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系统治理”与“多规合一”相结合的楠溪江河口治理与保护研究

2018-03-26方子杰徐志武刘俊威黄晓亚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8年10期
关键词:楠溪江河口防洪

方子杰,徐志武,王 挺,刘俊威,黄晓亚

(1.浙江省水利发展规划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2;2.永嘉县水利局,永嘉 325100)

浙江省委省政府强力推进“大湾区”战略,各地及各行各业均聚焦河口地区可持续发展,不断推进河口地区城市化进程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浙江省八大水系干支流以及独流入海河流的河口地区,人口与产业高度集聚,社会经济高度发达,大多数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科研中心以及城市的中心城区,也是区域主体功能区划以及空间总体规划中的优化开发区,属于我们水利高度关注并实施重点保障的重要区域。

河口地区涉水问题尤其复杂且解决相对困难,文章浙江典型河口地区永嘉楠溪江河口为例,将流域“系统治理”方法与区域“多规合一”思路相结合探索研究河口治理与保护对策。

1 楠溪江河口地区基本情况

1.1 区域与流域概况

楠溪江是是永嘉县的最大河流,流域面积2436km2,其中永嘉县境内2223km2。楠溪江奔流三百里融入瓯江,在沙头断面以下进入感潮段,也就是楠溪江的河口地区。这里是永嘉县的中心城区,是永嘉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科研中心,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区域以及人口与产业的集聚区,也是温州瓯江北岸(北部区域)未来城市化发展的主战场。

1.2 河口城市发展规划

根据温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五化战略”目标和建设南起大罗山北至永嘉三江商务区的城市中轴线的规划思路,永嘉县委县政府谋划在楠溪江河口地区建造山水智城楠溪新区。规划总面积约77km2,由温州都市大公园、楠溪水城、三江商务区三大空间板块组成,分为楠溪水城功能区、三江商住区、温商家园小镇功能区、植物园核心功能区、温州市民体育休闲公园与文化休闲公园功能区等。

楠溪新区的定位是温州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桥头堡,温州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先行区,浙南“山水城市”的样板区,温州“产城融合”的示范区,杭温高铁旅游经济带的关键点。定位如此之高,需要水利提供坚强有力的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保障,同时需从河口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与水环境等方面对新区建设提出刚性约束要求。

2 河口主要水问题与对策

2.1 河口水安全保障

现状楠溪江河口地区总体防洪能力仅在5—20年一遇,县城防洪能力接近20年一遇,不能满足河口地区(楠溪新区)新时期高质量发展提出的高标准要求。

河口地区发展最大的水利短板在于防洪排涝标准偏低,主要问题是楠溪江流域缺乏防洪骨干工程。根据《永嘉县县域总体规划》、永嘉县“十三五”规划要求,瓯江北岸、楠溪江上塘镇至瓯北镇区段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但受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水文情势的影响,永嘉县楠溪江干流洪水峰大流急,流域上游无控制性骨干水利工程,洪水调节能力较弱,使得永嘉县楠溪江干流两岸成为了省内有名的洪灾多发地区,沿江两岸及上塘县城等地容易受淹,永嘉县城上塘镇在历史上曾发生多次洪水灾害。永嘉县城实施了三塘隧洞分洪应急工程后,虽然成功抵御了苏力、菲特等台风的袭击,但永嘉县城上塘镇防洪排涝问题未得到彻底根治,县城防洪排涝的标准仍相对偏低,不能适应《永嘉县县域总体规划》的防洪排涝要求。

解决楠溪江河口防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统筹考虑流域上下游洪水蓄泄关系、洪水出路安排、洪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功能维护,推进流域性防洪控制性水库工程,增强流域洪水调蓄能力,解决流域内因缺少有效防洪控制性工程而暴露出的流域洪水调控能力不足问题。按照瓯江流域综合规划以及楠溪江流域水利综合规划,最关键的上蓄措施就是实施南岸水库。

南岸水库防洪保护范围从水库坝址一直到下游河口(三江口)约74km的楠溪江两岸,包括溪口、鲤溪、岩头、沙头、上塘、黄田、三江、瓯北等街道乡镇,保护人口15.2万人。水库防洪库容0.96亿m3,多年平均每年防洪效益(2014年水平)合计为17370万元。水库建成后可使得溪口、鲤溪的防洪能力从现状的不到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并减轻岩头、沙头的防洪压力。流域规划提出的南岸、源头、西源、石染等四座大中型水库全部建成并辅以对下游河道进行整治后,20年一遇上塘县城鹅浦溪口水位可以降低1.99m,黄田水位可以降低0.57m;50年一遇上塘县城鹅浦溪口水位可以降低2.13m,黄田水位可以降低0.69m,楠溪江河口地区整体提升满足规划防洪标准。

另一方面考虑河口地区防洪实际情况,按照分区分级设防原则,应因地制宜合理设置设防标准,不宜全线采用统一的高标准设防。按照国标《防洪标准》相关规定要求,对县城与黄田高铁新城设防标准可适当高一些,建议采用30—50年一遇,其他地方可采用20年一遇标准。

可见,实施楠溪江流域上蓄建库以及河口建堤是保障河口地区(楠溪新区)发展防洪安全的关键工程措施,其中南岸水库系重中之重。

2.2 河口水资源保障

楠溪江河口地区目前由县城及瓯北、黄田等多座水厂供水,但原水均取自楠溪江引水工程,属于河道型单一水源地。楠溪江引水工程最初设计主要供水范围为县城至瓯北沿线的楠溪江河口地区,后来扩大范围至西溪与菇溪流域的桥头、桥下供水区,较大减少了本流域河口地区的供水量。随着楠溪江河口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化快速推进,今后仅靠楠溪江引水工程渠首的天然径流供水就会渐渐力不从心。初步分析测算,2020年整个楠溪江供水区(包括虹柳平原等)缺水19870万m3(其中河口地区约占22%左右),2030年整个楠溪江供水区优质水缺口在21659万m3(河口地区约占25%左右),因此需要持续加大上蓄调节能力,进一步提升供水保证率与可靠度。

按照水资源空间均衡原则,提升楠溪江河口地区供水保证率与可靠度的根本出路,同样在于“上蓄”建库,统筹考虑流域上下游水资源配置与城市人口、耕地以及产业布局关系,推进流域性控制性水库工程,增强流域水资源调蓄能力,解决流域河口地区产业人口集聚凸显的供水能力不足问题。按照瓯江流域综合规划,规划2020年以前在干流大楠溪上新建南岸水库工程,新增优质水19870万m3,和现有水源联合供水可满足楠溪江供水区2020年水平年的需水。

规划工况2030年水平年(已建南岸水库)供水保证率接近90%,为达规划95%供水保证率,需另外新建源头水库或石染水库,合计新增优质水21659万m3(包括南岸水库供水量),共同满足楠溪江供水区2030年水平年的需水。可见,实施楠溪江流域上蓄建库是保障河口地区(楠溪新区)发展供水安全的关键措施,其中南岸水库系重中之重。

2.3 河口水资源保护

2.3.1 严格水域岸线管控,保护水域生态空间

应按照《水法》、《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等水法律法规要求,严格按照规划要求保护水域空间,并进一步做好河口地区水域岸线空间保护与管控。楠溪江河口地区河道弯曲,潮滩湿地发育,未经科学论证不宜盲目截弯取直。楠溪江防洪规划格局初步研究提出的下嶂岙隧洞群分洪方案以及屿门劈山方案,不能有效解决县城上塘以下河口段防洪问题,同时较大改变河流自然流向影响河口生态等安全,因此不可取。河口滩地滩林必须保留保护,县城李浦滩地的1870亩土地应以保护为主,不宜转为建设用地。河口地区任何建设活动凡是涉及占用水域的,应遵循“严格控制、保护生态、分类管理、占补平衡”的原则,按照《浙江省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处理。

2.3.2 实施河长制综合治水,维护河口水质安全

按照《瓯江流域综合规划》,楠溪江河口地区的目标水质为Ⅲ类水。根据《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沙头楠溪江供水工程拦水闸至河口清水埠长度31.5km河道的水功能区与水环境功能区为景观娱乐、工业用水区,现状、目标水质为Ⅲ类水。河口地区相关保护与开发利用活动,须符合水功能区与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提出的要求,并应按照《水污染防治法》与《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要求,严格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控制入河污染物排放,确保水质安全。

2.4 河口水环境治理

2.4.1发挥上游枢纽作用,维持河口生态基流

维护河口水生态安全,除河口天然洪潮交换作用外,还需要枯水期上游来水维持一定的生态基流。目前,楠溪江供(引)水工程已建成向外流域供水,必然减少了楠溪江河口地区枯水期天然径流。《瓯江流域综合规划》要求楠溪江供水工程枢纽控制生态基流不小于7.2m3/s,规划提出楠溪江上游南岸、源头、西源、石染等四座大中型水库承担生态调节补水作用,分别要求设置1.1、0.8、0.5、0.5m3/s生态基流,以改善楠溪江河口地区未来水生态环境。

2.4.2 开展河口水环境治理,维护河口生态安全

目前,楠溪江供(引)水工程已建成向外流域供水,有关专题研究表明,当楠溪江向外流域引水流量达到13.7m3/s时,因引水后江道淤积的影响,永嘉县城20年一遇洪水位将比引水前抬高约0.22m,将进一步加重县城的防洪压力。因此流域规划提出通过楠溪江河口建闸,来有效地阻拦海域来沙,可在楠溪江向外流域引水后不会发生较为严重的江道淤积,从而减轻流域防洪压力。同时,河口建闸可使楠溪江平时免受瓯江潮水侵扰,改变楠溪江自古以来潮水上溯至沙头的现状,在三江口至沙头引水工程之间形成一江碧水,营造约9平方公里清澈的“楠溪湖”。永嘉县谋划以楠溪江河口大闸为抓手,以楠溪水城、三江商务区和温州都市大公园三大空间板块规划建设“温州山水智城·楠溪新区”。

3 河口综合治理建议

3.1 推进流域“系统治理”,解决河口水利问题

河口地区的防洪能力提升主要依赖南岸水库发挥主导作用;河口大闸在遭遇高标准洪水的洪(台)汛期,一般需开全闸泄洪,因此防洪作用及效果不大,主要发挥改善河口地区水环境的作用以及起南岸水库与楠溪江供水工程建成后河口减淤补偿作用。

无论是保障河口地区防洪安全与供水安全,还是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生态、治理水环境等方面,南岸水库以及河口大闸均是确保楠溪江河口地区可持续发展与楠溪新区高质量建设的关键,“一库一闸”项目系重中之重;且从流域系统治理与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来看,南岸水库的作用与地位高(优)于河口大闸。

目前,南岸水库已于2016年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咨询工作,已取得省级层面专家咨询意见,并已于2017年底完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第一期)、规划选址、环境影响评价、景观可视性分析专题、正常蓄水位比较专题、施工总布置图报告、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等13个专题编制论证工作;楠溪江河口大闸完成可研报告初稿。从流域系统治理来看,实施南岸水库以及河口建闸是确保河口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化高质量建设不可缺少且不可替代的关键项目,因此当前必须紧紧牵住“一库一闸”这个牛鼻子,同步加快推进“一库一闸”前期工作,争取尽快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力争“十三五”期间实质性启动“一库一闸”建设。

3.2 区域“多规合一”空间协调问题

推进河口治理与保护以及“一库一闸”建设落地的关键是落实“多规合一”、衔接融合县域空间规划与流域综合规划,统筹县域空间总体布局与流域治理格局,协调解决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布局。

浙江省为全国九个省级空间规划编制试点省份之一,探索按照不同层级行政区域设置空间规划体系,其中省级层面构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空间规划体系,市县层面探索“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空间规划体系。县域空间规划是指导县域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的战略性、纲领性、约束性规划,是县域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蓝图,是空间用途管制和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而流域综合规划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编制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总体部署。目前,浙江省域空间规划已编制完成并已征求意见,后续全省县域空间规划将陆续铺开,永嘉县现已将楠溪江流域规划修编列为今年年度工作计划,务必启动。

下一步要在省域空间总体规划与瓯江流域综合规划的指导与约束下,统筹县域空间发展布局与流域治理格局,落实“多规合一”,认真谋划编制永嘉县域空间规划,修编楠溪江流域综合规划,共同搭建全域公共信息基础平台,实现两者规划基础数据、技术标准、规划期限和核心目标的统一,以及县域与流域防洪减灾治理总体格局与重大工程布局(重中之重系“一库一闸”)的衔接协调,强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并在县域空间规划(上位)与流域规划的指导约束下,编制空间规划体系的水利详细规划(下位),进一步深化细化做好工程措施与非工程(管控)措施的“落小、落细、落实、落地”文章,以1∶2000县域坐标图(CGCS2000矢量地形图)为底图,详细绘制1∶2000河口水域岸线管控图以及流域“一库一闸”规划布局图等,确保流域管控措施落实以及重大项目落地。

4 结语

建国后浙江省水利基础设施持续不断的建设与完善,同时随着新时代浙江省“大湾区”战略的推进,现今水利主战场逐步从流域的源头及中上游地区转向了流域的中下游及河口地区。河口地区的治理与保护,要坚定不移践行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坚持以问题与需求为导向,把河口防洪减灾以及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治理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流域“系统治理”为导向协调推进河口治理与保护总体格局;并按照中央关于构建全域统一空间规划体系的总体要求,以区域“多规合一”为引领统筹县域空间总体布局与流域治理格局,确保流域重大项目空间布局及管控措施落地。

本文以永嘉楠溪江河口为例,初步探索研究河口治理与保护对策,为我国沿海河口地区开展系统治理与综合整治提供一些思路与借鉴。后续有待于进一步细化深化研究,尤其是结合今后浙江省县域空间总体规划及其下位水利详细规划的编制研究,进一步加深河口治理保护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落小、落细、落实、落地”方面的探索研究。

猜你喜欢

楠溪江河口防洪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楠溪江:陶渊明笔下的“古朴天堂”
人间福地楠溪江
楠溪江:永远的山水诗
楠溪江畔多名胜,山居最好是林坑
他们为什么选择河口
河口,我们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