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活动中的教育系统生态平衡

2018-03-22陈路

魅力中国 2018年42期
关键词:生态平衡普通高校篮球教学

摘要:篮球教学活动作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和作用不可或缺。作为一种微观的教育过程和体育教育教学形式,篮球教学活动始终处于与之相关联的、社会发展特定时期的教育教学生态环境的包围之中,且深受其影响和制约,并与其共同构成了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活动的教育生态系统。

关键词: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教育系统;生态平衡

一、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活动中的教育系统生态失衡现象

在生态学中,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表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输入输出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当物质输入和输出急剧变化甚至超过自身调节范围时,就会引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紊乱,使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随即出现失衡现象。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与环境、不同教育生态主体在运动变化过程中总是经历着由彼此的平衡到失衡以至达到新的平衡的动态发展过程。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生态失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育资源供应不足会影响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将会造成高等教育系统与社会之间的冲突及矛盾,最终会导致教育自身功能的失调。目前,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活动教育生态系统也存在着一些失衡现象:

(一)普通高校籃球教学活动没有适应教育的大环境,或者在贯彻某些政策如《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等时措施不力。

(二)对学校体育工作不够重视,存在个别有法不依现象,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体育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三)学校的篮球运动场馆设施缺乏,在参与篮球教学活动时出现人员拥挤,设施器材不足,或由于外界天气因素而造成雨雪天停课现象等。

(四)篮球教学活动场地的老化与失修,造成场地“污染”和运动伤害的发生。

(五)以篮球课堂教学为例,在篮球课堂教学中学生为考试而练习,急功近利,从而影响了篮球教学活动的长效机制。

(六)外界环境干扰问题。篮球课堂教学一般在室外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如人群的吵闹声,车辆的马达声,其他班级上课嘈杂等。这些都会影响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必须优化、纯净教育生态环境,这样既可帮助人们认识和了解体育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特点、结构特征、动力机制及发展规律,又可有效地发挥体育教育教学的整体功能。

二、实现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活动的教育系统生态平衡的策略

(一)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活动的教育系统生态平衡,首先必须更好地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可以描述成任何满足当前需要而对后代没有消极影响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就是说,它反映了人们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生活质量的提高。可持续发展是由经济、社会、环境等纬度组成的,其关键在于如何促使诸纬度协调一致、平衡发展。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平衡主要是指高等教育系统的综合平衡、运行高效、功能优异及其与社会环境的良好协同。把握教育生态平衡的规律,能从根本上揭示高等教育存在问题的实质,推进高等教育良性发展。当前,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种种生态失衡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要确立和强化高等教育生态观,要按照生态平衡的准则和价值取向来评判高等教育系统的发展,将生态和谐理念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生态化的高等教育应该是开放的、和谐的,立足高等教育长远发展,保持持续发展的潜力。

同时,高等教育系统与生态环境的相互适应是实现高等教育系统生态平衡的基本前提和首要条件;而和谐的生态环境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一方面要不断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转换高等教育运行机制,按照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促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健全高等教育立法、完善高等教育政策、扩大高等教育开放度等途径和措施,使社会适应和满足高等教育系统的需要,为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

另外,必须坚持高等教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系统整体性是高等教育系统最重要的客观性质和特征。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要强调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和速度的加大,更要强调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应坚持和谐共生的高等教育生态理念,从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方面来考虑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要做到高等教育生态系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处理好高等教育系统与其发展环境以及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生态平衡问题,以实现高等教育系统环境合理、系统和谐、经济高效、行为规范的持续、稳定、健康的综合发展。

(二)篮球教学活动系统与生态环境的相互适应

根据教育生态学理论,为了创造有利于学校教育的生态环境,必须从生态系统的全局着手。从影响师生第一感官的物体形态来讲,学校物质环境方面,须讲究选址的科学性,校园规划的整体性、环境布局的合理性、物体建筑的审美性,创建适合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自然生态环境。从影响学校生态环境的四大要素来看,教育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与政策相配套、与经济相适应、与社会相融合、与自身相发展。在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构成的教育生态发展过程中,各个因素共同组成一个整体,相互之间不间断地、全方位地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通过相互制约、相互协调,达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

篮球教学活动系统是一种开放系统,它对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依赖性,离开生态环境就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这样看来,篮球教学活动生态系统必须与所处的生态环境保持“动态平衡”。首先,要使篮球教学活动与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互促进。其次,要把篮球教学活动与社会变革和期望联系起来,尽力争取有关方面在人力、物力及信息方面的支持。第三,篮球课任教师应主动参与校本课程建设,成为某些教育教学生态环境的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比如要充分注意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的友谊形式以形成新的联系,注意班集体的内聚力及班集体发展阶段对学生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另外,在篮球教学活动过程中,课任教师还应注意每个学生自己周围生态环境的特殊性。篮球教育教学改革,目的是适应社会大环境的需要并借助其积极作用,推动篮球教学系统的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急需人才,使篮球教学系统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三)篮球教学活动教育生态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协调

依据现代科学理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物质系统有什么样的结构就会表现出相应的功能,物质体系的内在结构规定、限制着系统功能的性质和水平,结构最优功能才能最佳。按照结构与功能相对应的观点,教育系统的结构配置状况与其功能大小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因此,要提高教育功能就必须优化教育结构,通过调整教育结构可以获得预期的教育功能。

为了实现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活动教育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必须促使篮球教学活动教育生态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协调,也就是说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篮球教学活动的生态功能,应合理优化其生态结构,并形成良性循环。篮球教学活动教育生态结构各个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只有整体、全面、统筹规划,才能使篮球教学活动生态系统的各组成因素之间的总体比例以及各因素内部的比例关系基本协调,使篮球教学活动教育生态结构同周围生态环境、及其未来的发展相适应,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结构,促进篮球教学活动生态系统的持续协调发展。反之,如果篮球教学活动教育生态结构不合理,比例失衡,与外界生态环境不相适应,则生态效益就低,容易形成不利于发展的恶性循环。

(四)篮球教学活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共生

实现篮球教学活动系统的生态平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实现篮球课任教师主体的客体化,即课任教师在实施篮球教学活动行为的过程中必须同时接受教育,做到与学生的互相学习与共同进步。其次,实现学生客体的主体化,就是要确立学生在篮球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中心和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导作用,把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技能、发挥潜能、发展个性、培养适应能力作为篮球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和理念。第三,在实施篮球教学活动过程中课任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同时要正确组织引导学生之间建立和谐共处的人际關系。最后,在实施篮球教学活动过程中,课任教师要科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即将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使其更充分地发挥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2]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

作者简介:陈路,(1984-6),男,汉族,河南舞阳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篮球教学,现任教于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生态平衡普通高校篮球教学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一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山西省2019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浅谈循环训练法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借助体育游戏教学法促进小学篮球教学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
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促进新安江水环境生态平衡
浅析我国供电企业服务营销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