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2018-03-22张爱军

魅力中国 2018年42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策略

张爱军

摘要: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是一个合格建设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小学生是未来的祖国建设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通过探究式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研究的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习,可以有效保持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以全面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减少了教师讲授的时间,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问题是学生探究的源泉。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引人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直观材料和生活实例,诱发思维,引导思路,增强探究的内驱力。如教学“分一分”,教师引导学生从整理文具与学具入手提出问题:“那些东西放在学具盒里?哪些东西放在文具盒里?”这样设计比较符合低年级刚入学学生的好奇心,他们愿意动手摆弄进行分类。再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让学生说出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的度数,教师马上准确无误地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老师连看也没有看到我的这个三角形,怎么就知道第三个角的度数?学生心中充满好奇和疑问,都想知道老师有什么“法宝”,这样就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之中。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少,所学习的知识有限,因此小学生的自主探究需要教师“扶一把”小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课堂上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去创造出新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如教学“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时,教师让学生用尺子去量一支铅笔的长度,要求将铅笔的一端与尺子的零刻度对齐,另一端指到几,这支铅笔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时一个学生问:“老师,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一定要把物体的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对齐吗?”这时的教师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对这名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给予表扬鼓励,然后说:“如果你们手中的尺子是一把折断的没有零刻度的尺子,你们分组研究看看,能否量出铅笔的长度?”此时,学生的探究兴趣非常高,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通过讨论他们发现这把断了的没有零刻度的尺子同样也能测量出铅笔的长度。这个问题的解决,相信一定会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未来社会中,缺乏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人的发展空间是有限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是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合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合作交流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进行交流,达到取长补短之目的。如学习了乘法以后,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题:把下列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7+7+7+7+4 ,学生思考后列出了三种不同算式:①7×4+4②7×5-3 ③8×4 , 然后,教师让学生针对这三种情况分小组进行讨论、比较、交流,使学生明白前两种算式含有加减运算,不能算为一个乘法算式,只能算为一个简便算式,只有第三种算式才符合要求。这一过程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探索、合作探索,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四、通过数学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要为生活和生产服务,生活和生产中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素材。因此数学教学可以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探究性学习也注重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这里的实践运用不是练习题的技能操练,而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仍然是一个探究过程。教师设计练习时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学生通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掌握知识,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例如:学生在自主探索圆面积S=πR2这一公式后,教师让学生计算学校的圆形花坛,圆形钟表面的面积……这些实际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没有圆心标示,直径、半径又不能现成地获得,怎么办?学生再次经历独立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想出“用线绕钟面一周量出周长,再计算出直徑或半径……等好多办法。通过这样的练习,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重视过程性评价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程评价改变了传统评价中只重结果的评价方式,提倡重视过程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提高主动发展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一是对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合作交流、实践运用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主性、主动性、独创性等进行评价;二是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进行反思,使学生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及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并对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有所感悟,自觉地将思维指向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上,以提高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是新世纪合格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实施主动探求知识、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以发展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