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2018-03-28王开田

会计之友 2018年5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

【摘 要】 会计专业教育的演进与发展表明,会计专业教育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且日益强调综合能力培养。而现行高校会计专业教育存在重智商轻情商灵商、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第一课堂轻第二第三课堂等问题,影响了会计人才的发展后劲和创新能力,影响了会计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此,应对现行会计专业培养模式进行重构。文章构建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三商”“五能”“七识”培养模式可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适应会计环境发展变化的需要。

【关键词】 高素质会计人才; 培养模式; 会计专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8)05-0002-05

一、引言

随着会计国际化、信息化的发展以及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会计人才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一方面一般性会计人才供给过剩,另一方面高素质会计人才严重匮乏;从会计教育来看,我国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忽视了会计情商和会计灵商的培养,弱化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淡化了学生主体性素质的发展。如何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等会计教育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2005年以来,针对会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南京财经大学根据会计职业发展取向和会计人才需求变化,开展了高素质会计人才“三商”“五能”“七识”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通过近10年的理论研究、专题探索与实践应用,南京财经大学在平台建设、课程建设、团队建设、质量工程建设以及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了学校、社会、学界的普遍认可。

二、当前会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智商,轻情商和灵商

传统的高等会计教育强调会计智商的提升[1],注重会计方法技能的培养,忽视了会计情商[2]和会计灵商[3]的培养,导致学生呆板、保守、思想僵化,缺乏变通和创新力。会计智商一般用以衡量会计专业知识水平与技能,表现为会计学生运用知识认识客观事物,解决逻辑问题、理性问题的能力,让会计学生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遨游于知识海洋。而会计情商表现为会计活动中的沟通、控制、自觉和自信等情感能力与态度体验,能让会计学生感性应对问题,顺势而为。会计灵商用以测量会計灵动性与会计创造力,促进会计复杂事项的处理以及会计理论与规范的创新,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会计灵商能促使会计学生探究意义和价值,追求卓越,不断创新。

(二)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和学习的结果,弱化了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统一,导致学生适应性差,缺乏发展后劲和持续改革的动力,难以适应会计国际化和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尤其是会计综合化发展的需要。而通过“五能”训练,则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助推会计学生素质的提升。所谓“五能”即信息技术能力、职业适应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管理执行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信息技术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是基础性(做事)能力,管理执行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是拓展性(做人)能力;基础性能力侧重培养会计智商以及会计情商,拓展性能力主要培养会计情商和会计灵商[4-6]。

(三)重第一课堂,轻第二第三课堂

第一课堂是指课内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第二课堂是指课外学生自主教育的活动;第三课堂是指学生主动参与校外实践的活动。传统的会计教学长期以来看重第一课堂学习的效果,淡化了第二、第三课堂的作用,致使学生没有生机,缺乏灵动性和人文情怀,不能满足会计职业发展和管理型转变的需要。而通过“三个课堂”的一体化,则可以有效促进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的内涵

为了解决当前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必须更新会计人才培养新理念,要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突出“三个课堂”一体化,强化“教与学”协同化,推行校内校外联动化,进而有效保证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树立“商能并重”“七识贯通”高素质会计人才的新理念

笔者认为,要强化“三商”培养、“五能”训练、“七识”教育,以求培养“商能并重”“七识贯通”的高素质会计人才。高素质会计人才应该能够成为社会精英、商业领袖、学术翘楚、行业标兵或职业楷模。“商能并重”“七识贯通”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融合心理学、社会学、人才学等相关理论,在素质教育上强化“三商”教育,因为会计智商是高素质的必要基础,会计情商决定会计智商的发挥,会计灵商是会计智商和会计情商得以充分显现的驱动与保障;“商能并重”“七识贯通”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还应在能力建设上强化“五能”训练,强调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统一,促进知识内化为素质,外显为能力,基础性(做事)能力侧重培养会计智商以及会计情商,拓展性(做人)能力主要培养会计情商和会计灵商。“商能并重”“七识贯通”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还应在知识体系上强调会计“七识”教育。所谓会计“七识”,是指会计知识、会计常识、会计见识、会计胆识、会计赏识、会计共识和会计卓识。会计知识教育是会计五能之本、会计三商之魂,会计知识主要从专业课程中学习把握,包括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限定选修课程和专业任意选修课程等,通过会计知识教育,丰富学生会计知识储备。会计常识教育是会计专业学生识别经济事项、把握会计事务最普遍、最直接的方式,是会计知识教育必不可少的补充,一般通过通识课程学习获得。会计见识教育是指会计学生能够对会计事项进行清醒、正确的判断和反思,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有独到的见解、观点甚至思想,体现会计职业适应能力的高低。会计见识可以通过实践性教学活动锻炼。会计胆识教育就是要通过第二课堂等活动的开展,提高会计学生沟通协调能力,培养会计学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创新的胆略、反思的胆量、务实的胆气。会计赏识教育提倡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化发展,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因材施教,着力培养学生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会计共识教育本质上是“和而不同”,坚持学习过程的协同、创造,学习成果的共享,培养会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会计卓识教育旨在促进会计学生取得卓有成效的业绩甚至卓越的成就[7]。

(二)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路径

笔者认为,要强调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必须构建“三个课堂”一体化、“教与学”相协同、校内校外联动化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选择权,发挥学生能动性,通过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分类培养多样性、个性化高素质会计人才,分层教学,让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班级和发展路径。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育课程强化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建设,提高专业选修课和通识选修课的比重。在充分利用第一课堂的基础上,注重推进、活跃第二课堂,强化、延伸第三课堂;明确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在完善与提升情商、灵商、沟通协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措施。

(三)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机制

为了有效提升会计人才培养效果,必须注重顶层设计、质量控制,打造保障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实施的新机制。通过顶层设计,创建适应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需求的新型教学管理体制,积极推进资源合理配置与成果共享,为“商能并重”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搭建稳固、优质的環境,建立个性化人才培养机制、国际化合作机制、校企合作机制、本科生导师机制、双导师机制、网络评教机制、教学科研激励机制、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机制、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督学督教工作制度等一整套高质量专业建设保障机制,努力提高培养计划质量、培养过程质量和培养结果质量。

四、高素质会计人才“三商”“五能”“七识”培养模式的建构

高素质会计人才“三商”“五能”“七识”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为“三商”和“五能”。如何提升学生会计三商、会计五能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要呢?笔者认为,会计“七识”教育有利于高校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为了更好地促进会计专业学生形成良好素养,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奠定职业适应基础,打造事业发展基础,全面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职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构建了高素质会计人才“三商”“五能”“七识”培养模式(见图1)。该模式以“商能并重”为核心,以“七识贯通”为基础,旨在培养“商能并重”“七识贯通”的高质素会计人才。高素质会计人才“三商”“五能”“七识”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为“三商”和“五能”。如何提升学生会计三商、会计五能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要呢?笔者认为,会计“七识”教育有利于高校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

五、高素质会计人才“三商”“五能”“七识”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效果

(一)高素质会计人才“三商”“五能”“七识”培养模式的主要做法

针对现行会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南京财经大学主要通过“四化”(即人才培养个性化、课程设置模块化、三个课堂一体化和教与学协同化)实施路径(见图2)来实现高素质会计人才“三商”“五能”“七识”培养模式的目标。

1.人才培养个性化

所谓人才培养个性化,即根据学生特点和个性需求,分普通基础型、创业特色型和创新复合型等对学生的培养实行细分。南京财经大学根据学生特点和个性需求,分类培养会计人才。(1)对于普通基础型人才,实施人才“2+2”培养,即一、二年级打通培养,三、四年级定制培养。对于大学英语、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程则实施分层分类教学。(2)对于创业特色型人才,分别开设ACCA和CMA成建制方向班和业余制方向班以及天职国际南财精英班。方向班学生实行全校范围内遴选编班,聘请国外专家学者担任方向班的客座教授、讲席教授,承担部分课程的教学。(3)对于创新复合型人才,开设中英国际课程班,采用“2+2”模式,两年国内培养,两年在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等国外名校培养。该国际课程班迄今为止已经成功运行10多年,培养学生500多名。

2.课程设置模块化

所谓课程设置模块化,即将各类课程分成通识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和实践教育模块三大类,每一大类模块下再进一步按照课程性质和特点分成若干子模块,供学生选择,以实现人才培养的个性化。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将各类课程分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三大模块。各大模块下设若干子模块。(1)通识教育模块分设“经济管理与社会责任”“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会计情商、会计灵商训练”“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文明对话与国际视野”“生命关怀与艺术审美”等子模块。该模块主要突出会计情商与会计灵商的培养。(2)专业教育模块分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限定选修课程以及专业任意选修课程四个子模块。ACCA成建制方向班的课程采用全英文教学。ACCA业余制方向班和CMA业余制方向班则在该模块的基础上根据ACCA和CMA的考试科目增设全英文教学课程。天职国际南财精英班则在该模块基础上增设审计类课程训练与实践实习科目。该模块主要突出会计智商与“五能”的培养。(3)实践教学模块分设课程实践、专业基础实践、专业综合实践以及实习实训四个子模块。该模块旨在培养与提升学生的“三商”与“五能”。

3.三个课堂一体化

所谓三个课堂一体化,是指将教学活动按功能、作用区分的课堂。三个课堂一体化可以充分有效发挥学生的课余时间,其强调课内教师主导教学、课外学生自主教育以及校外学生主动实践要一体化安排,都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第一课堂主要提升会计智商。而会计情商与会计灵商的培养与提升则主要通过第二课堂与第三课堂。

根据教学活动的功能和作用,南京财经大学将人才培养过程分设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三类。(1)第一课堂旨在进行前述的通识教育模块与专业教育模块。(2)对于第二课堂,依据不同学生组织,完善学生社团设置与工作,要求各社团都配备有专业指导教师,并定期举办会计知识大赛、上市公司报表阅读竞赛、弟子规、账量人生、个人社会责任报告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分设必修项目和任选项目,要求所有学生四年内至少获得6个学分。(3)对于第三课堂,组织学生参加剑桥大学等国外名校短期访学交流、暑期上市公司行、创业实践、寻找杰出校友等特色活动。对于参加国外名校短期访学交流的学生,学院不仅分别给予全额、部分等资助,而且还组织老师跟踪指导教学。

4.“教与学”协同化

所谓教与学的协同化,即要求教师的导学助学、学生的自学互学以及学校的督教督学相互协同,以便有效提升人才培养效果。在高素质会计人才“三商”“五能”“七识”培养模式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学习,并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学生学习不能过分依赖于教师的教授,而要加强自主学习,提高自学能力与技巧,以便应对迅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与技术环境。同时,学生之间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而学校层面则主要是强化对教与学的督导与督查,要通过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来实行有效的督教督学。要实行校内校外教与学的联动化,充分利用校外行业企业资源,实现校内校外资源共享,通过校外行业企业实践引导,强化校外资源统筹与运用,真正形成合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根据参与主体不同,南京财经大学“教与学”协同化主要分为导学助学、自学互学和督教督学三个维度。(1)对于导学助学,组建不同类型的教学团队,优化教学资源建设,要求教授给低年级学生上课,并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开展职业引导;还开设“会计学科导论”专业基础课程,在学生刚入学就对学生进行专业启蒙教育。实施“双导师”教学模式,聘请60多位校外兼职导师,提供行业、企业实践创新指导。(2)对于自学互学,除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学习外,还建立视频课程、网络课程、网络实验、网络作业系统、网上考试系统等网络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自学互学。(3)督教督学。为了确保教与学的效果,依托学校教学管理与保障系统,对教师实施网上评教,学生从为人师表、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训练、教学质量的整体评价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确保教师热爱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南京财经大学还对学生学风与考风进行考核与检查,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确保学生保持优良的学风与考风。

(二)高素质会计人才“三商”“五能”“七识”培养模式的成效

1.扎实的理论研究

近年来,南京财经大学教学团队不断致力教学研究,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在《会计研究》《经济管理》等期刊发表了《我国会计灵商教育初探》《会计智商及其提升》《会计情商培养研究》《大众化背景下我国会计教育改革的思考》等相关系列教研论文十余篇,从理论上提炼、总结、形成“商能并举”高素养人才培养体系。教学团队成员取得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人文社会科学组一等奖1项、省高校首届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2项、省级以上(含省级)专业建设项目4项;获得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十余项;出版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集1部;出版会计专业规划系列教材15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1部、省级重点教材5部;建成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项。学生课堂教学测评中,本专业专任教师平均测评分均在90分以上;多位教师获得南京财经大学“教学名师”“优秀教学教师”“最受欢迎的老师”称号。

2.广泛的社会影响

南京财经大学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三商”“五能”“七识”培养模式对国内同类院校会计学专业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省内外数十所兄弟院校前来交流学习。王开田教授多次受邀河南财经大学、宁波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常州大学等,给会计学专业师生宣讲“商能并举”高素养会计人才培育理念及教育思想;该模式在常州工学院等高校得到推广、应用。该模式改革理念形成有效辐射。2010年以来,团队成员连续5年参加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会计学院院长(系主任)论坛,特别是在2014年年会上,王开田教授做了“会计灵商初探”的主题报告,在会计学界引起反响。盛明泉、王烨在《会计研究》2010年12期,董延安、唐子惠在《会计研究》2011年11期,王秀芬、王进朝、张功富在《会计研究》2012年11期,分别介绍了成果观点。2013年成功举办了“全国会计前沿问题高层论坛”,2015年召开了“管理会计国际研讨会”,宣传、推广成果经验。人才培养方式引发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南京财经大学全方位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南京财大: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主动成才”“南京财经大学的育人准则:诚信会计 不做假账”“南财大举办财务报表阅读大赛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南京财经大学新生入学领账本”“狠抓第二第三课堂 强力提升本科生综合素养”“南财会计学院:把学生培养成业界精英”等。由于本培养模式的贡献,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成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类建设核心专业(2012年)、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项目(2013年)、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A类资助(2015年);2014年,由会计学领衔的工商管理学科获江苏高校优势学科。

3.学生培养的效果

南京财经大学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三商”“五能”培养模式自2010年开始,已有5届学生毕业,从毕业生的初步调查来看,总体情况较理想。根据南京财经大学与江苏省统计局社会调查队的合作调查结果,会计学专业毕业生规模大、专业对口度高;毕业率达到99.5%以上;学士学位授予率达到96%左右;应届毕业生当年国内外升学深造率接近30%;许多毕业生经过3—5年的磨炼都能成为用人单位的业务骨干,用人單位对学生满意度高。《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生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多年来,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位居江苏高校前列。

【参考文献】

[1] 王开田,何玉.会计智商及其提升[J].商业会计,2016(8):6-9.

[2] 王开田,管亚梅.会计情商及其培养[J].财务与会计,2016(19):145-146.

[3] 吴艾莉,王开田.我国会计灵商教育初探[J].会计研究,2014(10):89-95.

[4] 王开田,胡晓明.高素养会计人才的素质与能力结构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7(9):57-59.

[5] 王开田,胡晓明.我国高端会计人素质拓展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2(9):97-102.

[6] 周友梅,阚京华.当代会计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7] 吴艾莉,王开田.“一带一路”战略与我国高等会计教育改革取向[J].中国高等教育,2016(22):54-56.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融合APTECH体系的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探究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重构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科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