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梧州市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调查

2018-03-26杨钦杰刘华贵赵修敏

山西建筑 2018年24期
关键词:砖混圈梁易地

杨钦杰 刘华贵 赵修敏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广西 南宁 530022)

0 引言

脱贫攻坚是党中央确定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而易地扶贫搬迁又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明确用5年时间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完成1 000万人口搬迁任务,帮助他们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2016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国务院要求,22个有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省(区、市)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2016年和2017年两年已顺利完成589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2018年将再实施约280万人的搬迁建设任务。如何让重新建设的易地搬迁房屋更加的坚固耐用,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既是人民群众的心愿所在,也是国家扶贫资金能否真正有效使用的关键所在。

本文对广西梧州市苍梧县的一个村庄做了易地搬迁户房屋建筑结构调查,对易地搬迁房屋的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做了全面的调查,并对当地村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做了初步了解,揭示了所调研村庄易地搬迁户所新建住宅的抗震性能现状,分析了易地搬迁新建民居在抗震设防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参考意见。

1 调查范围和结果

本文选取了广西梧州市苍梧县某贫困村作为样板进行实地调查,该村在2016年—2017年共有29户困难村民的房屋得到重建,其中12户为危旧房改造,17户为易地搬迁,易地搬迁户中9户为村内自行安置,8户为县城集中安置。

在县城集中安置的8户都被安置在高层住宅,高层住宅房屋结构为框架剪力墙,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在村内建设的20户村民中,不论是危旧房改造还是易地搬迁都是自行设计建造,由村内的工匠施工,房屋结构均为砖混结构,经过实地调研,根据圈梁和构造柱的设置情况,这20栋房屋可分为3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没有设置圈梁和构造柱,此种情况有5栋房屋,4栋为1层砖混房屋,1栋为2层砖混房屋,均为危旧房改造户,由于危旧房改造资金有限,所以村民在考虑经济条件的情况下新建房屋均没有设置圈梁和构造柱。

第二种情况:部分设置圈梁和构造柱,此种情况有13栋房屋;其中9栋为2层砖混房屋,第1层设置了圈梁和构造柱,而第2层没有设置;有4栋为1层砖混房屋,只设置了圈梁,没有设置构造柱;调查发现,没有设置构造柱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资金有限。

第三种情况:全部设置圈梁和构造柱,此种情况有2栋房屋。1栋为1层砖混房屋,1栋为2层砖混,调查发现,这2户群众都对房屋的结构较为重视,资金相对宽裕,而且以后有继续加层的打算。

本文又调研了几栋正在建设的房屋,均为砖混结构,设置圈梁和构造柱的情况大体一致。

2 砖混结构抗震性能现状及原因分析

砖混结构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结构形式,也是目前梧州农村的主要结构类型。砖混结构以2层~3层为主,由砖墙承重,建筑的楼板和楼盖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圈梁、构造柱等砖混结构的抗震措施在大多数建筑中没有设置,一些建筑虽然设置了圈梁、构造柱等抗震措施,但也存在施工不规范、设计不合理等一系列缺陷,所以砖混结构整体的抗震防御性能不强,当遭受破坏性地震时,该结构类型民居轻则会导致楼梯间、楼屋盖、墙体、门窗开裂破损;重则会导致房屋扭转、墙体破碎,发生局部或整体坍塌。

可见,大部分自行建设的易地搬迁房屋抗震性能都一般甚至较差,又由于农村工匠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全靠经验施工,施工质量总体较低,存在较大的震害安全隐患。结合实际调研情况,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经济条件制约。购买钢筋和水泥需要不少钱,设置圈梁和构造柱更需要比较大的花费,由于农村经济条件有限,为了使用有限的资金建设更多的房子,更大的面积而往往不顾及建筑的安全性和抗震性能,因此经济条件制约了农村建筑抗震设防水平。

2)抗震设防意识薄弱。梧州地区属于弱震区,人们几乎没有遇到过地震,防震减灾的意识淡薄。建造住房时没有过多考虑房屋的抗震性能,仅仅考虑房子的美观和实用。

3)专业知识缺乏限制。建设房屋的都是当地工匠,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对房屋的抗震构造知识和房屋施工质量要求不了解,修建房屋一般由当地的工匠施工,当地工匠也仅仅按照经验施工,没有专业的施工知识培训,使得大部分房屋的设计和施工不合理。

4)监管和指导体制不完善。政府部门只重视城市建设的监督管理,而对广大农村缺乏相应的监管体制,农村私搭乱建、无规划建设、建筑施工质量差、设计不合理的现象十分突出。这也是农村民居长期存在达不到抗震设防安全要求的重要原因。

3 易地搬迁中加强新建民居抗震设防的建议

近些年的几次大地震深刻告诉我们,地震灾害的重灾区已经由城市转向广大的农村,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农村房屋的建筑质量相对较差,震害防御能力明显不足,一旦发生较大地震,必定会造成较大的伤亡和群众的财产损失。脱贫攻坚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十三五”期间将会有几百万栋的易地搬迁户的房屋新建,如何使新建房屋成为民心工程,并借此东风整体提高全国农村民居的抗震性能,是政府应该认真思考的大事。为了使精准扶贫落到实处,更为了贫困群众不仅能住上房子,而且要住上结实、抗震的好房子,最大限度和最快速度改善农村建筑质量和抗震设防能力,结合梧州农村民居的建筑抗震性能现状,建议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1)政府主导,统筹安排,凡是精准扶贫易地搬迁的新建房屋实行统一的建筑标准,分地区统一房屋的抗震等级,事先设计好几种适合当地农村的房屋形式,指定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发挥新建房屋标准化建设的示范效应,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从条件成熟的村开始,对乡村的整体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等等实行统一监管,实行简便易行的建筑审批报备制度,从根本上保证每一栋新建民居的建筑质量和抗震性能。

2)加大对农村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提高民众的抗震设防意识,梧州在2016年曾发生5.4级地震,可以借此机会加大农村防震减灾知识宣传,让广大农民意识到抗震设防的重要性,改变农民的建房观念,逐步提高民众的抗震设防意识,把建设抗震设防的新型建筑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加大对农村民居建设的抗震设防资金扶持。农村是震灾防御最薄弱的地方,又加上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弱,农民普遍收入有限,所以必须加大政府的抗震设防资金投入,筹措各方面的资金,并把抗震设防能力的提升与精准扶贫易地搬迁、新农村建设等结合起来,对农民自建房屋的抗震设防设施专项补贴,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建设抗震设防建筑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农村抗震设防水平。

4)加强农村建筑工匠的专业知识培训。由政府牵头,建立完整的农村基层工匠培训机制,由上级建设部门选派有经验的老师,分批次对农村工匠培训,考试合格后发放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培养一批掌握农村民居抗震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建筑工匠,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地区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和抗震技术水平。

猜你喜欢

砖混圈梁易地
一种预制装配式再生块体混凝土圈梁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半预制圈梁构造柱砌体结构变形量估计仿真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砖混结构墙体质量初谈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
装配式构造柱及圈梁加固砌体墙抗震性能计算
砖混改框架的托换方案及变形研究
砌体结构圈梁和构造柱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