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

2018-03-22黎志武

魅力中国 2018年42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新课改

黎志武

摘要:当前时代条件下,新课改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学生的发展。作为新课改大背景下的一名教师,应该积极顺应时代要求改变教学方法,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首先是更新教学观念,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教师占领课堂主导地位的状态。其次是改善教学方法,通过方法的改变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拥有更强的能力和更高的成绩,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然后就是遵循课标理念进行教学。课程标准是进行教学的最低前提,它为教师指明了教学的大致目标,教师可以在课标的基础上,自己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修改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等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最后是深入现实生活教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注重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律观念的一门基础学科。这门课程有助于端正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明确人生目标。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的学生道德观念与法律意识都不是很强,需要有正确的指引,而道德与法治课程就可以起到这种作用。在新课改后提高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教学效果也成了重中之重,不仅要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还要收到良好的效果。不少人已经提前做出了探索并付诸了行动。效率和创新成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要求。

一、更新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观念已经不适应当前时代的需求。新课改条件下,我们提倡追求效率,强调教学效果。就要求当今的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处于课堂的主要地位,教师只是一个引导人。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并非高分低能。同时师生之间应该处于平等的地位,师生之间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流和互换学习问题,共同学习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共同提高道德意识和法律观念。

例如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本的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课时,师生之间可以一起讨论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如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等等规则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因为社会规则的存在我们的社会是不是变得更加的和谐和美好,同时初中生作为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成年人作为当前的中间力量都可以去做什么来帮助构建我们的富强民主和平有爱文明的社会。这些讨论都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师一同去学习。

二、改善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观看视频,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从而引导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每个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理解是不同的,教师这时应该分层引导,对于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引导方法,让他们形成自己的但是是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师还可以引入课堂奖励机制,有奖励就会有竞争,竞争的效果就是会激发学生的潜力,带来不同的结果。

例如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讲授时,可以让学生先提出自己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如何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借助于多媒体进行爱国视频的播放,多媒体直观的视频播放有震撼的效果,可以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同时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讨论何为传统优秀文化,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表现好积极回答的小组给予语言上的肯定,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未能积极配合的小组也不能忽视,应该及时给予关注,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三、遵循课改理念

课改是教师在进行课程目标和教学计划制定的前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最低要求。教师应该遵循课改理念,以课标为基础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提前做好工作,仔细研读课改要求,熟悉课标内容,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在课标的要求下提高教学效果。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是只注重成绩。课改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培养具有法律意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等等的一代新人。教师要借助社会,科技,经济的力量为国家培养符合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时代的需求也是社会的要求。这样的大背景下,课程的教学效果方能得到提高和完善。

四、深入现实生活

教育教学应该联系实际,让学生深入生活。尤其是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这一学科注重于道德观与法律观的形成,而学生形成的两观更多的提现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现实生活,理论联系实际,给学生更深刻的印象。道德是社会公认的法则,而法律是落实到文件的准则,这在社会生活中都可以体会到,所以更应该带领学生在课堂学习知识的同时深入社会。这也符合新课改要求下的培养文明的一代新人。当学生亲身体会到理论知识所传达出的意义时,他们才能更好的理解自己应肩负起的责任。这才应该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意义与作用所在。

例如道德与法治课本中有一单元的课程为勇担社会责任,这时教师就可以以一堂課外实践活动来代替表象的理论知识学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让他们自己真切的体会和发现社会生活中哪些行为是符合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而哪些行为是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还要在同时给予适当的提醒和引导帮助同学们区分道德和法律,让他们更好的认识到社会责任和遵守法律规则,正所谓立德树人,立德方能树人。这样教学效果将会得到一定提高。

结语: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生形成价值观人生观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初中生而言有很重要的人生意义,因此教师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提高教学效果,不仅让学生学习到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还要能够深化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遵守道德要求,强化法律意识,做新时代的文明公民。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会提升学生的素质,更好的成就他们。

参考文献:

[1]王有鹏.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内涵及注意之点[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02):104-106

[2]陈开洲.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7(03):131-132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升初中生公共参与意识的路径选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