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视域下现代人的幸福观

2018-03-27张虎玲

传播与版权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三叶草夫妻关系幸福观

张虎玲

幸福是人类的永恒追求。费尔巴哈曾说:“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然而不幸的是,幸福的概念如此模糊,虽然人人都想得到它,但谁也不能对自己所决定追求或选择的东西,说得清楚明白。”那么,幸福是什么?现代人如何实现幸福?经先哲们不同程度的关注与探索,有关幸福的理论,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个体,体悟各异。幸福不仅体现在人生关键发展期的重要事情上,还体现在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群体都有着独特的幸福,不同时期有着特殊的幸福内容。帮助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不仅有助于确立、发展和提升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还可以提升个人的生活品质,提高全民的幸福指数。

一、什么是幸福

随着“中国梦”的提出,“幸福”成为当代中国最时尚的关键词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已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幸福观是指人对幸福的根本看法,是世界观、人生观的基本反映。由于人们的生活环境不同,目标价值不同,幸福观自然也就不同。不同阶级形成不同的幸福观。道家的清静无为,儒家的积极进取,西方理性主义强调人的理性精神快乐,西方感性主义追求感官快乐避免痛苦。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把创造幸福作为前提,提倡幸福的享受要和幸福的创造结合起来。只有我们每个人实现了自己的幸福,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幸福看成是整体的美好生活,是人类长期以来得到普遍认同的幸福观。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把“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作为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还提出要充实、保障、增强人民的幸福感,那么,幸福是什么?幸福感是什么?现代人该如何实现幸福呢?简单说,幸福就是人的需要得到适度满足后的愉悦状态;幸福观是对幸福、幸福标准的根本看法;幸福品质是感受幸福的个体素质基础,是个性特征体现;幸福能力是追求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个体能量体现。三者密切相关,紧密相连。在合理幸福观指导下,以幸福品质为基础,得到适度满足产生愉悦体验,即幸福感。幸福感是由内而外的情绪体验,物质条件会对其有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一个人能把自己身上最重要的东西、最宝贵的东西让它呈现良好的状态,那就是幸福。

二、幸福的三个层次

按照满足不同需求的标准,幸福分三个层次:物质幸福、社会关系幸福、精神幸福。物质幸福是物质生活基本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的幸福,可分为低中高三层次。满足基本物质需求后,人就会要求在社会关系方面的需求得以实现,即社会关系幸福,主要包括归属和爱的需求得到满足、权利和自尊的需求得到满足,可以分为包括自我关系、夫妻关系、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等等。人人都有希望被他人尊重、认可和赞美的心理需求,希望能够体现自我价值和社会地位。这种需求驱动人们为之奋斗,提升自我心灵品质,追求美好生活,这就是最高层次的幸福,即精神幸福。

三、现代人如何实现幸福

幸福不单是静态享受,更需要动态创造。实现幸福的因素诸多,各因素间交错融合,相互联系又相辅相成。身心健康、充满活力,人才能发挥自身潜能和创造力,更好地感受生活,完善自我,这是实现幸福的起点。需求是实现幸福的动力,人在满足需求时,就体会到了幸福。才智、努力和机遇是实现幸福的根本,才智的高低程度决定他所能实现幸福的高低程度,努力使才智转化为才能,加上机遇获得成功和幸福,从而提高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

首先,幸福是一种体验,它来源于对自己和生活的接纳程度。人生从来都不完美。接受现实,放下心中的怨恨、遗憾和愤怒,放弃与坏情绪做斗争,放下过去,接受自己不是官二代、富二代,接受自己不是高富帅、白富美。接受自己,就能诚实面对自己,接受自己的缺点、情绪波动、脆弱和其他不完美。基于真实的自己,争取每一天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更好。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遇到了困难,不要埋怨自己,不要指责他人,不要放弃信心”,我们要清醒地活着,直面挫折,培养复原力,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确立目标,做最重要的事。用“二八法则”权衡生活中的大事与小事,重要事与不重要事,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与义务。生活中做好规划,确立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让生活充实而不忙碌,用一万小时定律合理规划人生。确立目标后,勇敢走出舒适区,坚持学习和成长,接受挑战和刺激,努力做到最好。突破自我,跳出困境,放下抱怨,学会自律,勇敢承担,做好每件小事。从接纳自己开始,诚对他人、诚对社会,做自由又自律的人,实现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其次,幸福是一种过程,它来源于我们在处理各种关系过程中不断的体验和对幸福的感知。所有的关系畅通都需要爱。爱是发自内心能让对方感觉到舒服和温暖的行为。夫妻关系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夫妻双方应是独立而温暖的,彼此独立,相互温暖;相处时照顾他人,独处时照顾自己;既要有独立人格,又要友好协作;给另一半空间,让他做好自己。生活中夫妻关系很容易形成两种极端,或者一方有太强的控制欲,或者一方完全放弃自我依赖对方,两种极端都是“非爱行为”,不会有幸福。爱是为了促进自己与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真爱是自我界限的扩展。婚姻是学会爱的开始。夫妻关系促进人快乐、喜悦、觉醒。人在觉醒中才会成长,才能创造幸福、感知幸福。2017年热播的两部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和《人民的名义》中,引起热议的“亲密关系”告诫我们,夫妻关系“不同频”导致的结果一定是“出轨”或“转向”,夫妻二人如果不在同一频道,分开只是时间问题。夫妻保持同频才能够轻松自然地做好自己,体会到生活的美好,感受到家庭的幸福。

家是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是觉醒生命美好的场所。父母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依靠。对父母尊重和包容,接受父母不完美,急父母所急,想父母所想,与父母同频,让父母感受关爱,体会家庭关系的幸福。对孩子给予爱,给孩子自由,不以爱之名行强权之事,让家成为爱的港湾。

在社会关系中,远离负能量,远离生活中的“垃圾人”,放下埋怨和仇恨,获得心灵的自由。查理芒格说过一句话:“不要同一头猪摔跤,因为这样你会把全身弄脏,而对方却乐此不疲”。学会和积极乐观的人交往,吸收正能量。跟着积极乐观的人,寻找生活的阳面和黑暗中的出口,用真诚和善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助他人。“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付出一定不含功利心,人生才会充满幸福与快乐。

幸福是家庭美满和事业成功的综合体。处理好各种关系,让自己的生命呈现良好状态,那就是幸福。幸福是温暖的关爱,幸福是真诚的赞美。幸福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幸福是一份美好的心情,幸福是一种满足,幸福也是一种领悟,幸福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心理体验和感知。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是现代人最直接的生活目标和精神依托,也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衡量标准。

最后,幸福是一种能力,可以在努力创造自己幸福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古典在《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对生涯规划提出“人生金三角”和“生涯三叶草”理论。人生金三角是热爱、努力、玩耍。有些人在热爱的领域里努力,却放不下得失之心来玩,对自己苛刻,身心疲惫;有些人在热爱的领域里玩耍,却因为害怕努力了无法成功,从未真正全力以赴;有些人在某领域里努力地玩,却并不热爱,看起来混得不错,但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缺少心里依托。生涯三叶草是兴趣、能力、价值观。兴趣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的门,能力帮我们走好一段又一段的路,而价值观帮我们不断关上不属于我们的门。三者结合,三叶草转动,让我们在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耍,最终成就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在人生金三角中,我们可以充分提高自己感知幸福的能力。而转动生涯三叶草,能让我们培养自己创造幸福的能力。当我们有能力幸福快乐时,我们会发现别人也在因我们而感到幸福快乐。当我们没能力幸福快乐时,就试着从朋友那儿分享一份幸福与快乐。心有灵犀者,既能彼此释放压力,又能相互增加动力。志同道合者,既能彼此激发思维潜能,又能增长高见识。诚对他人,诚对自己,是一切生活幸福的根本。让我们做一个自由又自律的人,学会坚持,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幸福是什么”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幸福从来就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参考标志物。世间有千万人,幸福就有千万种。小时候,幸福是一件东西,得到了,就是幸福;长大了,幸福是一个目标,达到了,就是幸福;成熟后,幸福是一种心态,领会了,就是幸福。幸福就在你我身边。幸福不取决于财富、权利和容貌,而取决于我们与周围人的相处。做个幸福人,从善待他人、处理好一切关系开始。心存美好,看什么都美好。心中有爱,才会人见人爱。幸福不是因为得到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天地间的一切都是幸福的源泉,幸福就在你我心里,幸福就在你我生活中。当我们把手里的幸福给予他人时,我们会更加幸福。

猜你喜欢

三叶草夫妻关系幸福观
青年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评《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及其培育研究》
我家的三叶草
先有夫妻关系,再有亲子关系
浅谈高职院校“奋斗幸福观”教育
夫妻关系和谐更适合要二胎
三叶草和喇叭花
幸福的三叶草
懂爱的人,也懂得夫妻关系至上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现状、问题及对策
领导干部正确幸福观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