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帮助学生矫正不良学习行为的对策

2018-03-22包庆玲

魅力中国 2018年42期
关键词:矫正策略中学生

包庆玲

摘要:学生课堂不良行为,指的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做出的种种影响自己学习,或既影响自己学习又妨碍他人学习、干扰教师正常上课的不当行为。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情境深入探究与学生各类课堂不良行为密切相关的因素,研究其行为产生的原因,然后采取针对性的矫正策略,达到有效管理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生;课堂不良行为;原因;矫正策略

学生课堂不良行为是目前课堂教学中极具普遍意义的教育问题。所谓学生课堂不良行为,指的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做出的种种影响自己学习,或既影响自己学习又妨碍他人学习、干扰教师正常上课的不当行为。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进行有效的组织教学,既要不断地启发诱导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又要不断地纠正制止某些学生的不良行为,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以下对学生各类课堂不良行为的探讨是从学生个体的角度去分析导致课堂不良行为形成的因素,并对这些因素与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的剖析,以期寻求解决问题的规律性策略。无论课堂规则制定得多么切合实际,教师的课堂教学多么精彩,也难免个别学生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大多数不是他们道德观念上的产物,一般是出于好奇或不正常心理的表现。教师应当创造一种互相信任、自然、亲切的气氛,在没有暴力、厌恶的情况下,对他们施加教育影响。

一、用微笑来暗示

用微笑的方式去批评学生,实际上是动之以情的批评法,常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这种方法适用于学生的细微的违纪行为或偶一为之的过错(或性格内向的学生或胆小的女生)。例如:上课时出现隐性问题(思想开了小差、照镜子等),这时,教师边讲便走到跟前对其微微一笑,他(她)就会意识到自己的不对,并能告诫自己:老师注意到了,下次千万别重犯。

二、用表扬来反衬

表扬除了可以“促假成真”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表扬大多数学生的优点,来反衬出少数学生学习中的缺点和不足,造成一种积极进取的心理气氛,促使少数学生转入“正轨”,赶超先进。如教师授课时,发现几位学生昏昏欲睡,听课走神,本应批评,但教师并非这样做,而是这样讲道:今天,一、三组的同学听课注意力非常集中、发言积极主动,二、四组的大部分同学听课也比较认真,这很好,虽然是下午课,但绝大部分同学能精神振奋,认真学习,值得表扬。”教师的话,犹如兴奋剂,大多数学生受到了鼓舞,那儿位睡意朦胧的学生听后也为之一振,打起精神来。课堂纪律不太好时可以通过表扬:比如前面的同学上课认真、发言积极,后面的同学要像他们学习、xx的笔记做的好、作業做得好(拿给全班展示),达到积极导向作用。

三、用商讨来提醒

当学生出现不良表现时,教者不应单纯居高临下高声训斥,而应以平等的姿态,心平气和地与之商讨使其认识错误,这比以势“压人”更能为人所接受。如教师在讲课时,有两位学生在窃窃私语,课堂上讲小话,当然是违反了纪律,影响了其他同学,这时,教师并未高声训斥,严厉批评,而是走近其旁,轻声问道:“你们在谈论什么呀?我的讲解有什么差错吗?”两位学生听后为自己没能认真听讲而深感羞愧,只好低下了头。

四、用沉默来责备

面对学生的不良表现,教师若微露不悦,且沉默不语,就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压抑,领悟到教师内心的不满和责备。这种无声的批评可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例如,上课时,有些学生说话,如果教师突然中断讲课,沉默一会儿,学生自会警觉起来,思想马上集中到听课上来。这比大发雷霆更有利于维持教学秩序。

五、用严词来说服

如果学生严重地违反了课堂纪律,又并非初犯,教师就必须对其进行具有说服力的严厉批评,决不能姑息迁就。但是必须注意,采用这种方式时,批评的内容一定要准确集中,切忌目标不明;批评的语言一定要清楚明了,切忌含糊其辞;批评的态度一定要诚恳端正,切忌威胁鄙夷。总之,不能使受批评的学生误以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不能伤害其自尊和人格,要让其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教师的善良用心。

六、用幽默来感召

幽默的语言既能活跃气氛,又发人深省。教师的批评如果也运用上幽默的话语,则会胜过那干枯的说教。如,在汉语文课上老师讲的正得意时,忽听见有人忘乎所以地在哼周杰伦的歌,老师停下来说:“谁牙疼?”全班学生大笑,使那位学生脸一下涨得通红。这时老师又若无其事地开始了其抑扬顿挫的讲授,课堂上洋溢着活泼的气氛。那位同学在教师的感召下又沉浸到了教师的生动讲授之中。

七、对待个别特殊学生的策略

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老师可使用以下三种方法:一是做出安排,使他们不能从不良行为中得到奖赏,从而自行停止不良行为。这种方法是当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在课堂上出现时,只要不影响大局,不会对他周围的学生造成大的干扰,就不予理睬。在可能的情况下,安排其他学生进行一些活动,抵消他的干扰。如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或讲述一个生动的实例,用幽默的语言活跃一下课堂气氛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对个别学生斥责、恼怒等表现,会强化他们的不正当行为。对这种行为不予理睬,反倒排除了对他的奖赏,使他感到灰溜溜的没有趣味,从而使其停止不良行为。二是奖励与不良行为相反的行为。老师为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提供一种合乎需要的替换行为,这种行为会给他带来一定的奖赏。例如,有的学生在课堂讨论时总爱打闹,影响讨论的正常进行。教师可指定他专门思考一个讨论要点,在小组讨论中发言。如果在小组发言较好,让他对全班讲,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此,使个别学生在不良行为和替换行为之间做出选择,从替换行为中得到心理的满足。为了取得预期效果,对替换行为的奖赏必须是强有力的,足以抵消不正当行为,促使学生选择替换行为。三是教育与惩罚相结合。对个别学生的惩罚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如果在惩罚之前,帮助学生明辨事理,明白了对他的惩罚是合理的,就可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总之,教师面对学生课堂上的不良行为,无论采用哪一种批评方式,都要适时适度,既要考虑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批评的时间短暂性,又要注意学生心理上的可接受性,还要讲究批评的实效性。惟有花时少,可接受性强,方法灵活得当的批评和制止策略,方能纠治学生课堂上的不良行为,收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主编 欧阳仑、王有智.陕西师大出版社《新编普通心理学》

[2]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课堂教学艺术完全手册》

猜你喜欢

矫正策略中学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谈学生学习不作为的正向引导
小学生错别字成因及矫正策略
教学目标设计常见问题与矫正策略
调动自控意识,克服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