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舞蹈形体教学中体态美的训练方法

2018-03-22潘馨

魅力中国 2018年42期
关键词:体育舞蹈高校

摘要:体育舞蹈是艺术、运动和娱乐的结合,对提升学生的整体气质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体育舞蹈教学中体态美的概念为切入点,通过舞姿训练、基本训练、柔韧训练、力量训练以及协调训练几个方面着重分析了形态教学中体态美的训练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教师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校;体育舞蹈;形体教学;体态美

引言:自高校提倡体育舞蹈的教学以来深受大学生的青睐,这是一种集舞蹈、艺术、健身为一体的课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内在气质,还能使学生坐立挺拔,体态优美。体育舞蹈中最重视的是体态美的呈现,因此如何在形体教学中训练体态美是教师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体育舞蹈教学中体态美的概念

现阶段,教育领域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体育舞蹈作为一项优美的运动项目被广泛应用于高校中,既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培养学生的舞蹈能力。形体训练以柔韧、力量以及协调性为主,能够培养学生的内在气质和外在体态,满足人体美学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骨骼、肌肉和肢体的训练,给人们以直观震撼的视觉冲击。

二、体育舞蹈教学中体态美的训练方法

(一)标准舞姿

掌握标准的舞姿是实现体态美训练的第一步,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体育舞蹈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动作、神态和位置。其中动作是展现体态美的主体,比如在学习摩登舞时,学生不仅要记住基本动作,还要保持优美的姿态,男同学要挺拔有气势,女同学要柔美婀娜,两个人要互相配合共同呈现舞蹈的美感。需要注意的是,当中的反身动作很多,也是整个舞蹈当中的精髓,在华尔兹旋转的教学中就强调过反身动作的重要性,因此要加强反身旋转的训练,若兩个人没有掌握反身的技巧,在舞蹈过程中就会出现衔接和配合的问题,旋转也不够干净利落,会影响呈现效果。

除此之外,并进也是摩登舞中的重点之一,男士和女士朝同一个方向肩并肩,贴合的一肘呈闭位姿态,另一只胳膊皆握举向上,二者身体要呈V字形,这种姿势在舞蹈中应用频率较多,因为这种配合可以使动作更为丰富,避免过多闭合舞姿的单一性。教师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要先做好演示,演示同时要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摆好动作时要及时纠正,在课余时间也要鼓励学生反复练习,达到培养体态美的目的。

(二)形体训练

形体训练符合人体结构学,是以健康优美的体态为目标借助工具或徒手完成的训练模式。体育舞蹈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跳舞,更主要的是减少学生的体态缺陷,培养良好的气质形象,形体训练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点所在。训练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基础训练。基础训练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达到改变形体原有状态的目的。因此要先做好基本功训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横杆做芭蕾舞基本动作练习,这种训练长期进行可以使学生在坐立行走中都保持良好的体态,避免圆肩、驼背、斜肩等姿势的出现。基础训练中还要有坐、立、走、蹲等姿态以及静力控制的训练,确保舞者举手投足都具有美感。教学过程中可以和学生进行眼神交流,也可以通过简单的表情和手势鼓励学生坚持训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保持优雅的姿态,在学习生活中更加乐观和自信[1]。

第二,柔韧训练。柔韧性训练可以给舞蹈的学习奠定基础,柔韧度好的学生在展现动作时能大方、优雅,训练内容以肩颈、前胸、后背、腰臀、腹部和腿部为主,单人练习可以把杆或扶墙,也可以双人合作完成练习任务。训练时要有技巧,不能过于激进,压腿和踢腿训练也是提高柔韧度的好方法,教师要以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使其身体更为协调柔软。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运动器械辅助教学,以柔韧练习为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第三,力度训练。这个过程锻炼的是学生的控制力,舞蹈除了要有柔韧度和张力外,肩部还要有足够的力量,一般初学者训练一段时间就会感到肩膀腰腿酸痛,一方面是因为重心不对,另一方面是由于肩膀和腰腿的力量不足,比如华尔兹中要求的旋转动作,若没有力量在完成舞蹈时就会较吃力。再如拉丁舞重点部位在于腰腹和髋部,若力量重心不对,动作就缺少优美感,过于生硬和呆板。因此,教师要加强力度的训练,重点在于肩膀、腰部和腿部。肩膀力量训练可以使手臂动作更灵活,而腰部可以保持身体呈挺拔姿态,腿部则会使步伐轻盈,保持整体的协调和平衡。尤其是男士在舞蹈中起着力量担当的作用,比如在配合女士旋转时或者有抻拉动作时,男士都要具有足够的臂力,有条件的还可以配合运动设备锻炼男士手臂肌肉,使舞蹈更为流畅美观[2]。

第四,协调训练。舞蹈的整体效果需要协调训练来呈现,很多人在柔韧度和力量的训练中都没有问题,但是跳舞时却呆板笨拙,缺乏灵动性,这很有可能是缺乏协调性导致的。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曾经提到过协调性在舞蹈表现中的作用,强调了“轴”的重要性,即是腰、颈和膝部关节。许多高校学生在选择体育舞蹈时青睐于拉丁,因为符合年轻人的青春活力,但是这种舞蹈的难度在于“轴”位置要极为灵活,需要协调性的支持。这种轴转换可以使人体呈现出多种姿态,使动作更为丰富多样。不同的舞蹈对于“轴”的要求也具有差异性,既有自己独立的特色又要保持整体的美观性,所以教师在形体教学中要注意协调性的培养,提升学生在跳舞过程中的灵活性,能够控制好动作的力度和形态,使舞蹈表现的尽善尽美。

结论:总而言之,高校教师在体育舞蹈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教学措施,注意柔韧性、力量和协调性的培养,还要研究不同舞种之间的共性和差别,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新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气质美和体态美,发挥舞蹈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姚志明.如何培养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美感[J].当代体育科技,2018,8(03):54+56

[2]杨晓燕.形体训练课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开设现状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05):154-156

作者简介:潘馨,(1987,08-),女,汉族,江苏淮安人,江苏护理职业学院,讲师,本科,研究方向:舞蹈艺术。

猜你喜欢

体育舞蹈高校
体育舞蹈教师再教育对策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