小斑片状稍高信号;图6:反相位,同相位稍高信号区信号明显衰减,呈周边低信号,中心见点状高信号核心的特殊改变。图7、8为右侧肾上腺髓质脂肪瘤,图7:同相位,右侧肾上腺见椭形稍高/低混杂信号影;图8:反相位,右侧肾上腺病灶信号与同相位相比无明显改变。图9、10为左侧肾上腺腺瘤,图9:同相位,左侧肾上腺区见一类圆形稍低信号影;图10:反相位,左侧肾上腺病灶信号明显减低,呈较均匀低信号。图11、12为左侧肾透明细胞癌,图11:同相位,左侧肾实质内见一类圆形稍低信号灶,突出于肾轮廓;图12:反相位,左肾病灶内见斑片状信号衰减

3 讨论

3.1 化学位移成像技术概要 1984年Dixon[4]首先提出化学位移成像技术,其利用水(-OH)和脂肪(-CH2)中H质子共振频率不同(水分子中H质子进动频率稍快于脂肪中H质子,约为3.5ppm),通过选择不同TE值(不同机型、不同场强TE值略有差别,PHILIPS 1.5T磁共振机,TE分别约为2.3ms和4.6ms),从而分别得到水和脂肪的同相位(in phase-IP)和反相位(opposed phase-OP)图像。OP和IP像上病灶的信号强度变化率与病灶内脂水比例有关[5]。同相位图像上水和脂肪信号相加,基本可以看作是标准的T1WI,反相位图像上水和脂肪信号相减,当病变组织发生脂肪变性时,病变组织成分变为水脂混合组织,信号衰减明显,程度超过其它压脂序列;而纯脂肪组织由于水分含量太少,信号几乎不受影响,由此来区分病变组织内是脂肪变性还是成熟脂肪。需要注意的是,过小的成熟脂肪组织(如直径约5mm)由于体积小于单位体素(2mm×1.6mm×7mm),体素内成熟脂肪因此变为水脂混合物,反相位上信号也可以明显减低。但是通过缩小体素(1.2mm×1.2mm×4mm),使体素小于脂肪块,此时,脂肪块中心部分为成熟脂肪,信号无衰减,反相位呈稍高信号;而脂肪块周边超出体素范围部分还是相当于水脂混合物,信号衰减明显,因此形成反相位上低信号病变中心见点状高信号核心的改变,用以区分是小块成熟脂肪或是脂肪变性。所以,通过观察反相位图像上信号有无减低,能够有效检出病变中脂肪变性;适当改变体素大小,有助于脂肪变性和小块成熟脂肪的鉴别,对病变的定性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2 化学位移成像技术的腹部应用 临床工作中较常用的检测脂质的磁共振检查技术主要有STIP、SPAIR、CSI、频率选择饱和法等,STIP、SPAIR、频率选择饱和技术适用于检查病灶内所含的多量脂肪,而CSI则更适用于检查组织中所含的少量脂质[6,7],有效弥补了常规抑脂序列的不足。由于双回波化学位移成像技术一次屏气同时采集数据,同反相位图像完全同步,不仅扫描时间短,能够有效消除和减少呼吸运动伪影,而且仅通过目测法就可以发现大部分含脂病变信号变化,简单、方便,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上腹部脏器局灶病变中是否含有脂质,脂质存在形式的准确检测对于病变的定性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6,7]。现阶段化学位移成像仅用于腹部含脂病变检查。腹部很多病变含有脂肪,术前准确判断病灶中是否含有脂肪,所含脂肪是成熟脂肪还是脂肪变性,对病变定性诊断非常关键。腹部含脂病变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脂肪变性[3,6,7](非脂肪细胞浸润),病变组织由非脂肪细胞构成,非脂肪细胞胞浆内可见甘油三酯异常沉积,多见于肝细胞肝癌、肝细胞腺瘤、肾上腺腺瘤、脂肪肝、肾透明细胞癌等;另一种是成熟脂肪[3,6,7],病变组织由脂肪细胞构成,多见于肝/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等。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有人认为脂肪变性是细胞内脂质,成熟脂肪是细胞外脂质,其实二者都是细胞内脂质,只不过是脂肪变性中脂滴在非脂肪细胞胞浆内沉积,而成熟脂肪甘油三酯充满整个脂肪细胞。

由于大块成熟脂肪内水分子含量很少,反相位信号衰减不明显,因此对含有大块成熟脂肪的病变,如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等应用价值有限,但成熟脂肪T1WI同相位往往呈稍高信号,反相位病灶周边有时可见到低信号勾边现象,对成熟脂肪的检出,也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是对于肝细胞肝癌、肝细胞腺瘤、肾上腺腺瘤中脂肪变性、肾透明细胞癌及肝/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小块成熟脂肪的检出还是非常敏感的,反相位图像表现为病灶内局部信号轻度-明显衰减,肝/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小块成熟脂肪在高分辨薄层扫描后,反相位图像会出现低信号病变中心见点状高信号核心的特殊改变,给影像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再结合临床病史及动态增强扫描,能对腹部多种病变作出正确诊断。

综上所述,双回波化学位移成像是探测组织中脂质成分最敏感的技术,能比较准确地判断病灶中脂质的类型,对腹部病变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1 Ji JS,Lu CY,Wang ZF,et al.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 of the liver:CT and MRI features[J].Abdomen Imaging,2013,38(2):309-314

2 杨正汉,冯逢,王霄英.磁共振成像技术指南[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95-197

3 林江,陈祖望,周康荣.梯度回波化学位移成像用于诊断腹腔含脂病变的价值 [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2):139-141

4 Dixon T.Simple proton spectroscopic imaging[J].Radiology,1984,153(1):189-194

5 Dunnick NR,Korobkin M,Francis I.Adrenal radiology:distinguishing benign from malignant adrenal masses[J].AJR,1996,167(4):861-866

6 Pereira JM,Sirlin CB,Pinto PS,et al.CT and MR imaging of extra hepatic fatty masses of the abdomen and pelvis:techniques,diagnosis,differential diagnosis,and pitfalls[J].Radiographic,2005,25:69

7 Basaran C,Karcaaltincabs M,Akata D,et al.Fat-containing lesions of the liver:cross-sectional imaging findings with emphasis on MRI[J].AJR,2005,184:1103

猜你喜欢

脂肪瘤变性腺瘤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结直肠腺瘤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后纵隔Ⅱ型髓样脂肪瘤1例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征兵“惊艳”
脂肪瘤,留还是不留
脂肪瘤多为良性但长这里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