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规合一”下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

2018-03-26

山西建筑 2018年24期
关键词:多规合一城乡规划顶层

梁 俊

(介休市规划局,山西 介休 032000)

随着城乡结合建设管理进程的推动,城乡规划管理提出了“多规合一”的指导思想,其主要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简称“经规”)、土地利用规划(简称“土规”)、城乡规划(简称“城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简称“环保规划”)等规划,实现合理的规划管理,对城乡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以及有效利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整体提高。“多规合一”有助于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统一开展,协调各项规划管理工作。以“多规合一”为基础,提出城乡规划管理的落实策略。

1 多规合一的含义

多规主要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经规”)、土地利用规划(以下简称“土规”)、城乡规划(以下简称“城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环保规划”)等规划。“多规合一”是指各类规划基于同一城乡空间的衔接与协调,是有效配置土地资源、合理布局城乡空间、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有效手段。“多规合一”不是重新编制一个新的规划,而是在现有社会经济体制和法律框架下,理顺多个规划在编制和实施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关系,有效界定规划管控边界,统一技术内容,创新规划实施和反馈机制,建立信息化规划管理手段,实现一种多层次、全方位的融合。

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正式发布,明确提出“推动有条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2014年8月,由国家发改委、国土部、环保部和住建部四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规划[2014]1971号)》确定了28个试点市县,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基于对“多规合一”探索的迫切需要,各地积极响应。“多规合一”是整体性的规划管理,在特定的城市空间,对各项内容进行协调统一,保证各项规划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避免各项规划落实的冲突。“多规合一”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于行政法规的具体落实具有很大的意义,实现城乡规划管理的整体性提高。

在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具体的开展过程中,需要注意“多规合一”的实质性内涵。“多规合一”实质上打破了传统规划管理工作的分离状态,使得各项规划管理更为统一。但是,其实质上还保留着各个管理部门独立的职权以及职能,对自身的管理职责进行具体的实践落实。“多规合一”下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适应了当前行政体制落实的要求,也更好的满足当前城乡发展的需求,为各方面工作更好的进行奠定基础,实现整体性的规划提高。

2 以构建有机衔接的规划体系为核心

2.1 形成规划的新思维,适应“新常态”

在当前的发展中,城乡规划管理格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城乡规划管理中,要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从各个方面进行加强,形成统一的规划格局。首先,城乡规划要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出发,对特定的空间进行调控管理,对各项规划管理内容进行明确具体的规范。在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中,要严格遵循“多规合一”的指导思想,明确整体规划的方向以及目标,为后续规划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也为后续规划管理工作的进行提供指导。其次,经济发展是城乡规划管理中较为重要的部分,是城乡规划管理的主要目标。在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政府需要改变固有的思想,主要对城乡规划管理进行指导、监督,整体格局的规划调控由市场发挥主导作用。在具体的实践中,政府要从编制、审批、调整等方面加强对部门的管理,使得各部门管理更为规范,并且促进部门管理各项工作内容的协调统一。与此同时,还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指导基础。

2.2 梳理、创新现行各类规划关系

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割裂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城乡规划管理的矛盾冲突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对各类规划关系进行梳理协调,明确各项管理部门的职能,进而实现整体的调控。首先,在城乡规划管理中,各项规划管理的期限、法定性存在较大的不同,根据严格具体的划分标准,对各类规划关系进行分类处理。其次,各个部门根据自身的职能制定规划方案。在规划方案中,对具体落实中存在的问题都进行详细的分析,各项规划管理内容需要有详细的执行程序以及标准。进而,对各个部门之间的规划管理方案进行协调处理,查明其中存在的矛盾冲突,保证各项规划管理工作更好的落实。

2.3 建立一套有机衔接的规划体系

“多规合一”是整体格局的规划管理,其系统性、层次性要求较高,相关工作的开展需要有整体的体系指导,明确各项管理职能以及内容,实现整体性的统筹管理。在城乡规划管理中,城乡居民点建设是其中的主要内容,对城镇增长边界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定,对边界内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进行合理的部署,实现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同发展。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由顶层规划进行统筹指导,从各个要件进行协调安排,在促进农业生产、城镇发展的同时,也加强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在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中,规划体系的构建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尤其是资源分配以及发展之间关系的协调,实现整体的管控。

3 增强顶层规划的战略向导和空间管制

3.1 规划期限上要有“长度”

在城乡规划管理中,顶层规划主要发挥统筹管理的作用,对具体管理事项的落实进行协调。国土空间的利用是顶层规划中的关键要点,顶层规划要以国土空间利用为核心,协调各个领域以及各项规划管理之间的关系,对国土空间进行合理的利用。在“多规合一”的思想指导下,一般20年为顶层规划的期限,顶层规划指导下的城乡规划管理期限一般为10年~20年。在顶层规划中,5年为近期规划管理落实的期限,长远发展的战略性规划一般可以持续30年。在具体的规划管理中,要根据实际的情况以及规划管理的需求,对规划期限进行合理的调控。

3.2 规划内容上要有“高度”

顶层规划管理涉及到各个领域以及各个行业,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以及需求。在顶层规划中,重点强调国土空间的规划管理。在实际的规划管理落实中,要根据城乡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国土空间进行整合,明确整体的空间布局以及划分。以国土空间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统筹规划设计。在统筹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规划管理的根本需求,二是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国土空间利用规划,还需要考虑经济、环境等因素,使得整体的布局规划符合标准要求。

在国土空间利用规划中,要对各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统筹管理。首先,明确国土空间利用规划的方向以及目标,掌握规划管理中的重点内容,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规律,对各项规划内容进行精细化管理,调节各项管理措施。其次,在城乡规划管理过程中,要对国土空间利用规划根据期限进行具体的划分。在具体的实践落实中,从宏观规划管理的角度出发,将整体的城乡规划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促进城乡经济的长远持续发展。在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开展中,规划方案的设计以及具体的管理落实,都有具体的层次划分,下级行政区域根据上级行政区域的具体要求进行落实,上级行政区域对下级行政区域进行监督管理。在具体的规划管理执行中,要对各个界限进行明确的划分,进而对各项内容进行协调完善。

4 结语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城乡规划管理是其中的重点内容。“多规合一”对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指导,具有很大的意义,改变了传统的城乡规划管理模式,实现了整体性的提高以及创新性的发展,更加适应于当前的发展需求。在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具体的落实中,要建立完善的规划管理体系,以确保各个部门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并有效提高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效果。

猜你喜欢

多规合一城乡规划顶层
论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汽车顶层上的乘客
基于WebGIS的“多规合一”辅助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实现
“多规合一”,在“争论”中试水
城市“多规合一”应坚持五点原则
加快顶层设计
健康卡“卡”在顶层没联网
应用型城乡规划专业培养计划与教学改革探讨
三维仿真在城乡规划全过程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