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因材施教法在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2018-03-22李文敬

魅力中国 2018年42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语文

李文敬

摘要:在素质教育施行前,迫于应试教育的发展需求,教师们很难使用较多的时间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多是采用“一把抓”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统一引导。在素质教育开始实行后,学生个体差异被重视起来,教师通过因材施教,可以挖掘出学生身上的不同潜能,使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关键词:因材施教法;初中语文;素质教育

早在春秋时代,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已经提出了古今均用的“因材施教”的科学教育理念。在素质教育施行前,迫于应试教育的发展需求,教师们很难使用较多的时间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多是采用“一把抓”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统一引导。在素质教育开始实行后,学生个体差异被重视起来,教师通过因材施教,可以挖掘出学生身上的不同潜能,使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一、何为因材施教法

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量一般在50位左右,由于智力等多种因素,学生对知识接受程度有一定的差异,若无视这种个体差异,进行统一的教学,会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材施教法就是解决这种问题的最佳教育手段,教师可以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难度以及课后测试都具有针对性,这使得成绩差的学生不会觉得自己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而产生消极情绪,恰到好处的难度可以使其更加自信,学习起来也更加积极;成绩好的学生也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班级里的所有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用唯物辩证角度分析师生关系,可以发现这是一种对立与统一并存的矛盾关系。居于统一关系时,教师教学质量高,学生成绩也好,居于矛盾关系时,教师教学质量低,学生成绩也会下降。也正是因为师生处于矛盾关系,正可以借用矛盾观点实现对立与统一的转化,即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将二者相互转化。这也是因材施教实施的理论依据。

二、初中语文因材施教法难以落实的原因

(一)教师素养不足

初中语文因材施教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教师素养不足,这使得因材施教实现的效率极低。初中语文教师在专业素养方面有所欠缺,面对教材和文章时无法对内容进行准确地把握,制订教学方案时也很难做到正确、有效,课堂教学中遇到问题也很难完美应对,与学生沟通时难以全面了解学生特点,以上综合素养的欠缺,使得因材施教法很难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正常开展。

(二)班容量大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班容量都非常大,平均班容量至少有50人,少数班级的班容量甚至超过60人。如此大的班容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首先,学生的思维、性格以及学习方法各有特点,教师对所有学生都很难了解清楚。其次,即使教师对所有学生都了解清楚,面对如此大的班容量,教师也很难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教师若因材施教地制订教学方案并对学生作业作个性化批改,教学进度将无法保证,最终会影响到学生的成绩。

(三)新课改后教师时间、精力受到压迫

新课改实行后,初中语文的教材有了很大变化,无论是内容含量还是重难点的安排都比之前有了很明显的增加和改变。对于年龄大的教师,在完全掌握了旧教材后再进行新课标教学,无论是心理还是精力都无法立刻跟上进度。然而,为了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教师不得不占用自己的时间去备课,部分兼任班主任更是有许多事情要处理。这些原因都使得语文教师即使想因材施教也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年轻教师虽然能够更快地把握新教材,但了解班中所有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保证课堂质量与进度,这样的任务也过于沉重,终因精力有限而难以达成。

三、因材施教法的教学实际应用

(一)将学生学习水平分层

分层依据可以参考下列几项学生自身因素:一是智力水平,二是非智力水平,三是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参考这三项因素,可以判断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因此作出分层。

(二)根据分层制订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并于课堂上实施因材施教

了解了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层次,教师在备课时就可以以此作为依据制订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进行引导。在新课改视角下,教学目标涉及知识、情感、价值观三个角度。体现在分层教育上即为差生学习知识技能、中等学生体会知识中蕴含的情感,优等生在前两者基础上通过知识的再丰富来塑造价值观与人生态度。

(三)重视课外的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实施不应局限于课堂之上,在教师时间精力足够多的前提下,课外辅导也同样适用。初中生在学习时心理较为被动,整个学习过程都缺乏自主性,因此在课后练习与作业方面,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特点作针对性的安排,如,为低水平学生设置巩固基础的课外练习,通过简短词句的练习来完善其语言组织能力;对于水平较高的學生,则可以适当地布置一些命题作文或情景作文,学生在使用优美语言的同时,可以将课堂上与生活中接触的语文素材应用到文章中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四、注意事项

(一)尊重差异,端正态度

因材施教的目的是鼓励差生积极学习,而不是将学生分出三六九等。教师应承认差异,但不可给学生以过分压力。

(二)重视个体,统一全体

师生之间存在矛盾关系,需要区分主客体冲突。教师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施展其个性的广阔空间,同时保证全体学生的统一发展。

因材施教对初中语文教学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然而受制于现实条件,在落实上有一定的难度。笔者文中结合自身经验阐述了因材施教法的具体应用与注意事项,望对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有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初中语文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职业院校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教育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
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