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及保护措施

2018-03-28贾梦可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贾梦可

摘 要 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西南部,为典型的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生态系统。为了解该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并为该区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参考,对该区植物、动物、特有种及保护对象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进行综述。结果表明,该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特有物种繁多,主要保护物种面临潜在威胁。基于此,提出了加强合作、发展生态旅游和促进资源保护、科研监测与自然教育有机结合等措施。

关键词 弄岗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X3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36.061

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崇左市龍州县和宁明县境内,坐标为东经106°42′28″~107°04′54″、北纬22°13′56″~22°39′09″。保护区呈西北-东南向长条状地块形状,从西端到东端共长33.53 km,总面积10 077.5 hm2,由三个独立片区组成。其中,龙州县境内的陇呼片区1 008.0 hm2,弄岗片区5 424.7 hm2,跨龙州、宁明两县的陇山片区3 644.8 hm2,三个片区的南北宽为:陇山片区11.5 km,弄岗片区9.6 km,陇呼片区5.2 km。保护区地属北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2 ℃,最冷月份平均气温在13 ℃以上,每年有7个月的月平均温度达22℃以上,极端高温40.5 ℃,极端低温-3 ℃,≥10 ℃的年积温7 834 ℃,年平均降雨量1 150~1 550 mm,最多达2 043 mm,最少890 mm,其中76%的降雨量集中在5—9月[1]。

保护区为北热带裸露型喀斯特区域,地貌以峰丛深切圆洼地为主,该地貌由多个石山山峰和镶嵌其中的洼地(谷地)组成。山峰顶部海拔400~500 m,最高峰海拔680.1 m,山峰平均密度10~30个/km2;洼地底部海拔150~200 m,最低海拔118.2 m,洼地最大深度114 m,最大宽度450 m[2]。该区域地表水缺乏,以暂时性洼地壅水和少量季节性小溪为主;地下水通道丰富,形成复杂的地下河系,枯水期(12月至翌年2月)最低水位埋深5~25 m,丰水期(5—7月)最高水位高出地面0~3 m[3]。

保护区保存着广西喀斯特石山地区最大面积的森林,拥有丰富多彩、复杂完整、可反映一系列生态条件的植被类型,同时拥有一系列反映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和刺藤灌等。保护区不同的原生类型都有保存较好的地段,如蚬木林、肥牛树林、五桠果叶木姜子林、海南风吹楠林等。因此,保护区对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的保护及广西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 弄岗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

1.1 植物多样性及特有性

保护区的植被类型为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植被亚型),保存着丰富的喀斯特特有树种,植物区系以热带性质科属为主[4-5]。保护区内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共计有维管植物184科810属1752种,其中蕨类植物29科51属150种、裸子植物4科5属10种、双子叶植物126科611属1 337种、单子叶植物25科143属256种[6]。保护区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复杂,是我国岩溶发育最为完善,甚至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岩溶保护区,其所形成的植物区系具有较大的区域特色,植物物种特有性极其明显,在科属方面,东亚特有的科为猕猴桃科,种子植物中国特有属8属,而其中的异裂菊属和异裂苣苔属更是广西特有属。在种的水平上,蕨类植物中国特有种39种、种子植物广西特有种101种、喀斯特特有植物278种。野生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有33种,属中国IUCN红色名录中极度濒危等级的有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和见血封喉(Antiaris toxicaria)3种,属中国IUCN红色名录中濒危等级的有七指蕨(Helminthostachys zeylanica)、五桠果叶木姜子(Litsea dilleniifolia)、斜翼(Plagiopteron suaveolens)和大叶风吹楠(Horsfieldia kingii)等20种,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的有石山苏铁(Cycas spiniformis)、叉叶苏铁(Cycas bifida)和望天树3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的有蚬木(Excentrodendron tokinense)、东京桐(Deutzianthus tonkinensis)、海南椴(Hainania trichosperma)、紫荆木(Madhuca pasquieri)、董棕(Caryota obtusa)、黑桫椤(Alsophilapo dophylla)、任豆(Zenia insignis)等16种[7]。

藤本植物是森林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弄岗保护区藤本种子植物丰富,共有333种,隶属56科145属,其中藤状灌木119种、草质藤本88种、木质藤本126种[8]。

1.2 动物多样性及特有性

据已发表的论文和报告统计,弄岗保护区有陆栖脊椎动物23目81科348种,其中兽类7目20科38种[9-10],鸟类有13目42科222种[11],爬行类有2目13科61种[12],两栖类有1目6科27种。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动物有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黑叶猴(T. francoisi)、熊猴(Macaca assamensis)、蜂猴(Nycticebus coucang)、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云豹(Neofelis nebulosa)和蟒(Python bivittatus)7种,白头叶猴为仅分布于广西的特有种,弄岗保护区是广西地区的黑叶猴主要栖息地,并分布有广西最大的自然种群。广西林蛇(Boiga guangxiensis)和黑网小头蛇(Boiga guangxiensis)是弄岗保护区特有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动物有猕猴(M. mulatta)、短尾猴(M. arctoides)、黑熊(Ursus thibetanus)、大灵猫(Viverra zibesha)、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大壁虎(Gekko gecko)、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等36种。2008年发现的弄岗穗鹛(Stachyris nonggangensis)是由中国鸟类学家发现、描述并命名的鸟类新种[13]。

1.3 主要保护物种

弄岗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北热带石灰岩季节性雨林生态系统及白头叶猴、黑叶猴和望天树、蚬木、金丝李、苏铁属植物、山茶科金花茶组等珍稀野生动植物。2006年起,保护区对白头叶猴和黑叶猴持续开展了多年的种群分布和数量调查监测。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白头叶猴分布于陇山片,种群数量约为12群103只,黑叶猴分布于弄岗片,种群数量约为17群122只(保护区调查报告,2015)。弄岗保护区所在的崇左被誉为“中国蚬木之乡”,保护区内蚬木占地面积3 377.7 hm2,其中蚬木林地面积878.3 hm2,疏林地面积1 617.8 hm2,散生面积881.6 hm2,蚬木总株数为287 088株(保护区调查,2016)。弄岗保护区金花茶种类有凹脉金花茶、薄叶金花茶、淡黄金花茶和柠檬金花茶4种。金花茶分布面积约为107 hm2,约占保护区面积1%,估计总株数为158 177株(保护区调查,2014)。

2 弄岗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2.1 旅游开发的潜在威胁

随着城市工业化、人口都市化的发展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人们对自然风光的向往和追求愈来愈强烈,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得人们不再仅满足于城市公园和人造景点,以“回归自然、走向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时尚主题。弄岗保护区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天然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景观,集中了大自然的精华,是生态旅游的极佳目的地。

值得一提的是,旅游开发是一把双刃剑,在地表分割破碎、环境脆弱敏感的喀斯特地貌区域,资源开发利用应秉着科学的态度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遵循保护优先、合理布局的原则。旅游项目的建设要有利于主要保护对象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发挥,任何的开发利用不能破坏自然资源、自然景观和保护对象栖息的生境。

2.2 生物多样性保护物种面临的威胁

保护区地处龙州县和宁明县,辖区周边人口主要为少数民族壮族,在民间多认为白头叶猴、黑叶猴(当地人称之为乌猿)的骨、肉和内脏有驱风湿、促消化、滋补身体之功,故常被猎杀制成药(如一些疳积药、乌猿酒、桂龙膏等),其毛烧成灰可治痔疮[14]。保护区成立后及近年来管护力度加大,白头叶猴和黑叶猴得到极大的保护,但是潜在的威胁依然存在。蚬木是著名的硬木,当地人多数用于家具及砧板的制作,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盗伐蚬木的现象时有发生。金花茶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茶族皇后”,近些年来,当地人盛行用其花来泡茶,而金花茶的植株多用于盆景观赏植物,保护区外围的盗挖现象依然存在,主要保护对象面临巨大危险。

3 弄岗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3.1 加强与国际保护组织合作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项世界性任务,弄岗保护区位于广西西南边陲,地理位置独特,处于生物多样性的国际通道上,应加强与国际保护组织(世界自然资金会、全球环境资金会、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等)的沟通与合作,将保护区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密切结合的示范性保护区。

3.2 发展生态旅游,促进社区经济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是保护区资源合理利用的最佳方式之一,既可增加保护区收入,又带动当地社区经济发展[15]。近些年来,保护区周边群众在当地政府和保护区管理部门的引导兴起了建设民宿、开展生态科普观鸟及自然教育基地建设已初现成效,“发现弄岗”“溪水弄岗”“弄岗生态科普观鸟基地”等地已陆续引来国内外自然科普爱好者。當地政府和保护区正利用观鸟经济作为起点,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整合,规划一个丰富多样的生态经济样板,引导当地群众把绿水青山真正地变成可持续发展的金山银山。

3.3 促进资源保护、科研监测与自然教育有机结合

自然保护区主要有三大职能,即资源保护、科研监测与自然教育,三项职能环环相扣、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为制订有效的资源保护方案,需要掌握保护对象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必须加强自然基础科研工作,收集监测数据,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并将资源保护的成果、科研监测的素材用于自然教育、普及大众,让更多的人们了解自然,亲近自然,关心自然保护工作,促进资源保护、科研监测与自然教育的有机结合。

4 结语

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对广西地区生态资源丰富度状况得以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广西对生态资源保护关注和重视的程度提升,保护区森林资源经营科学化和系统化综合,生物保护多样性保护与合理利用成为当前弄岗保护区发展的重要方向。明确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在生态工程中所占据的位置,这将使弄岗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全球性影响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 王斌,黄俞淞,李先琨,等.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ha监测样地的树种组成与空间分布[J].生物多样性,2014,22(2):141-156.

[2] 李克因.弄岗自然保护区地貌分区及地貌发育初考[J].广西植物,1988(增刊1):33-51.

[3] 胡长庚.弄岗自然保护区水文地质考察报告[J].广西植物,1988(增刊1):17-32.

[4] 苏宗明,赵天林,黄庆昌.弄岗自然保护区植被调查报告[J].广西植物,1988(增刊1):185-214.

[5] 苏宗明,李先琨,丁涛,等.广西植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

[6] 黄俞淞,吴望辉,蒋日红,等.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J].广西植物,2013,33(3):346-355.

[7] 王斌,黄俞淞,李先琨,等.广西弄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树种及其分布格局[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6.

[8] 蒋裕良,李先琨,郭屹立,等.广西弄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藤本种子植物多样性及繁殖习性[J].植物生态学报,2017,41(7):716-728.

[9] 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快速生物多样性评估报告——广西西南部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R].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出版,2004.

[10] 陈天波,宋亦希,陈辈乐,等.利用红外线相机监测地表水对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分布的影响[J]动物学研究,2013,34(3):145-151.

[11] 陆舟,杨岗,余桂东,等.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鸟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分析[J].四川动物,2016,35(1):141-148.

[12] 杨岗,李东,余晨星,等.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J].动物学杂志,2011,46(4):47-52.

[13] Zhou Fang,Jiang Aiwu. A New Species of Babbler (timaliidae: stachyris) form the Sino-Vietnamese Border Region of China[J]. The Auk,2008,125(2):420-424.

[14] 申兰田,李汉华.广西的白头叶猴[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1):27-32.

[15] 兰海东,梁一萍.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白头叶猴保护实践[J].广西林业科学,2006(35):55-56.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保护措施
关于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探讨
关于林业造林技术的研究
浅析武汉老房子里份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基于区域视角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治园林植物病害的可行性分析
云南林下经济模式中生态安全问题探析
博斯腾湖湖区植物多样性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