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2018-03-22唐凌

魅力中国 2018年42期
关键词:海绵城市应用

唐凌

摘要: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关系正在逐渐被打破,一些新的思想观念也随之产生。“海绵城市”理论就是一种全新的雨洪管理概念,由于能够有效的解决城市水生态的问题,所以近年来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风景园林规划;应用

社会在不断变化,风景园林设计的思想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由刚开始的人定胜天到后来的以人为本再到现在的遵循自然,人们已经越来越重视保护大自然本来的面貌,在它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现代的园林生态学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水域景观生态学和可持续性科学是其中重要的两个内容。而“海绵城市”就是解决水域景观生态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很好的对自然雨水进行再利用,净化水域生态系统。

一、海绵城市的具体内涵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弹性的适应周遭环境的发展变化,应对自然灾害。它的工作原理是:以城市排水安全为前提,把自然方式与人工干预有机的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吸收城市中的雨水,蓄水,井水等一切可以重复利用的水,然后在需要的时候把这些水释放出来,这样就可以让水资源重复循环利用,很好地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并且可以节约很多水资源。地球人口在不断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愈演愈烈,水资源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因此我们一定要想办法珍惜水资源,利用好每一滴水,而“海绵城市”理论就是基于此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理论。

二、海绵城市的发展路径

海绵城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一个城市原有的排水系统,并且还可以起到防涝的作用。它对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具有保护,修复和低影响开发三个方面的功能,它的发展路径主要是通过对雨水的收集处理再利用来实现的。首先,我们需要在雨水产生径流的起始地建造雨水花园,空中花园,屋顶花园等一切可以储水的景观设施,这些景观可以吸收雨水,补充地下水。当下暴雨,但是地面下渗的强度不够时,就需要结合一定的园林设计手法,像配置植物,挖建沟渠等来进一步储集雨水,之后把这些储集的雨水运输到生态湿地,景观性水塘等地,或者把它们溢流到自然的河流中去。

(一)雨水收集系统

雨水收集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绿地生态水渠,道路渗滤沟和渗透性铺装,下面分别介绍这三个部分。针对现在的地形条件和人们的景观需求,我们设计了三种不同的绿地生态水渠,对截洪溝地区进行改造再利用,把它们改造成可以对雨水进行收集,储存和过滤的绿地生态系统。结合山坳地区的地形,我们在山坳地区设计了一些引水的沟渠,把这里的雨水引到人工的湿地地区,在这里可以对雨水进行过滤处理。还在不少地区设计了渗透式的采集通道。在不同的地区我们设计渗滤沟时也采用了不同的形式,在道路上因为观景的行人比较多,所以这里的雨水有一定程度的污染,在进行渗滤沟设计时要进行一定的绿地过滤设计。在硬质的广场上的路面上,我们是每隔20米设计一个渗滤沟,在设计时我们要考虑地面的坡度。而在停车场这种地方,可以设计一些多孔的沥青车道,便于雨水的下渗。渗透性的铺装便于雨水的下渗和滞留,可以让雨水彻底地回到地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地下水回灌的问题。我国透水铺装成功的案例是很多的。例如在我国的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西山路上,它的机动车道用的是沥青混凝土车道,而人非混行道路是用花砖铺设的,这一工程很好地收集了大量的雨水,同时还有效的提高了土壤的保水量。

(二)雨水贮存系统

“海绵城市”中的雨水贮存系统主要包括人工湖和低下贮水池。人工湖是水域生态景观中必备的景观之一,在建设人工湖时需要注意它的溢流口应该根据常水位来设计,通常情况下,溢流口都比常水位高10米左右,这样既可以让观景者能够近距离的观看水景,还可以便于雨季的储水。另外,很多人工湖中都种植有很多的水生植物,这些植物也可以对雨水进行净化。结合生态水渠和渗滤沟等,我们设计了地下贮水池,不根据场地条件的不同和地势的高低我们设计了不同的贮水池,在地势比较高的地方我们大多设计的是自动滴灌式贮水池,这是利用这些地区较高的地势和重力作用自动对草坪进行滴管,因为地势和成本原因,这些储存的水很少会运到其他的地方。在山地地区的贮水池中,我们主要收集的是雨水,然后在经过过滤后直接把它提供给附近的绿地或者公共设施。

(三)雨水净化系统

雨水净化系统也是包含了三部分,分别是土地的渗滤净化,人工湿地的净化,生物的处理净化。土壤是最天然的雨水净化器,大部分的雨水都是先经过土壤最基本的渗透净化后再进行收集处理,这些收集的雨水通过专门的管道来排入贮存池中,此时贮水池中的雨水经过土壤的初级净化以后只需要经过一些更为细致的净化就可以用到很多地方。人工湿地的净化主要要经过两步,第一步是未经过土壤净化的雨水要经过初级净化池,之后这些雨水和已经经过土壤净化的雨水进入次级净化池,进行一次更为彻底的过滤净化,这两个净化池和清水池之间是通过水泵来进行水体的连接的。生物的处理净化也是一种比较自然的处理方式,一般人工湿地中种植有很多的水生植物,这些植物本身都是对水体有一定的净化能力的,植物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对水体进行净化,并且还有许多草地上有隔离带,有机层等,这些都是纯天然的雨水净化系统,都可以对雨水进行净化,并且建设起来成本也很低。

三、海绵城市理论的实际应用

玛琳黛德丽广场的水体是波茨坦广场的一大亮点,因为这里的水体是由主体部分向流动阶梯滑行的,在这里创造出了非常具有韵律感的波形结构,之后在邻近广场的地方,水流从两侧慢慢移动,再穿过线性的水阶,与这里的建筑物的形态相呼应。最后,水流进入了一个狭窄的水道。这里的水域生态景观设计使当地的水质很好,即使在下暴雨时也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同时还降低了建筑物内部的耗水量,很多人说,这一水体设计给这座广场增添了别样的魅力。

海绵城市建设理论是我国水域生态系统建设的一大全新理论,它把城市的发展理念和建筑景观的特色结合起来,把生态措施和人工措施结合起来,把地上和地下结合起来,解决了城市中的很多生态问题,内涝,水体恶臭等,很好的改善了水域生态环境。本文是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问题的一些分析,希望我们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该要节约用水,建设起一个自然渗透,自然储存,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参考文献:

[1]郭琳.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应用分析.龙源期刊网.2018,(3)

[2]朱红建.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绿色环保建材,2015,(8)

猜你喜欢

海绵城市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