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与实证主义社会有机体的比较研究

2018-03-22黄俏敏

魅力中国 2018年42期
关键词:比较研究实践

摘要:“社会有机体”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孔德、斯宾塞开创了实证主义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先河。本文通过比较孔德、斯宾塞社会有机体思想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深刻分析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的社会有机体论。

关键词:社会有机体;实证主义;实践;比较研究

“有机体”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概念,用来泛指那些可以自我生存和复制的生命个体,具有新陈代谢代谢运动的事物。这些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互为目的与手段, 从而形成了一个高度分化而又紧密联系的统一的“有机体”。“社会有机体”是指以生产实践为基础的各个社会层次,各种社会因素和关系有机联系而又相互制约构成的社会整体。

“社会有机体”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在马克社会有机体产生之前,虽然存在对社会有机体的不同理解,但是每种社会有机体思想都存在一定的理论缺陷,唯有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是科学的社会有机体思想。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是对以往社会有机体的批判和超越。孔德、斯宾塞开创了实证主义有机体的先河,他们创立了实证主义社会有机体说,但是他们的社会有机体说把人类社会看成是纯自然的生物有机体,还原化、简单化、庸俗化社会有机体。

一、孔德、斯宾塞实证主义社会有机体学说

法国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资本主义逐步在欧洲占据统治地位,生产力得到飞速的发展。19世界上半页,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科学(解剖学与生理学)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看到科学技术的巨大推动力,同时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旧的哲学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西方哲学开始走向拒斥形而上学的道路,实证主义社会有机体思想并应运而生。法国的孔德和英国的斯宾塞根据实证原则和生物学原理开了社会有机体学说的先河。

孔德是实证哲学的创始人,他不仅受启蒙主义和生物学的影响,而且同时怀念稳定的传统主义思想。在孔德看来,生物有机体是由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等构成的具有全新性质的整体。而孔德对社会有机体的解释是这样的,他说:“我将把社会有机体分解成家庭、阶级或种族以及城市或社区。其中家庭是社会的真正元素或称之为细胞, 阶级或种族是社会的组织、城市和社区是社会的官。”孔德认为社会应该分别从静态、动态两个角度出发,他的社会静力学是研究社会秩序稳定的学说;社会动力学是研究社会进步发展的学说,而社会动力学从属于社会静力学。同时孔德认为社会有机体的核心问题是“社会秩序”,他从人性出发分析社会秩序的存在和维持的方法,认为人热爱生活的本能才是建立社会生活的最为重要的条件。孔德认为维持社会发展的因素无非就是人们爱好生活的共同的本能,以及家庭、国家和宗教。对于社会有机体的变迁和进步,孔德认为人类社会是自然界和生物进化的结果,必须遵守生物进化规律。

斯宾塞也是实证主义哲学家,他采用“类比”的方法,从生命体、生物学与社会的类似出发,提出他的社会有机体思想。斯宾塞认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是社会的组成单位,个人又决定社会的特点和性质,他说:“(社会)聚集体的特性是由各组成单位的特性所决定的。 ......已知组成单位的性质, 那么它们所承担集聚体的性质就已经预先决定了......组成单位的特点决定它们形成的整体的特点 , 这显然既适用于其他事物也适用于社会”。在他看来社会的特点主要是取决于人的基本特点,人的行为遵守了生命法则,因此理解社会行为也同样要从生命的规律出发。斯宾塞在谈到社会由个人组成的同时,强调社会是个整体且大于个体之和,他将矛头指向了个人主义。斯宾塞在看待社会发展的问题时,认为社会的维持于发展和生物有机体一样需要“系统”的支持,他认为生物有机体的存在基础可分为:营养系统、循环系统、调剂系统三部分,这是生命有机体存在的不可或缺的条件。而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就是在他的生物有机体理论基础上产生的,社会有机体的营养系统是由工人和农民来承担的,是社会有机体的生产系统,负责向社会提供必要的产品;社会有机体的循环系统是由企业家、商人、银行等来完成的,负责社会有机体的物质产品的分配和流通;社会有机体的调节系统是由政府承担完成的,主要负责有机体各部门的管理和协调。这三个系统相对独立,确相互依存。

二、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学说

基本上同时于孔德、斯宾塞的实证主义社会有机体学说,马克思基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创立了实践社会有机体理论思想。马克思曾说过:“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他的社会有机体思想是建立在他的科学的实践观之上的。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是以生产实践為基础的,没有人的物质生产实践就不可能有人的社会社会,更不可能存在有机的社会,社会有机体是在人的活动交往中形成的,是实践的产物。他是从分析社会生活、生产中揭示出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和发展规律的。

那么,实践在社会有机体的形成发展中居于何种地位呢?第一、生产实践是社会有机体的发源地,实践是以自身的活动引起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因此使人与自然形成关系,同时实践也使人与人之间也形成一定的关系,即社会关系。简单的说就是实践活动改变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这些关系正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关系。第二: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人类的社会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物质性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非物质性的社会生活)。物质性的社会生活和非物质性的社会生活够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马克思认为这一切不是神创造的,也不是存在观念上的东西,而是人们通过物质生产实践建构起来的。

马克思还强调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是社会有机体的发展指南。马克思认为,社会意识反应社会存在,即“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思想、观念、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的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换句话说,在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关系下,人们的有意识的、受一定思想支配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实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或者倒退与停滞,一个与社会存在相协调的社会意识可以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正面作用,反之亦然。上层建筑是源于一定的生产方式在社会政治生活领域的实践中所做的制度安排,包括政治、法律、政府、军队等等,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对社会有机体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就会对社会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因此,意识形态和社会上层建筑在社会有机体中中发挥的“司令部”的作用。

三、马克思社会有机体与实证主义社会有机体的比较

马克思与孔德、斯宾塞虽然都是社会有机论者,但是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与孔德、斯宾塞实证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有着本质区别,源于他们的社会有机论的理论基础不同,阶级立场与价值立场的不同。

首先,社會有机论基础不同。以孔德和斯宾塞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社会有机体学说,都坚持认为社会是像生物有机体一样有细胞、组织、器官等,是个有机的系统,即社会有机体也有代表细胞的家庭,代表组织的阶级,代表器官的城市等。同样他们把根据自然科学原理中生物有机体都包含的营养系统、循环系统、调剂系统“类比”成人类社会的“工人、农民营养系统”、“企业家、商人、银行循环系统”以及“政府调剂系统”。生物有机系统的自然选择、运行规律同样适用于社会有机系统。很明显可以看出他们企图用生物学的理论和规律来解释一切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生物学理论称为他们的理论基础。他们企图用生物界的法则来解释社会,说明资产阶级的合理性。但是无论他们从何种角度解释,都始终无法全面的解释各种社会现象,他们只不过是机械的将生物学理论应用到人类社会,难免牵强,因此要确立起科学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不可能的。

其次,社会有机体的结构不同

在孔德看来,生物有机体是由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等构成的具有全新性质的整体,而社会有机体和生物有机体一样分解成家庭、阶级或种族以及城市或社区,他的社会有机体由家庭、阶级、城市等构成。而同样在作为实证主义社会有机体代表的斯宾塞对于社会觉够的实体性构成,他同样是在生物类比于社会出发,认为一个社会与一个单个的人是一样的,是完全按照相似的体系组织起来,通过生物有机体的营养、循环、调节系统来规定社会有机体系统的结构。他们对于社会有机体结构构成理解过于机械和简单化。马克思在他们的基础之上批判吸收提出自己的科学的社会有机体理论,马克思从实践的基础出发,从纵向、横向来分析社会有机体结构。纵向上他强调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其社会有机体结构构成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构成了复杂的有机整体。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一个社会的生产方式,而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又构成了社会的经济基础,接着在经济基础之上形成的这个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由此形成了生产力到生产关系再到上层建筑这样的基本的有机结构。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者两对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的基本过程。从横向上看,马克思说过:“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从这段话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社会在横向结构上是个复杂的统一体,有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构成,彼此之间相互作用。马克思从实践出发对社会有机体的构成要素做了即唯物又辩证的阐发,深刻的揭示社会有机体思想,这是以往一切社会有机体思想所无法比拟的。

再次,阶级立场和价值立场的不同

孔德与斯宾塞生活在资本主义时代,他们的实证主义社会有机体论是拥护资产阶级社会的学说。这个时期的资本主义有着自身的特点,这个时期的资产阶级面对双重敌人,一方面是与封建残余作斗争;另一方面要巩固自身统治又要镇压新兴的无产阶级的反抗。因此孔德的社会有机体学说就是适应这样的社会背景而提出的。到了斯宾塞生活的时期,资产阶级发展已经比较充分的暴露了自身矛盾,加上外界无产阶级斗争的日趋激烈,为了安抚人心,蒙蔽普通民众,资产阶级强烈需要新的理论来支撑,来证明自己统治的合理性。他们用生物学的原理来解释社会,让人们认为社会有机体的发展也服从自然生物界的物竞天择、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的进化规律。表面上看似乎是合理,但是却禁不起推敲,因为他们看不到社会的物质生产基础。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有着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资本主义社会里,国家是统治阶级控制被统治阶级的工具,对于无产阶级来说,“国家”这个社会共同体是虚假的,是欺骗人们的联合体。只有消除私有制,消除阶级对立,社会有机体才能从虚幻走向真实。同时在社会发展的问题上,马克思站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高度上,强调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实践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6

[3]李本松.孔德的社会有机体思想探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6)67-68

[4]黄刚.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透视社会建设的哲学意蕴[J].理论与改革,2008,(4):36-37

[5]孟庆仁.论社会有机体及其本质特征[J].齐鲁学刊,2003,(2):45-47

[6]刘怀玉.马克思哲学中的社会有机体概念[J].学术研究,2007,(10):23

[7]王荣栓.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马克思主义论丛(第三辑),2008:333

[8]陈志良,杨耕.论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J].哲学研究,1990,(1):35-38

作者简介:黄俏敏(1989-),福建南平人,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与现当代哲学研究。

猜你喜欢

比较研究实践
“藏匿”与“炫耀”式景观中植物种植的美学比较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