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8-03-22张淑暖

魅力中国 2018年42期
关键词:价值观德育培养

张淑暖

摘要:育人以德育为首,要想使小学生在学习中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本文从培养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方面,即保障、渠道、细节、载体,分别展开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小学生;培养;价值观;德育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要明辨是非、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高尚的品格,优秀的性格,健康的人格,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因此,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能只是一种宣传口号,更多的是深入思想的品德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如果仅是从字面上背诵,而不深入学习,就无法体会核心价值观的真正的内涵。但价值观看似枯燥,如何让小学生真正懂得,需要德育教师采取有效的策略。

一、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保障——将其内容贯穿于学校管理

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改进管理育人。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积极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制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学生的行为规范管理、班级民主管理和各种面向学生制定的规章制度,都要充分体现友善、平等、和谐。要明确学校各个岗位教职员工的育人责任,把育人要求和岗位职责统一起来,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学校应该建立健全德育领导机构;在教育形式上,不可以采取课堂说教式方法,而要将其要求贯穿于在日常管理中,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以小事情作为切入点。学校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早操;班级的清洁卫生和好人好事等,都要纳入文明班级考核的量化标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班级活动和学生个人中去。引导学生以文明行为,争创文明班级,这样,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有制度作为保障。

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渠道——将其贯穿于各学科教学中

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改进课程育人。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加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教学。推动学科统筹,特别是加强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课程教学的管理和评价,提升综合育人效果。开发有效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丰富学校德育资源。开展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展示活动,引导各学科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因此,学校要把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一要求贯穿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而不是只依靠小学德育课这一个学科。每个学科的教师都应该在授课的过程中,有机的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给学生讲述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引导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做个合格的接班人。

三、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细节——将其融于语言与行为习惯培养

从语言培养方面,首先要让学生熟读熟背核心价值观,让他们眼到口到心到,眼到,就是处处感受到,比如校园就可以在墙上,在班级,在电子屏上滚动播出;口到,就是24字价值观朗朗入口;心到,就是要真正的深入理解什么是价值观,通过具体生动的例子来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讲,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思想,就为基础,培养崇高的爱国情怀,塑造完美的理想道德,培养完善健康的人格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

另一方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为基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上课认真仔细,谦虚礼貌待人,与同学友善相处,建立和谐的班团队集体,同学之间讲诚信,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平等公正友善待人,以敬业的态度认真对待学习,将价值观融入日常思想教育中,融入到平常的学习生活。

四、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将其内容融入各种活动之中

如今的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平时自以为是,在学校不守纪律,不爱学习,不爱劳动,不讲文明礼貌;在家不尊敬父母、长辈。针对这种现象,学校可以组织开展“日行一孝”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养成孝顺父母、报答父母的良好习惯。除了开展“日行一孝”主题的活动外。学校还可以开展“生日问候”感谢行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生日和父母生日当天,向父母说感谢的话、打祝福电话、发亲情短信,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我国每年的传统节日,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传统教育的大好时机。如:在端午节前后,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向屈原学习,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重阳节,组织学生深入社区,深入街道,去关心帮助孤寡老人,帮助他们搞好家庭卫生、洗衣服等。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感激老人,培养他们孝敬老人,关心老人的美好品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每年清明节,组织少先队员祭扫烈士墓,请老前辈讲革命英雄故事,观看爱国影片等,使队员们深受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活动引导小学生爱祖国、爱人民、与人为善、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守纪律、爱劳动、讲礼仪等的良好生活习惯结合起来,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心里扎根。

参考文献:

[1]张信容.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07):1-4+28

[2]王佰玲,许红梅.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商业经济,2017(08):178-180

[3]张珊珊,王晓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中小学教材的现实意义和实践路径[J].教育研究,2017,38(08):49-55

猜你喜欢

价值观德育培养
我的价值观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