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三读”

2018-03-23陈捷

考试周刊 2018年32期
关键词:品读诵读古诗词

摘要:读是语文教学的亮点,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语言训练。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课堂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古诗,让学生按着“通读——诵读——品读”的层次,去多读多悟,吸收内化,以实现高效而有意义的诗文学习,这样定会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通读;诵读;品读

读是语文教学的亮点,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语言训练。叶圣陶曾指出语文是“读的学科”,古人也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读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有着独特而又重要的地位和魅力。显然,读能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读能净化学生的心灵,读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读能引领学生体会诗词节奏和音韵的优美,读能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感悟和记忆,读能启迪学生智慧,读能使学生与“作者心灵相通”,读还能提升学生的语感,读更能开启学生写作之门。因此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课堂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古诗,让学生按着着“通读——诵读——品读”的层次,去多读多悟,吸收内化,以实现高效而有意义的诗文学习,这样定会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 第一层次的读——通读

教师应在学生大致了解诗人背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内容。先可让学生自由读诗文,注意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拼一拼,多读几遍,然后同桌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当然教师更要做好示范读,在教师大量示范作用下,学生才能循序渐进地掌握古诗文的构词方式,从而读准古诗文的节奏、理清古诗文的句读,将古诗文读得通顺、流利、有感情,以便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意思。同时教师还要有带读工作,让学生仿着读,跟着读,读准节奏,读好音韵,读出感情,将古诗文那无声的文字,看不见的感情,用有声的语言表达出来,自然“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确,所有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触”,多读几遍,读通读准。这样,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字的,又是审美的。学生如此反复不断地读通,读准,自然自身感情慢慢地与作者的感情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进而初读古诗就能流畅自如,逐步深入,把握基调,感情丰富。

二、 第二层次的读——诵读

“好诗不厌百回读”,的确,优美的诵读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也是进入古诗意境的一条道路,在古诗教学里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古诗是用语言来表达感情,它既不像造型艺术那样直接创造视觉形象,也不像音乐艺术那样直接创造听觉形象,它节奏鲜明,音律和谐,适时适量的诵读指导,会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理解字词和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课标的精神,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诵读:如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评比读、配乐读,尽力以读促思,以读代讲,以读明意,以读悟情,努力让课堂书声朗朗,生动活跃,变静听为美美地诵读,真正让学生读出意境,读出情感,读出语感,读出魅力,以达课堂高效。

诵读是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叶圣陶先生称之为“美读”,并且曾说过:“诵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还是受用方面都有很大的收获”。可见它实实在在是提高审美感受力的方法,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语言训练。它具有唤起形象、表达感情、加强理解、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方能识器”,诵读的魅力,尤为突显。它可与精读相结合,引导学生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地字斟句酌地去诵读,去深入研究,去发现问题,去提出问题,进而不断地诵读出古诗词的韵味、情味、意味和趣味,让文学作品穿越千年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脉脉地滋润学生的心田。只要广大语文教师能够在古诗词教学上引导学生走诵读之路,古诗词教学一定会给我们的孩子带来美丽的春天。

三、 第三层次的读——品读

众所皆知,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载体,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流淌着生命意识之泉的汩汩新流,也是起伏着诗人丰富的感情之河,全是閃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美丽哲思。教学古诗时,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诵读诗词的基础上,更加精心引导学生潜心品读古诗。可教导学生将品读与美读相结合,在会心潜心的品读中,去深深地欣赏品味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意境美、情趣美。如此美读品读,声情并茂、美轮美奂、抑扬顿挫,或慷慨激昂,或忧伤缅怀,或缠绵悱恻,或迭沓酣畅,或悠扬明快,或清新含蓄,都能惟妙惟肖,准确传神地走进古诗,学习古诗,感悟古诗,把书上有形的方块文字,活画成各种丰富的画面和意境,从而体会到美、感受到美,进而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一定会更深刻,把握一定会更准确,感悟一定会更透彻。

长期教学实践也证明,品读是提高语言审美感受力的较好方法。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而叶圣陶先生则创造性地提出“品读”法,他说:“所谓品读,就是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优美的品读是一种艺术,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达到音韵无穷的艺术境界。教师常常带领学生进行古诗词诵读、品读,掌握好朗读技巧,处理好轻重、缓急、停顿、韵律、语气等朗读技巧,具有音韵美的诵读具有艺术穿透力,使得具有识觉特征的文学作品立体化,变得鲜活起来,转为视觉艺术”。可见,教师有技巧地指导学生品读古诗,可让学生慢慢地能与作者心有灵犀,于是不断品读出诗人的心声,品读出诗人的品格,品读出诗人的哲理,品读出诗文的韵味。以使学生在诗歌学习中,发现“美”的因素,感受“美”的意象,领悟“美”的哲思,抒发“美”的情感,想象“美”的空间,学习“美”的人格,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素养。

小学生时期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强的阶段,古诗篇幅短小,工于音韵,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小学阶段学习古诗,不断通读、诵读、品读古诗,循序渐进地去读懂原诗,读出画面,读透意境,读出情味,可以让小学生真正认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博大丰富,以提高其审美能力;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感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可以让学生为写作积累用之不尽的语言素材,以厚积而薄发;更可以让学生真正吸收传承民族文化的奇妙智慧,使学生终生受益,真正达到每个学生都“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功效。

作者简介:

陈捷,福建省南平市,南平市新光学校。

猜你喜欢

品读诵读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小学英语朗读技能提升训练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古诗词中的新年
将能力培养植根于语段的阅读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