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案例

2018-03-26朱万亮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对数标准差微课

【摘要】论述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微课教学,通过案例,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应用微课资源,发挥微课的优势,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独立的学习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从而提高数学成绩,促进数学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微课 高中教学 翻转课堂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困难,课堂容量小,达不到预期教学效益等问题。随着“微时代”的到来,课堂教学出现了一种创新的教学形式―微课。它能把课堂内外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滿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随时随地学习,既可查漏补缺,巩固知识和技能,又能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新知识。

一、课前运用微课,让学生学得主动

1.“微课”唤醒学生的记忆,启发他们的思维

在使用运算性质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对数的性质、根式与指数幂的转化感到很困难,即使给学生搭好脚手架让学生能顺利完成,但大部分学生对知识本身也是不理解的。我尝试用微课来解决该问题:

例如,把logaN=bab=N及练习题、例题用PPT做成课件,在播放PPT的过程中录成视频,配上音乐和画外音。发在班级微信群与学生互动,对学生的疑问及时解答。利用思维定势让学生在熟悉对数式与指数式互化的基础上形成用对数与指数式互化的思路来证明积、商的对数的运算性质。实践表明,利用微课分解难点,引导学生抓住知识的“根”的做法,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证明积、商的对数运算性质时效果令人兴奋,课堂学习也轻松高效。

2.“微课”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扩充了课堂容量

例如,在用《样本估计总体》一节的教学中,以学生感兴趣的某明星的声音作为话外音,说明样本标准差与总体标准差的概念及公式,把该部分播放PPT的过程录成视频,然后以动画的形式让《奔跑吧,兄弟》中的Baby代表女队,用计算器求出数据的样本标准差,让邓超代表男队用计算器求另一组数据的总体标准差,使计算过程清楚展现出来,最后给出两道相应的练习题(给出答案),把两段视频合成制作成微课,在课前供学生学习。这样学生在课前已经掌握公式,通过练习掌握了计算方法,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对两个概念进行区别,明确其意义,在学生展示成果、讲解过程中给予正确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即可。这样的课堂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借助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就能顺其自然了。

二、课堂运用微课,让学生学得深入

1.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高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关键环节。刚好微课可利用声音、画面、情景等以视频、游戏的形式来吸引学生,促使学生在看、玩中学习和思考,再者微课时间不长,完全适合高中学生的特点,牢牢吸引其注意力,牵引其思路,启发其思考。

例如,在《三角函数值符号》一节的教学中,制作一个指针在轮盘上转动的视频,以抽奖游戏的形式,利用视频的暂停键,让学生讨论sina的值在各象限中的值的符号,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了争先恐后地参与的开头,教师再巧妙地引导,引发学生思考知识的本质,自然地,学生就抓住了sina的值由符号y决定,既能突显出知识的内涵,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掌握研究的方法和思路,又可以孕育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真正翻转了数学课堂。

2.建构知识,释疑解难

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利用微课来教学是再合适不过了,不但可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而且让学生清晰点、线、面的关系,几何体的割补、平移、组合。通过对一个个知识点的突破,完成一个知识体系的构建。

例如,在《简单组合体》一节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通过手机拍下日常常见的实物并抽象出相应的几何体,对这些几何体进行分割理解,尝试求其表面积和体积,教师把学生拍的素材以及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图形的割补、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制作成视频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都可以达到要求,能够解决学生数学基础差、学习困难、讨论参与面不广和深度不够的问题。

三、课后运用微课,让学生学得全面?

学生上完课后,通常把课本晾在一边等到下节课才会去打开它。所以数学的教学也要与时俱进,采用“互联网+微课”的形式来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更高的效益。微课加上互联网就是一种在线学习,它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学生可随时随地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教师也可布置相关的练习,还可以把课堂的重点、难点进行“重播”,甚至是针对性更强、层次更分明、具有拓展延伸性和点拨性的讲解。

总之,“微课”是“鹌鹑蛋”,虽小,但营养价值更高。怎么把学生从众多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中吸引过来,又怎么做到深入浅出,分解难点,切中学生的学习困难?这是运用微课教学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侯小敏,汪晓勤.HPM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数学,2015,(13):61-63.

本文系省级课题GS【2017】GHB1894的阶段性成果;课题主持人:朱万亮。

猜你喜欢

对数标准差微课
含有对数非线性项Kirchhoff方程多解的存在性
指数与对数
用Pro-Kin Line平衡反馈训练仪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对其动态平衡功能的影响
指数与对数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平均差与标准差的数学关系和应用价值比较研究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医学科技论文中有效数字的确定
谈数据的变化对方差、标准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