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业用水利益相关者研究进展与展望*

2018-03-27姜文来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年2期
关键词:水价相关者用水

冯 欣,姜文来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

0 引言

农业作为耗水大的产业,农业用水量超过全国用水量的60%以上,但农业水资源利用始终处于低效状态,资源浪费严重。目前,我国农业用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农业水利设施陈旧,运行维护不足,管理不到位; 水价机制不健全,价格水平偏低,农业水价不能有效反映用水成本; 灌溉方式、设备和技术整体落后等,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农业用水效率低、浪费大[1]。对于如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Hewitt[2]指出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提高用水价格和采用累进制水价都可以起到鼓励节约用水的目的,以提高用水效率。Berbela[3]提到,价格不能作为调节农业用水的唯一机制,水价政策提高了农业用水利用效率的同时也造成了农民的负担。徐璇等[4]指出实行农业水价的合理分担,可以使农民能够承受得起农业水费的同时,保证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正常发挥其效益,从而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以这样的理论为前提,国家不断进行农业水价的改革,水利设施投资及节水技术推广,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政策执行的效率不高,效果也不甚明显,仍难以走出低效用水的困境。为此,不得不着眼于新的角度,探究新的解决途径,在农业用水研究中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便是一个新方向。Davis S[5]指出水资源持续利用的一个关键点就是重要利益相关群体间的互动行为。农业用水系统中利益相关群体众多,利益关系复杂,利益主体及责任的不明确,也是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障碍。所以解决农业用水问题,首先要明确水资源利用系统中各利益相关群体,探究利益群体的行为特征,确定各利益群体的责任与义务,并制定策略实现责任与义务的相互制约。

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6]源自西方学者对企业股东利益最大化经营目标的反思,比较主流的定义是弗里曼[7]提出的“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实现,或者在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中受到影响的人”,这个概念直观地描述了利益相关者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当然这个概念对利益相关者的界定相当宽泛,包括所有对组织活动造成直接或间接、或大或小影响的团体与个人。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上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快速增长,被广泛应用于公司治理、环境管理、生态管理、公共管理、旅游、教育等领域[8]。在国内,利益相关者研究主要侧重于企业管理,近年来也开始被运用在自然资源管理中,包括农业、土地资源、林业、生态补偿等领域[9]。

1 农业用水利益相关者研究进展

农业用水问题涉及复杂的利益相关者,而这些利益相关者存在角色的错位、缺位,它们之间利益关系的交叉、矛盾都制约着农业用水的良性发展。想要改善当前的状况,就要对这些利益相关者进行利益再分配,确定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和责任。目前有一定的文献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对农业用水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

1.1 利益相关者确立

陈菁等[13]结合弗里曼的定义,提出灌溉水价改革的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影响灌溉水价改革目标实现或被灌溉水价改革目标实现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汪国平[14]认为农业水价改革的利益相关者是指受农业水价改革影响或影响农业水价改革的群体和个人。冯保清[17]提出节水灌溉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影响节水灌溉目标实现或被节水灌溉目标实现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依照已有的定义,再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农业用水利益相关者”指的是农业用水过程产生影响(或被影响)的所有组织或个人,其向农业用水系统进行投资,从中获得收益或损失,参与农业用水系统管理和互动。

通过检索农业经济学科的“水+利益相关者”及“灌溉+利益相关者”,一共获得了14篇农业用水利益相关者文献。文中大都对农业用水系统的利益相关者做出了界定。表1综合了这些文献对农业用水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定义,总结出19个利益相关者,在实际研究中,不同的研究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选择及处理。

表1 主要文献提出的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陈菁赵文杰张宁张鑫冯颖刘建英汪国平冯保清刘梅芳李凌刘河元王绪颖中央政府国务院√√√√√√√√√水利部及其他部门√地方政府√√√√√√√√省市县乡水利局√√√√√√基层水利站√√√灌区委员会√√√√√√√农户用水协会√√√√√√村社集体村委会√√√√√√非用水农户√√√√√用水农户√√√√√√√√√√水利经营(供水)√√√√√灌溉设备相关企业√√√科研机构√√√√√推广组织√√国际援助机构√√基层其他政府部门√√节水受益方√金融机构√√新闻媒体√√

因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范围和立足点的不同,确立的利益相关者也不尽相同。刘河元[21]将小型水库灌溉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理层次划分为政府、集体和农户3个层次,在对每个层次进行细化。赵文杰[22]的研究聚焦于农村社区内部,以实地调研确定利益相关者。张宁等[20]则通过文献和实地调研确定了15个利益相关者。冯保清[17]的研究则是先确定主要利益相关者,再补充次要及潜在利益相关者。另外,还有一些研究是从宏观角度,按照政府、集体、农户和企业划分的。根据研究需要,参考文献结合实地调研,再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能够更加清晰地认定农业用水利益相关者。

1.2 利益相关者研究方法

水资源作为公共物品,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如何界定利益相关者,进行科学的分类以及探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在界定利益相关者上,更多的是要结合文献与调研,在深刻认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系统中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在认定利益相关者后,对已有的利益相关者按照特性进行科学的分类,从而高效管理。目前分类方法有“Mitchell”评分法和多维细分法。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与定位多采用图来进行表现,在对农业用水利益相关者的研究中采用了“文氏图法”“利益相关者图”和“权利—利益矩阵”来表现。

陈菁[13]运用“文氏图法”识别利益相关者并表示利益相关者和事件发展的关系及其密切程度,另外运用“利益相关者图”认定关键利益相关者,并分析其属性及其间的差异与矛盾。李鸥等[14]的研究详细讲述了如何使用“文氏图法”——用图形、连线来表示机构、群体之间相互关系。

张鑫[15]、汪国平[17]制作了“利益相关者关系图”,确定利益相关者的行为逻辑和利益所在,理清利益相关者关系。

张宁[20]的研究中运用米切尔提出的利益相关者的“双相”差异性和Mende-low的利益相关者权利—利益矩阵,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二维模块分析,按照其权利与利益识别定位。

刘建英[11]运用“Mitchell”评分法进行利益相关者界定,确定了8个利益相关者,该方法使非营利性的部门也可以合理确定其利益相关者,依照合法性、权力性和紧急性3个特性,将利益相关者分为确定型、预期型和潜在型利益相关者。

1.3 利益相关者研究内容

研究在界定利益相关者的同时,大都对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进行了分析,还有部分探究了在水价改革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变迁,改革的推进就意味着利益的重组及分配,重新分配的过程就会产生利益冲突,所以利益相关者研究离不开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分析,在农业用水改革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基层政府与农户、农户间(用水农户与非用水农户、上游农户与下游农户)、供水单位与农户、水利站与村委会等多个利益主体间如何博弈,对于实现利益最大化非常重要。

李凌[10]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相关利益主体参与互动影响灌溉管理。以湖南省铁山南灌区为实验对象,确定当地的利益相关主体并分析了利益冲突,监测了用水协会成立到协会发挥作用的整个过程,各利益主体如何互动、达成共识,记录了各利益主体的作用和影响。最终指出相关利益主体互动是给农户福利,同时各主体间博弈、谈判的过程,是社会角色的再定义,最终提高管理效率。实验验证了利益相关主体参与治理,可以减轻政府负担,提高收益。

周晓平[12]的研究中将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小型农业水利工程治理相结合,探究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的交换、冲突和协调,引发的治理制度和治理模式变迁对“小农水”治理的影响。

陈菁等[13]的研究中将灌溉水价改革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相结合,采用“文氏图法”和“利益相关者图解法”对灌溉水价改革中的主要利益相关者进行识别、认定,对传统利益相关者属性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灌溉管理体制和水价改革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和作用的变化。认为用水农户和灌溉供水经营者是最关键的两个利益相关群体,对这两个群体进行补偿和激励,以此建立利益共同体和有效合作机制很重要。

汪国平等[14]的研究中定义供水单位和用水农户为主要利益相关者,及其他次要利益相关者共11个。对供水单位与农户之间进行博弈分析,并提出改革建议,指出农业水价改革必须争取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支持。

刘梅芳[14]基于利益相关者对农田水利供给进行研究,论述了农田水利利益相关者的变迁,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并对中央与地方政府、省级政府间、基层政府与农户、农户间以及水利经营者之间与农户间的利益冲突进行了博弈分析,厘清了各利益主体间利益冲突所在。

冯保清[17]研究了节水灌溉涉及的多个利益相关者,节水灌溉是对国家、地方、部门、个人之间利益的重整,文中运用马克思唯物史观,对节水灌溉中的多个机构、团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多元动态博弈分析。

汪少文等[9]进行了农业节水补偿利益相关者研究,对农业节水过程中政府、工业及农民主体的利益影响因素及利益变化趋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探究了其他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农业节水补偿机制,确定补偿的利益主体和客体及补偿方式,协调农业节水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

冯颖等[18]进行了农业节水技术补偿利益相关者研究,将利益主体按直接利益主体和间接利益主体分类,分析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并以陕西为例,分析了管理困境,以农户作为使用主体,从节水、节能、节地、增产、省工、省肥、省药等几个方面计算其收益。在此基础上,结合博弈论分析了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利用“囚徒困境”模型,希望通过引入奖励机制化解农户间合作困境,并在研究基础上提出补偿建议。

王绪颖[19]将引黄灌区的水权转换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相结合,定义了引黄灌区水权转换市场上的主要利益相关者。申明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以及中央、农户以及农户用水协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并对其进行博弈分析,找出“节水不节费”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政策建议,以缓解矛盾,平衡利益。

张宁等[20]认为水利管理中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管理,将农村水利管理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博弈分析,以浙江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将农村水利市场管理分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两部分15个利益相关者。同时构建博弈模型,设计了23个参数,重点分析乡政府与水利站、水利站与村委会、村委会与农户、农户与农户之间的深层利益关系与矛盾。

刘河元等[21]研究了小型水库灌溉系统治理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将利益相关者按治理层析分为政府主体、集体主体和农户主体并确定8个利益相关者群体,聚焦政府及水管部门,用水协会,上下游农户之间的利益诉求,并对其行为进行博弈分析,指出治理中政府应进行宏观调控,另外让农户直接参与治理。

赵文杰等[22]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探究农村水资源管理问题,以云南省克木村为调研对象,发现当地以多元管理方式来调动各利益相关者积极性来达到管理效果,通过实行村民自治,政府积极协助实现了政府和村民两大利益群体之间的积极互动。同时,绘制了村民、水管、政府等利益相关者互动的关系图,展示农村社区实行利益共同体参与管理、政府引导的有效管理模式。

2 展望

综上所述,农业用水研究领域内,结合利益相关者研究的文献不多,现有研究主要涉及农业用水工程管理、农业水资源参与式管理、节水灌溉管理及补偿等。未来农业用水利益相关者研究趋势包括3方面。

(1)多学科渗透研究农业用水利益相关者。以往文献的研究内容多是聚焦宏观政策的研究、利益主体的确定,以及利益冲突群体间的博弈分析,所涉及的学科相对较少。未来的研究将更加走向多学科交叉渗透,如结合经济学,更直观地体现利益相关者建的利益冲突、矛盾所在,从而制定更加有力的经济手段,另外可以结合社会学,探究个利益相关群体的心理、行为方式等。

(2)定量研究农业用水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研究中采用图解方式,清晰了各利益相关者定位、职责及关系,关系明确,未来的研究中也将继续采用这些方法。但这种关系中缺乏定量的描述,利益相关者研究中需要更加重视定量研究,基于对理论和现实状况的认识,设定指标,进行赋值,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定量化研究。定量研究方法不必被利益相关者理论所束缚,也可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如评分法、统计方法等。

(3)利益相关者研究更注重可操作性。利益相关者研究最初出现于企业治理,并不断扩展,为企业运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并为企业良性运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利益相关者理论在企业治理上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目前,在农业用水领域,与利益相关者有关的研究非常浅,相关政策提出的也很少。未来可以进行农业用水利益相关者的理论研究,为农业用水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地区,结合当地的情况实地调研,利益相关者的研究也更能反映实际情况,注重可操作性。

[1] 刘北桦. 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2, 33(6): 1~3

[2] Hewitt,Julie A W,Michael Hanemann.A discrete continuous choice approach to residential water demand under block rate pricing.land Economics, 1995, 71(2): 173~192

[3] J Berbela,J A Gomez-Limonb.The Impact of Water-pricing Policy in Spain:an analysis of Three Irrigated Areas.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00, 43: 219~238

[4] 徐璇, 毛春梅.我国农业水价分担模式探讨.水利经济, 2013, 31(2): 19~22,26,75~76

[5] Davis S,Pocosangre A,Hicks P.Six factors for improving rural water services in Central America.Global Water Initiative 2014

[6] 蔡炯, 田翠香,冯文红.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我国应用研究综述.财会通讯, 2009,(12): 51~54

[7] 范群芳, 董增川,杜芙蓉.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效率研究与探讨.水利学报, 2007,(S1): 465~469

[8] 张戈跃. 试论我国农业水权转让制度的构建.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36(3): 98~102

[9] 汪少文, 胡震云.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农业节水补偿机制研究.求索, 2013,(12): 227~229

[10]李凌. 相关利益主体的互动对参与式灌溉管理体制发育的影响.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2005

[11]刘建英, 吴玉娟.农业末级渠系水费核算和征缴中各利益相关者的界定与其寻租行为分析.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7): 12~14

[12]周晓平.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制度与治理模式研究.南京:河海大学, 2007

[13]陈菁, 陈丹,代小平,等.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灌溉水价改革研究.节水灌溉, 2008,(9): 40~43

[14]汪国平. 农业水价改革的利益相关者博弈分析.科技通报, 2011, 27(4): 621~624

[15]张鑫, 王家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村社力量不足的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改革与战略, 2012, 28(2): 92~94

[16]刘梅芳. 我国农田水利供给的利益关系与激励机制构建研究.昆明:云南财经大学, 2013

[17]冯保清. 我国节水灌溉利益相关者关系分析.中国水利, 2013,(21): 32~34

[18]冯颖. 农业节水技术补偿机制研究.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19]王绪颖. 引黄灌区水权转换市场上的利益相关者分析.银川:宁夏大学, 2013

[20]张宁, 华楠.农村水利管理的利益相关者博弈均衡分析——以浙江省为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6): 7~14

[21]刘河元, 范金星.小型水库灌溉系统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博弈分析.湖南农业科学, 2015,(6): 67~69

[22]赵文杰, 唐丽霞,刘鑫淼,等.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农村水资源管理模式实证分析.节水灌溉, 2016,(2):75~78,83

猜你喜欢

水价相关者用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节约洗碗用水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基于实证数学规划模型的农业水价政策效应模拟
浅谈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会计报告与管理会计报告融合
上海建立大用水户用水实时监管制度推进城市节水
宿迁市宿豫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路径分析
西北干旱地区农业水价分担模式探讨
中国各城市水价都在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