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机械化发展及其服务外包的原因分析*
——源自冀豫鲁3省问卷调查数据的证明

2018-03-27刘文勇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年2期
关键词:农机手农业机械劳动力

蔡 键,刘文勇

(1.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 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0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基础设施投入和农民补贴力度的不断提升,中国农业步入高速发展阶段。然而从产业内部结构来看,中国农业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最值得关注与担忧的是粮食安全问题。一方面,人们的消费方式越来越倾向于欧美式消费,对肉蛋奶的需求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方式却存在日本化的倾向,向小规模、低复种、高搁荒、高补贴、低竞争力的方向发展。如果长期如此,将产生严重的粮食安全(自给率越来越低)问题。因此,中国亟须探索一条符合本国农业特点的发展路径或者模式,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1-3]。

从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来看,中国(尤其是华北平原地区)已经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地农业特点的特殊发展路径:通过服务外包来实现农业机械化[4-5]。该模式在推进当地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同时,也加速了该地区乃至全国粮食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机械服务外包突破了小规模经营的限制,推动华北平原地区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昂贵的农业劳动力成本,进而提高土地复种指数,降低搁荒率; 另一方面,通过服务外包实现机械作业,又有助于保护土地,标准化农业生产,进而提高粮食产量[6-7]。可见,华北平原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是符合我国特点的农业发展模式的初探。

那么,农业机械化在华北平原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发展模式,其背后的经济原因是什么,这对中国农业机械化以及农业经济发展又有怎样的政策启示,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话题。

1 现状描述:华北平原的机械化发展概况

1.1 数据来源与说明

文章以河北、河南、山东3省为实证研究对象,冀豫鲁3省是华北平原地区的粮食主产省份,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和玉米。研究团队于2014年6~8月以一对一问卷访谈的方式在河南、河北、山东3省的农村进行入户调查。调研总共走访了10个县(市)850个农户家庭,完成有效问卷779份,问卷有效率为91.65%。同时,研究团队在河南、河北、山东3省跟踪采访了50名农机手*农机手是指专门为农民提供有偿机械服务的人员,大部分是持有农业机械的农民,最终形成有效样本45个,详细记录了农机手的组织化程度、服务供给情况等信息。

1.2 农户的机械采纳率

调查结果表明, 779个受访对象中, 2013年种植小麦的农户有712个, 2013年种植玉米的农户有614个。表1所示, 2013年712个小麦种植户中,采用机械耕地的有699户,小麦机耕比例为98.17%; 采用机械播种的有698户,小麦机播比例为98.03%; 采用机械收割的有697户,小麦机收的比例为97.89%。可见,华北平原小麦种植的机械化程度较高,耕、种、收3个环节基本都已经实现机械化作业。

另外,华北平原地区多为两季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轮流耕种,农民通常只在种植小麦前进行耕地,种植玉米则直接播种,因而该研究在统计玉米机械化生产时,仅统计播种环节和收割环节的机械采纳情况。由表1可知, 2013年614个玉米种植户中,采用机械播种的有455户,玉米机播比例为74.10%; 而采用机械收割仅有203户,玉米机收的比例为33.06%。

表1 2013年冀豫鲁3省小麦、玉米机械化生产情况

粮食类型种植户(户)机械耕地机械播种机械收割户数(户)比例(%)户数(户)比例(%)户数(户)比例(%)小麦71269998 1769898 0369797 89玉米614——45574 1020333 06 资料来源:实地调研

表2 2013年冀豫鲁3省小麦、玉米机械化实现方式

方式械化户数(户)购买机械服务使用自有或者亲朋的机械户数(户)比例(%)户数(户)比例(%)小麦机耕69958783 9811216 02小麦机播69856981 5212918 48小麦机收69767196 27263 73玉米机播45542793 85286 15玉米机收20319093 60136 40 资料来源:实地调研

1.3 机械采纳方式:农机作业服务

调查发现, 2013年华北平原大部分农户的机械化生产都是通过购买农机作业服务来实现的。表2所示,小麦机械化生产方面: 699个实现机耕的农户中,通过自有或者亲朋的机械来完成耕地的农户有112户(占比16.02%),通过农机作业服务来完成耕地的有587户(占比83.98%); 698个实现机播的农户中,通过自有或者亲朋的机械来完成播种的农户有129户(占比18.48%),通过农机作业服务来完成播种的则有569户(占比81.52%); 697个实现机收的农户中,通过自有或者亲朋的机械来完成收割的农户有26户(占比3.73%),通过农机作业服务来完成收割的则有671户(占比96.27%)。相较之下,已经实现或者部分实现机械化生产的玉米种植户中,通过购买农机作业服务来进行机械化作业的比例更高。表2所示,玉米机械化生产方面, 455个实现机播的农户中,通过自有或者亲朋的机械来完成播种的农户占比6.15%(28户),通过农机作业服务来完成播种的占比高达93.85%(427户); 203个实现机收的农户中,通过自有或者亲朋的机械来完成收割的农户占比6.40%(13户),通过农机作业服务来完成收割的农户占比高达93.60%(190户)。可见,购买农机作业服务已经成为华北平原地区农户实现机械化作业的主导方式。

表3 2013年冀豫鲁3省小麦、玉米农机作业服务的供给者类型统计

农机作业服务提供者类型农户数(户)比例(%)专门从事农机服务的个体农机户64089 64农机服务公司30 42政府(村集体)的农机服务队40 56农机行业协会70 98农机合作组织648 96其他方式20 28 资料来源:实地调研

1.4 农机作业服务的供给者

通过调研发现, 2013年冀豫鲁3省的小麦、玉米种植户主要是通过“专门从事农机服务的个体农机户”来实现服务外包(表3)。714个受访对象中:由专门从事农机服务的个体农机户提供服务的农民占比高达89.64%(640户); 由农机服务公司提供服务的农民占比为0.42%(3户); 由政府(村集体)的农机服务队提供服务的农民占比为0.56%(4户); 由农机行业协会提供服务的农民占比为0.98%(7户); 由农机合作组织提供服务的农民占比为8.96%(64户); 由其他组织或个体提供服务的农民占比0.28%(2户)。

2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前提条件:农户的机械技术需求

2.1 理论解释

由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可知,随着劳动力相对稀缺程度和劳动力相对价格的不断提升,农业生产者对劳动力节约型技术——机械技术的需求也将逐步增大[8]。就中国农业现状而言,一方面,农业劳动力相对稀缺程度越来越高,人工成本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9-14]; 另一方面, 2004年中央开始全面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补贴力度和补贴范围逐年扩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机械与劳动力的相对价格[15-17]。这将诱使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者使用机械替代劳动力,刺激农民的机械技术需求。

2.2 实证经验

2.2.1 劳动力不断外移,进一步提升农村的人工成本

(1)农村劳动力大量外移。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农业内部的资源相对稀缺程度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劳动力(尤其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向城市外移,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另外,从劳动力质量角度来看,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以农村妇女和老人占主导,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劳动力的相对稀缺程度。这正是目前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基本状况,华北平原的现状可通过实地调研数据进一步说明。

通过调查发现, 779个受访农户家庭共有人口3 854人,户均人口4.95人。近3年长期在外打工的人口有1 460人,占比38%,而留在农村的人口则有2 394人,占比62%。如果从劳动力角度探讨该问题,将得到更高的外出打工比例。3 854个农村人口中,处于农村劳动力*参照国家关于农村劳动力年龄阶段的界定,将年龄处于16~65周岁的具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定义为农村劳动力年龄阶段的人口有2 645人,其中55%(1 460人)的劳动力近3年长期外出打工,而仅有45%(1 185人)的劳动力留守在农村从事农业活动。由此可见,冀豫鲁3省的农村劳动力中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外流至城市从事非农工作。

(2)工资上涨推动人工成本上升。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了大量高工资水平的就业岗位,由此也吸引了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转到城市的二、三产业中。在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状况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大了农业与非农产业的收入差距。在大量农村劳动力外移的背景下,农村居民获得城市二、三产业高工资收入的可能性将增大,进一步抬升了农业生产的人工成本。

中国的农业以家庭作业为主要经营方式,雇工农业较少,因而人工成本难以通过考察农业雇佣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来衡量,通常以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工资水平作为代理指标进行衡量。从实地调研结果来看,该次调研总共得到1 522名农村劳动力2013年从事非农产业的工资水平。表4所示, 1 522名农村劳动力中,非农工资水平在1 000元/月以下的有69人,占比4.53%; 非农工资水平在1 000~3 000元/月的有699人,占比45.93%; 非农工资水平在3 000~5 000元/月的有556人,占比36.53%; 非农工资水平在5 000元/月以上的有198人,占比13.01%。可见,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工资水平个体差异较大,主要的工资区间为1 000~5 000元/月。通过计算平均值可知, 2013年华北平原3省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的月平均工资为3 182.21元,按1年工作12个月的时间计算,年平均工资收入约为3.8万元。

表4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工资分布情况

工资水平(元)人数(人)占比(%)(0,1000)694 53[1000,3000)69945 93[3000,5000)55636 53[5000,∞)19813 01合计1522100 00 资料来源:实地调研

图1 劳动力与机械价格指数(1994=1)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2.2.2 购机补贴降低农机购置成本

2004年,中共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由此开启了对农业机械发展的政策支持历程,与此同时, 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还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纳入国家支农强农惠农政策体系中,使得农机购置补贴成为国家支持农业机械发展的重要举措。尽管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实施方案及细则一直在改进完善,但是中央给予农民购机补贴的标准基本不变,符合条件并且按照相关程序完成购机的农民,可申请获得机械价格30%的补贴,即符合条件的农业生产者的农业机械购置成本将比原价降低30%。

由《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年鉴》统计数据可知, 2004年中央财政在农业机械购置方面的投入为7 812.35万元, 2012年上升至214.82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1.80%。中央财政投入在购机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也呈现逐年上升到趋势, 2004年中央财政投入占总购机金额比例仅为0.31%, 2012年该值上升至25.07%。可见,自2004年中央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其补贴力度和补贴范围逐年扩大,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者享受到补贴福利,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者的农机购置成本。

2.2.3 机械与劳动力相对成本下降,诱发农民的机械需求

由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可知,劳动力相对稀缺程度的提高与劳动力相对成本的上升,将诱使农民对劳动力节约型技术——机械技术产生巨大的需求。前文分别论证了华北平原农业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趋势和农机购置成本的下降趋势,但是数据统计口径并不一致,无法放在一个框架内讨论劳动力与机械相对价格的变化情况。对此,该文将使用全国农业生产资料和就业职工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劳动力与机械相对成本的变化情况。考虑到农业机械有多种型号、多种规格,无法直接获取其平均价格,该研究将使用指数形式的数据,来描述华北平原劳动力与机械相对成本变动情况。具体而言:使用农机具的价格指数作为农业机械成本的衡量指标(1994=1); 使用城镇平均工资指数作为劳动力成本的衡量指标(1994=1)。图1所示,自1994年以来,劳动力成本上升速度显著高于农业机械成本的上升速度, 1994~2013年,城镇平均工资增长了10.45倍,而农机具价格仅增长了30.06%。随着劳动力与机械相对价格的不断增大,农业生产者将减少劳动力投入、增加农业机械投入,农业机械技术需求随之不断增大。

3 农业机械化以服务形式实现:农机手的理性选择

3.1 理论解释

农民对农业机械的强烈需求,是华北平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前提条件。如果同时存在农机和农机服务两个市场,则具有农业机械技术需求的小农的理性选择是购买服务替代机械,因为小规模农户持有机械容易导致机械使用率低下。因而,农业机械化是否会以服务形式实现,关键取决于拥有机械的农户是否能被激励成为农机手,为其他农户提供服务。

假设农机持有者是理性经济人,只有当其提供农机服务的回报高于机会成本时,才会成为农机服务供给者。因而农机服务供给决策发生的条件可描述为:

(1)

3.2 实证经验:来自45个农机手的证据

(1)分析思路。45个受访农机手中,有37人加入农机合作社,余下8人属于个体农机户。由调研情况可知,大部分农机手都选择加入农机合作社,其原因是:合作社能够保证农机手的工作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工作量是增加农机手收入的主要途径。据此,可通过将个体农机户和合作社农机手的利润情况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进行对比,以检验前文的理论假说:农机手是否提供农机服务取决于提供农机服务的回报是否高于从事其他工作的最低收入。

(2)农机服务单位面积平均收入、成本和利润核算。通过对45个农机手提供农机服务的经营收入和各项成本进行加总平均处理,可知: 2013年农机手提供耕地(包括玉米秸秆粉碎)服务的利润为41.67元/667m2; 2013年农机手提供小麦播种服务的利润为1.1元/667m2; 2013年农机手提供玉米播种服务的利润为1.32元/667m2; 2013年农机手提供小麦收割服务的利润为26.27元/667m2; 2013年农机手提供玉米收割服务的利润为31.08元/667m2(表5)。

表5 小麦、玉米机械服务价格、成本和利润*人工费一栏是用于统计农机手提供农机服务时的雇工成本,而并非误工成本。一般情况下,每1台农机工作时,农机所有者还会雇佣另外1个农机手,两人交替工作和休息 元/667m2

表6 农机手利润比较

个体农机户利润(元)农机合作社农机手利润(元)耕地(包括玉米秸秆粉碎)1562932560 42小麦播种357 5709 5玉米播种3951471 849小麦收割9195 8418741 91玉米收割12433 3325022 08合计38010 6778505 76 数据来源:实地调研

(3)个体农机户与合作社农机手经营利润对比分析。由表6可知,个体农机户如果既从事拖拉机服务(耕地和播种),又从事收割机服务(收割),一年两季的利润额约3.801 067万元,与外出务工的平均工资水平(3.8万元/年)基本持平。而农机合作社的农机手如果既从事拖拉机服务,又从事收割机服务,一年两季的平均利润额约7.850 576万元,是外出务工年收入的2.1倍。可见,个体农机户的平均经营利润已经接近当地的平均工资水平,而合作社农机手的平均经营利润则远远高于当地的平均工资水平,这也正是目前大部分农机手加入农机合作社的原因。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前文的理论假说,农机手是否提供农机服务,取决其提供农机服务的利润(扣除掉油费、人工费和折旧维修费后的服务收入)是否高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

综上,随着农机服务市场的发展,其内部竞争越来越激烈,个体农机户的经营利润越来越低,因而大部分农机手选择加入农机合作社,因为农机合作社能够保证其工作量,从而提高其经营利润。这也从侧面反映:农机手是否提供农机服务,是其对比提供农机服务的回报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后的理性选择。

4 结论与政策启示

华北平原农业机械化以服务外包的形式实现,进而推动当地乃至全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中国的粮食供给。研究表明:第一,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农业劳动力不断外移,从事非农产业,进一步提高人工成本,购机补贴降低农机购置成本,劳动力与机械相对价格不断提高,诱发农业生产者对劳动力节约型技术——农业机械技术的强烈需求。第二,拥有农业机械的农民,之所以会成为农机服务供给者,是因为其提供农机服务的回报(扣除掉油费、人工费和折旧维修费后的服务收入)高于当地从事其他非农工作的平均工资收入,随着农机服务市场的发展,其内部竞争越来越激烈,个体农机户的经营利润越来越低,因而大部分农机手都选择加入农机合作社,以保证工作量,从而提高经营利润。可见,农业机械化之所以会以服务外包的形式实现,背后是农民的经济利润使然。

基于此,该文结合中国农村现实情况,提出两点政策建议,以期推动华北平原乃至全国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继续探索高效的农机补贴模式,刺激农民的机械技术需求。由该文研究结论可知,强烈的机械技术需求是华北平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劳动力与机械的相对成本则是农民机械技术需求产生的关键。继续探索高效的农机购置补贴模式,降低农民购机成本,进而刺激机械技术需求。

第二,农业机械支持政策向农机合作社倾斜,提高农机手组织化程度和服务数量与质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提高,农机手提供服务的回报越来越低,而加入农机合作社则能通过增加工作机会来提高农机手的收入。现实中,农机组织的发达程度是农机手能否加入合作社的关键因素。因而,农业机械支持政策可重点向农机组织倾斜,推动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确保农机手的工作量,进而提高农机作业服务的供给数量和质量。

[1] 程霖, 毕艳峰.近代中国传统农业转型问题的探索——基于农业机械化的视角.财经研究, 2009,(8): 105~114

[2] 彭代彦. 农业机械化与粮食增产.经济学家, 2005,(3): 50~54

[3] 鲍洪杰, 刘德光,陈岩.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统计与决策, 2012,(21): 139~141

[4] 王波, 李伟.我国农业机械化演进轨迹与或然走向.改革, 2012,(5): 126~131

[5] Yang J,Huang Z,Zhang X,et al.The rapid rise of cross-regional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services in China.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3, 95(5): 1245~1251

[6] 曹磊, 陈超.道县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以结合农业机械应用为导向.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 35(5): 80~87

[7] 杨印生, 郭鸿鹏.农机作业委托的制度模式创新及发展对策.中国农村经济, 2004,(2): 68~71

[8] Yujiro Hayami,Ruttan V W.Factor prices and technical change i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1880~1960.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0, 78(5): 1115~1141

[9] 纪月清, 王亚楠,钟甫宁.我国农户农机需求及其结构研究——基于省级层面数据的探讨.农业技术经济, 2013,(7): 19~26

[10]纪月清, 钟甫宁.农业经营户农机持有决策研究.农业技术经济, 2011,(5): 20~24

[11]刘玉梅, 崔明秀,田志宏.农户对大型农机装备需求的决定因素分析.农业经济问题, 2009, 31(11): 58~66

[12]刘玉梅, 田志宏.农户收入水平对农机装备需求的影响分析——以河北省和山东省为例.中国农村经济, 2009,(12): 44~55

[13]林万龙, 孙翠清.农业机械私人投资的影响因素:基于省级层面数据的探讨.中国农村经济, 2007,(9): 25~32

[14]吴昭雄, 王红玲,胡动刚,等.农户农业机械化投资行为研究——以湖北省为例.农业技术经济, 2013,(6): 55~62

[15]吴昭雄.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关联度分析——来自湖北省农户问卷调查的分析.农业技术经济, 2011,(8): 105~112

[16]辛冲冲, 陈治国,唐红松,等.财政支农、农机化发展与新疆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37(4): 100~107

[17]张宗毅, 周曙东,曹光乔,等.我国中长期农机购置补贴需求研究.农业经济问题, 2009, 30(12): 34~41

猜你喜欢

农机手农业机械劳动力
农业机械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2021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农机手职业病患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2020 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农业机械的保养与维修分析
借农机手大赛平台 展山西新农人风采
多形式开展农机手技术培训 确保农机作业安全
江南春·农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