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

2018-03-22王芳

魅力中国 2018年42期
关键词:就业能力培养大学生

摘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之下,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自上而下”运行的政治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大学生“生活世界”的现实述求,是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价值需求。因此,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的问题

(一)缺少就业能力国家框架

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首先政府层面缺乏明晰的就业能力国家框架支撑。就业能力的国家框架是指一个国家关于国民就业能力内涵及其结构的权威性界定。国家框架是推广和普及国民就业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如今,加拿大、英国、美国等国家都针对就业能力构建了国家框架,旨在指导和促进国民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相对比来看,我国目前还处在一个没有明确的就业能力国家框架的窘迫状况之中。没有国家框架的指导,高校就没有可以参照的教育教学和培养指南,就业能力培养就会处于自发和散乱的状态,求职者也不能根据国家框架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估和自我培养,无法实现科学高效的人才市场的评估和反馈,市场需求的作用也被弱化,因而导致了指导性差。

(二)缺少大学生实习管理及激励机制

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政府规制中,缺少对企业招收实习生这一行为的规范管理和有效激励。首先,缺少企业接收大学生实习的责任约束机制。政府在强化企业回馈社会、共同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工作不到位,导致企业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其次,政府在大学生社会实习方面未建构起合理的管理制度,对企业招收实习生的权利和义务亦没有规定,对实习协议的签订缺少规范管理。对实习生的权益保障缺乏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现行的法律、法规极少涉及对大学生实习权益的保障,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实习仅是学生的个别随机行为,在权益受到损害时也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三)学生的学业规划不清晰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需要国家、社会、高校和大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大学生个人的学习努力程度、就业意识和就业积极性都对其自身的就业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主体性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是大学生的身、心或德、智、体、美全方位都得到良好发展的综合表现。大学生是就业活动的主体,应该积极配合高校的培养教育,自主、负责任地投身于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去提升自我。但是現实情况中,大学生在就业能力自我培养过程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是学业规划不清晰,具体表现为缺乏自我认知、缺乏社会认识、缺乏学业和就业目标、缺乏学业规划,直接导致就业能力自我培养的无序和乏力。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建立就业能力国家框架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将就业能力的国家框架嵌入现行的高等教育体系之中。积极收集整合各方数据资源,创建新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厘清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相关概念,采用科学的评估标准和创新性的评估方法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在全国设立各层次的信息平台来记录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状况,指导高校结合实际制订科学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案。高等教育机构负责按照能力框架来具体实施教育和培训。同时,大学生在增强个人就业能力时也可以借助能力框架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估,帮助大学生实现高效的自我评估和自我提高。

(二)完善大学生社会实习管理制度

社会实习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目前,大学生社会实习没有建立稳定的秩序。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政策和相关制度,对用人单位接纳在读大学生进行实习做出相应制度安排。推动大学生实习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把实习纳入法制化轨道,尽快建立大学生实习合同管理制度,对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在实习期间的权利及义务做出明确规定,制定大学生实习实践规范化程序,明确学生实习时期的权益保障,健全保护知识产权制度和追查泄密责任制度,规范双方的权利,约束彼此的行为,保障彼此的权益,使相关部门在处理在读实习生与企业间劳动纠纷时有章可循,增加企业接纳实习生的安全感,稳定就业市场的秩序。

(三)明确高校自身定位和就业能力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科发展逐渐形成两种趋势,即高度分化和高度交叉。社会发展离不开专业实力雄厚的人才,同时跨学科的混合型人才也必不可少,也就是说,当前的社会既需要科学研究人才,也需要应用型创新人才。高等教育应建立多样化的类型和层次,以对应不同的职业类型和层次,从而适应特定的职业需求。高校应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各专业的课程结构与内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分层定级的问题,无论是普通院校还是一流院校均存在培养目标趋同现象。

(四)搭建校企合作就业实践平台

健全学校主导模式,加强校企联合,学校同相关企事业或政府部门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合作建立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由高校和用人单位一起共同提升和开发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定期组织学习参观考察、实习实践,完善学生自主模式,制定相关制度鼓励大学生真正进入实际的职场去实践,面向市场,服务社会,参与竞争。实行弹性学分制,允许大学生延长修学时间或半工半读。在校学生应该利用长假如寒暑假不断深入社会开展实践工作,有在校学生参与实践的企业应及时反馈自身的市场需求、所需人才的规格及知识技能结构,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以及考核体系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拓宽实践渠道,拓展合作空间。

(五)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自我培养意识

就业能力的发展是经过学习与实践后外在教育内容转化为个体人力资本的过程。除政府、高校和社会承担相应的责任以外,大学生自身对就业和就业的认知、态度等也与就业结果密切相关。就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过程而言,该项过程并非单纯的教和学,受教育者会受到原有观点、态度、习惯爱好等的影响,这种复杂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统一的原则。大学生自身对自我成长负有重要的责任,应自觉接受就业能力教育、科学塑造就业人格结构、积极参与就业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朱新秤,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高教探索,2009

[2]张志荣,朱俊兰.有偿社会服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J].教育探索,2008

作者简介:王芳(1985,04-),女,河南人,助教,现为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学生管理工作科员。

猜你喜欢

就业能力培养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