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新课标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2018-03-22冯佳丽

魅力中国 2018年42期
关键词:实验课课程标准生物

冯佳丽

摘要:新课程标准倡导科学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培养,重视学习过程和知识技能的掌握。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是让学生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新课改的有效途径。本文就我们应如何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出了分析,发表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那么其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验活动。实验教学是让学生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新课改的有效途径。初中生物新教材学生课堂实验共37个,这充分体现了生物新课标指出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 因此,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的一块尤其重要的阵地。目前生物实验教学正面临着更新教学理念和实现现代实验教学手段以及增加实验自主探究性等多重任务功能,其重要性已越来越被广大生物教师所共识。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我们应如何在实验教学中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呢?下面肤浅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更新实验教学的理念,认识实验教学的误区。

(一)传统生物实验课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操作前注意力难以集中,学生的生物实验课在实验室里进行,有一个理想的实验环境,理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实验课只占生物课的少部分,教师一提上实验课,学生往往热情高涨,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一旦进入实验室,由于好奇,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实验材料上,许多学生急于观察、摆弄材料,动手操作,忽视了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介绍实验器材的过程,导致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示范,学生在实验桌旁“议论纷纷”、“搬弄器材”,学生接受的视听信息相互影响,学生对实验中的操作技巧、注意事项认识不清,对记录的数据如何分析和处理等难以准确把握, 学生实验效果不理想。

(二)定位新课标下的实验教学。

《生物新课程标准》对生物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求作了规定,目的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并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它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精神的源动力。新课程新理念,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目的在于体悟探究过程,培养探究意识。如果生物实验中只让实验沦为知识灌输的附庸或点缀,忽视实验中的探究功能,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积极性,作为教师,我们应按新课程设计理念,在实验教学中去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提出问题,形成假设的能力;设计方案,探究实践的能力;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分析现象归纳总结的能力等。真正体现实验教学的价值。

(三)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认知规律,使学生在轻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自主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实验。当然,这有赖于老师观念的转变,手段的更新。教师应提供学生实验的舞台,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尽可能地让学生动起来,诚如教育家陈鹤琴所说:“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能够自己想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

二、注重探究性实验,实施实验教学的改革。

初中生物新教材中,探究实验占的比重较大,而探究实验实施起来比普通实验难度要大一些。 怎样有效地实施探究性实验,使实验教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呢?

(一)充分利用电化教育设备,优化实验课教学。

传统实验课中培养出来的学生操作技能是有限的,我们从学期结束时对学生实验考查中得到验证:学生面对做过的实验不熟悉,如果让他们重新演示一遍,他们往往表现出神情紧张,不知所措。那么我们要掌握學生的认知规律,我们知道:人类认识事物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正确→巩固→正确,即人们一开始就获得正确信息,通过实践在头脑中得到强化和巩固,最后表现为正确的操作行为;另一种是:错误→纠正→正确,即人们一开始就得到错误信息,通过实践,错误信息得到纠正,最终也表现为正确的行为方式。教师掌握这一认知规律对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的操作示范在实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

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性的潜在能力。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思维有机结合,尽可能的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

传统学生实验大多是验证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参与,我们的实验改革应充分利用一切手段,将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应能自己找出实验的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方案并选择实验仪器。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经历与科学家相似的探究过程,亲自参加了生物问题的提出、假设、实验及问题的验证解决等活动过程。

(三)增加实验探索的机会,延伸实验教学时空。

实验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当中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只利用实验课时间进行实验教学难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实验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能力的培养可以在非实验课上进行。生物课外实验是中学生物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因此生物课外实验也就成为生物教材的重要内容。

进行基础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落实不是一蹴而就的,任重而道远。我们作为初中生物教师理应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的理念,以创新的勇气和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究中,为初中生物基础教育教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实验课课程标准生物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第12话 完美生物
有趣的实验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魔术师的考验
生物趣多多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导学案在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