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观察

2018-03-23苏明慧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期
关键词:脂肪组织换药液化

苏明慧

(辽宁省抚顺市中医院,辽宁 抚顺 113000)

切口脂肪液化为脂肪细胞破裂后,脂肪颗粒外溢、分解,形成油脂累及于切口内而造成的疾病,当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1]。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使手术切口不能按期愈合,延长了住院时间[2]。特别是随着外科中肥胖人群比例的增加与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使得临床上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比例越来越高[3]。在常规治疗中,负压封闭吸引(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能彻底去除死组织、创面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其是将吸引装置与特殊的伤口敷料连接,有利于加速创面愈合[4]。当前祖国医学在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大黄、芒硝等[5]。本文对中西医结合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中的疗效进行,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采集随机抽签的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50例,诊断标准: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外观无红肿、坏死及脓性分泌物;切口不愈合,皮下组织游离,渗出液可见漂浮脂肪滴;渗出液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无发热等炎症表现。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患者20~80岁;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均为肥胖体形,其皮下脂肪的厚度是5~11 cm;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脂肪液化裂开大小为2 cm~4 cm×6 cm~10 cm,不同程度伴有水肿、渗液。排除标准:过敏体质或对中药过敏者;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术前常规检查为高危疾病;妊娠与哺乳期妇女。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5~79岁,平均年龄(55.01±16.34)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3.52±1.90)kg/m2;出现脂肪液化的手术类型:腹壁肥胖开腹手术29例,腹式子宫切除术10例,二次剖宫产手术10例,白癜风患者开腹手术后切口出现白斑1例,平均皮下脂肪厚度(7.32±1.38)cm。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西医)与对照组(中西医结合)各25例,两组患者基数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常规予生理盐水清洗切口,及时清除切口中的缝线等异物,吸去切口内过多水分。

对照组:采用藻酸盐敷料填充伤口,治疗过程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1~3 d换药1次;待伤口渗液恢复正常时,用胶布拉拢固定。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大黄15 g、芒硝50 g,加以10 mL 50%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碾碎混匀,用双层纱布包好外敷到切口上,配合神灯照射20 min后再给予换药,无菌敷料覆盖并固定。1~3 d换药1次,后续处理同对照组。所有患者治疗观察5 d。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的愈合时间、换药时间、换药次数等。疗效标准:显效:切口拆线甲级愈合。有效:切口拆线需继续换药治疗;无效:无达到上述标准甚或恶化。

1.4 统计方法:选择SPSS20.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与计数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率表示,对比方法为卡方分析、t检验等,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总有效率对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χ2=5.831,P=0.035)。见表1。

表1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n(%)]

2.2 常规指标对比:观察组的愈合时间、换药时间、换药次数都明显低于对照组(t=6.943、24.368、7.316,P均=0.000)。见表2。

3 讨 论

当前我国腹部手术之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现象愈来愈多,患者腹部手术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与越来越多的肥胖患者存在关联[7]。并且腹部脂肪液化与手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存在关联,一部分脂肪组织甚至因为热损伤而出现了变性,导致手术后的脂肪组织出现了无菌性的坏死,使得脂肪组织血液供应出现了障碍,从而造成切口液化。同时糖尿病患者如何出现高血糖,就会导致本身血运就比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出现切口脂肪液化。手术中的止血不够彻底,容易出现渗血等情况,也会影响患者脂肪组织血液的供应[8]。

表2 两组常规指标对比(均数±标准差)

在治疗干预中,敷料可以提供最适宜切口生长的湿润环境,刺激新生毛细血管的生长;保留渗出液中的活性物质并促进活性物质的释放,同时使切口内微循环保持低氧状态,有利于坏死组织溶解和组织细胞的增殖分化及上皮细胞的移行。特别是藻酸盐敷料垂直吸收能力强,可吸收相当于自身重量收主要为毛细管间的吸引力,有效地控制渗液外渗,防止了继发感染的发生。在中药治疗中,大黄具有抗炎、止血和改善微循环等功效,芒硝可使系统的增生现象和吞噬作用得到强化。特别是大黄性能较为苦寒,具备了清热、泻火、泻下、攻积、凉血解毒等效果,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毛细血管所具有的通透性,促进其血液的凝固。芒硝性能具有清热、消肿与止痛等作用。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84.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

腹壁脂肪越厚,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可能性越大。对于肥胖患者,脂肪层较厚,血液循环收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血液供应障碍,容易诱发无菌性炎性反应,容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传统敷料的应用有利于促进患者切口愈合,但是切口的愈合时间有所增加,也增加了患者在经济上的负担。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愈合时间、换药时间、换药次数都明显低于对照组(t=6.943、24.368、7.316,P均=0.000)。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能实现协同作用,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临床症状的恢复,是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与应用的优质疗法。

[1] 刘裕棠.腹部切口放置皮下负压引流管在肥胖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手术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0):20-22.

[2] 杨璐.自制简易负压引流装置在预防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2):100-101.

[3] 程科,庄競,李保东,等.可调式负压冲洗引流在预防腹部切口感染中的临床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5):790-791.

[4] 字如和.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1204.

[5] 顿斯迪,李娜,曲默,等.胰岛素联合物理治疗对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4):122.

[6] 王燕.皮下引流管在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应用及护理[J].临床研究,2017,25(1):198-199.

[7] 张跃文.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1):118-119.

[8] 褚彦青,尹珍爱,郝海霞.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对老年肥胖胃癌手术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作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9):94-95.

猜你喜欢

脂肪组织换药液化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GDM孕妇网膜脂肪组织中Chemerin的表达与IRS-1及其酪氨酸磷酸化分析
高脂肪饮食和生物钟紊乱会影响体内的健康脂肪组织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基于HYSYS软件的天然气液化和调压工艺模拟
液化天然气槽车装卸一体化系统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舒适护理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的影响评价
复杂液化地基处理的工程应用分析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