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背景下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的探究

2018-03-22苏达

魅力中国 2018年42期
关键词:自主创业新常态高职院校

摘要:鼓励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如何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领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可以从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创业能力;规范创业教育教师任职资格,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创业教育评价,提升创业教育地位;落实自主创业相关政策,优化创业环境;支持中小企业,搭建创业平台;加强创业基地建设,增强教育服务功能等方面积极采取措施。

关键词:新常态;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

近年来,自主创业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重要形式,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201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要求“引导和鼓励高校统筹资源,抓紧落实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机构、人员、场地、经费等”。2018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着力促进就业创业。加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运用“互联网+”发展新就业形态”。大学生是社会中最具活力的一个群体,他们精力充沛,视野开放,富于想象,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鼓励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措施。当前,由于用人单位普遍追求高学历,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相比明显处于劣势。因此,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如何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领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尤其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把握新常态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新要求

(一)新常态要求更加关注大学生就业创业。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将由重速度向重质量转变,国家发展也将由注重经济向注重民生方面转变。近年来,全国毕业生人数一直处于高位状态,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官方数据显示,从 2001年到2016年的15年间,毕业生人数增长了651万。其中,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795万人,比2016年多出30万。

解决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心工程,而且能有效地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的政治意义。

(二)新常态要求更加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新常态具有四个特征:一是中高速增长;二是结构优化;三是动力转换;四是挑战增多。在我国经济中高速发展时期,必须加快转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大学生是最具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各级政府将把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作为打造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举措,进一步落实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及金融支持,强化高新技术企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最有利的条件、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三)新常态要求更加提升创业教育质量。

新常态下,要更加注重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人才供给质量,更好地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要多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充分发挥区域内高等院校的优势,将创业教育纳入学生就业教育课程体系。要组织各类创业设计大竞赛,发掘创业金点子,激发学生创业热情。要加强创业培训引导,针对创业前、中、后不同需求,开展针对性创业培训。要积极发挥大学生创业园的引领作用,加强实训基地指导管理,提高创业见习后的成功率。

二、认清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的形势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56万,2017年达795万,2018年达820多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自主创业成为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的无奈之举。然而,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不容乐观。有统计数据显示:2010届全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1.5%,其中,本科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0.9%,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2%,创业成功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30%的比例。大学生创业参与比例低,创业成功率不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就业观念落后,自主创业热情不高。

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绝大多数人的就业观念具有“重稳定,轻发展”的特点,不愿承担创业风险,向往工作稳定、福利高待遇好的单位。尽管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但多数大学生仍然把考研、考公务员、进国企和外资企业作为就业的“最高理想”。很多有专业人才需求的民企,成为很多学生心中“最不理想的去处”。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更是微乎其微。

(二)缺少社会历炼,创业者能力不足。

创业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精神、一种技能。大学生自主创业首先要有不怕挫折的意志品质。二是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等综合能力。三是要充分了解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和法律法规。这对刚刚走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来说,自主创业实属容易。

(三)政策配套没有到位,创业环境不优。

地方的政策环境、创业氛围、支持力度、平台建设,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创业意愿。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体制机制,有利小微企业成长的指导政策,都直接关系着创业者的成败。虽然,国家越来越多的优厚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但我国现在的创业环境还不是很优,特别是政府职能还未完全转变。

(四)低端市场创业,发展前景堪忧。

一是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和外企录用学历门槛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相對本科生处于劣势地位,因而选择民企就业和自主创业明显多于本科生。二是大学生创业入园学历门槛高,由于大学生创业园的“科技”定位,拔高了入园门槛,入园多是本科生、研究生、留学人员,高职院校毕业生入园创业难。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选择的项目普遍规模小、成本低、技术含量不高,所从事的工作多是一些专业不对口的服务行业,阻碍了自身优势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三、正视高职院校自主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实施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创业教育课程开设不规范。

近年来,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和引入创业实践学分,但仍有部分院校实施不到位。一是没有列入教学计划,停留在第二课堂活动层面;二是课时数不足,只作为选修课;三是没有教与学的考核评价,实施创业教育的广度、深度、力度不够。

(二)对创业教育教师的要求不统一,队伍建设良莠不齐。

从整体上看,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少、专业化程度不高、师资类型单一,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尚不能完全满足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需要。目前在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职业院校中,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一般为两类,另一类是从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一类是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师,比较缺乏企业工作经历与创业实践经历,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单一,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无法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三)对实施创业教育物质环境不优,教育服务功能有待提升。

创业人才成长需要的良好的文化环境,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苦于本身经济基础、办学环境等方面的不足,仅利用校内实训基地,仿真模拟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对学生进行教学实训和创业教育。但这些措施,不能提供良好的创业文化环境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和实践。

四、谋划促进职业院校学生自主创业的新举措

(一)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意识和提高创业能力。

201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首先必须将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必修课程,进课表、进课堂,并将创业实践学分列入大学生毕业考核成绩。第二,大力开展互联网创业的技能教育培训,大学生是互联网创业浪潮中人数最多的群体,他们有激情,但无经验,创业成功率很低。要通过财政补贴等形式加强互联网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为大学生互联网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培训和辅导,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第三,要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通过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营销模拟大赛、创业模拟大赛、大学生创业与创新论坛和建立开放式创新创业实验室等,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

(二)规范创业教育教师任职资格,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建立创业教育教师任职资格标准,从源头把好创业教育入口关。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必须是综合素质高、教学能力强、企业经验丰富的人员。二是认真落实骨干教师国培、省培和企业实践计划,支持教师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不断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水平。三是要指导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案例研究,不断提高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程教育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四是从社会各界中聘请企业家、成功人士、能工巧匠和优秀毕业生作为兼职教师,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兼职教师资源库”。

(三)加强创业教育评价,提升创业教育地位。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质量检测跟踪体系。”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创业实践活动开展、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自主创业情况等进行跟踪考核,并作为评价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校内创业教育教学的督导检查,及时跟踪反馈在校和离校学生创业信息,把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作为评价创业教育专任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四)落实资金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

据2015年1月29日《科教新报》称:高校毕业生在长沙创业将有专项资金扶持,其中,从事个体经营的毕业生,单个项目扶持额度3万元;2名以上毕业生组团创业,申请项目扶持额度控制在20万元,专项资金采用无偿资助的方式进行。“有技术,无资金”是大学生创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实施办法,切实落实国家资金扶持政策。

(五)支持中小企业,搭建创业平台。

据新华网杭州称:早在2010年浙江省政府就规定“各地要积极为中小企业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帮助提高创业能力。鼓励高校开设课程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专业培训。要积极组织各类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专业技能培训。对为中小企业提供培训服务业绩突出的高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可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以我院设计类专业为例,毕业生创业初期90%以上都是从小微的装饰设计室(公司)、广告设计公司等开始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是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六)加强创业基地建设,增强教育服务功能。

大学生创业基地是创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实践的平台。首先,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结合与工业园区建设,建好区域性大学生创业园,为各类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工商注册、创业资助、税务咨询、项目开发、市场开拓、风险评估、商务融资、培训辅導等一站式配套服务,使大学生创业园成为既是科技高端弄潮儿的聚集地,同时又是高端蓝领艰苦奋斗的创业苗圃。第二,将校内实训基地和工作室建设成全真的实体,对内开展教学、实训、科研,对外开展生产经营服务,实行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生按照国家工商税务管理有关规定进行注册登记,创办的实体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第三,积极推进“名师+创客工作室”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我院为例,可依托建筑设计事务所、城市规划设计院、教师设计工作室等工作实体,在 “专业+工作室+师生员工”的专业建设模式的基础上,依据自愿和互利原则,学院与专业教师签订实习与就业合作协议,学生与专业教师签订学徒合同,学生分期分批到这些“工作室”进行轮岗式顶岗实习,通过开展产品设计、技术咨询服务,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 [Z].教育部官网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105/xxgk_120174.html.2010-05-13

[2]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EB/OL]. http://news.youth.cn/sz/201803/ t20180305_11470698.htm.2018-03-05

[3]万由祥,方楚勤.创业型高职院校创业动因案例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7)

[4]王宁.浅谈如何促进当代大学生创业[J].学理论,2013,(02)

[5]周少余,姚伶.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困境与对策[EB/OL].http://www.docin.com/p-1715529462.html.2016-08-23

作者简介:苏达(1988—),男,湖南湘潭,教师,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设计艺术学。

猜你喜欢

自主创业新常态高职院校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做法探析
高职高专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的优劣势分析
高校女大学生自主创业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