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2018-03-22景贵伦

魅力中国 2018年42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

景贵伦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引导学生完成,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语文知识,并在探究中自主归纳知识点,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见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前言

以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以讲解知识为主,始终运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致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认为语文课程较为枯燥,失去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不注重学习语文知识,使教学氛围死气沉沉,不利于构建高效课堂,要想改变这一教学现状,以下文章提出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有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含义以及应用的意义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指教学中教师结合新课程的内容,提出预习、问题、合作学习任务,以此作为任务,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在规定的时间内,总结教材中的知识点,促使学生主动自主预习课程内容,预习过程中独立自主解决问题,增强预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并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构建开放性课堂,有利于活跃教学氛围,逐渐消除学生厌烦感,从而主动探究,自主探究中归纳知识点,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再依赖教师整理知识,自主概括知识,转变了被动的状态,积极完成预习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出色的表现予以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进而自觉主动探究,有效提高自觉性和自主性,可见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具有重要意义。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结合教学内容设定任务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设定任务时,要注重立足于教材内容,结合课文内容布置预习任务,也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提出学习任务,促使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能够自主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进而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学习《柳树醒了》一课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设定不同的任务,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求自主归纳课文的中心思想,并说出文章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调动学生主动品读文中各段,理解段落大意后,总结课文的主旨,高效完成任务。此外,对于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适当降低任务的难度,使学生轻松完成,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更加主动学习语文知识,进一步提高积极性[1]。

(二)布置合作学习任务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讲解课程内容时,深入落实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并为学生布置合作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相互合作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以提高学生团结合作能力和完成任务的能力。

例如:学习《秋天的图画》时,教师应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而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为多个合作小组,引导各组成员完成任务,促使学生互相合作,共同探究课文中的知识点,使学生明确文中运用的了多种手法及描绘的秋天景色,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而扎实掌握文章主旨,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可见布置合作学习任务,能够激发全体学生主动合作与学习以及积极思考和探索,最终在相互合作下,高效完成任务[2]。

(三)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在新课改中提出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讲解新课程之前,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任务,而后,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深入落实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促使学生由被动的状态转为主动探究,自主探究中预习课程内容,从而明确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初步了解教材内容,进而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就可以快速理解知识,扎实掌握知识点,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因此,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的新课程,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能力,在日后学习中自觉主动预习课程内容,能够自主解决遇到的问题。

例如:学习《春雨的色彩》时,先提出任务,驱使学生积极品读课文,思维更灵活,注意力更集中,认真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进而提高完成任务的能力和归纳能力[3]。

(四)进行任务评价

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后,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任务评价,帮助学生分析学习中的问题促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不足之处,主动改进,促进学生有所进步。此外,在教学中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针对性地总结和评价,也就是说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分层评价,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任务,予以鼓励和表扬,以此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學习,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出不能骄傲,应不断完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使学生意识到学习中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进而高效总结知识,更好地学习新课程,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由此可知,教师进行任务评价十分有必要,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自觉改掉不好的学习习惯,完成任务时,更加主动探究后总结,有效提高学习能力和预习能力。

总结

综述,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改变和创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对学生的科学教学和高效教学。因此,在讲解新课程时,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学习任务,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主动完成任务,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之中,学习动力明显增强。除此之外,还可以布置合作学习任务,而后,对于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予以评价和总结,使学生清楚自己的优缺点,促进学生有所进步,同时也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高效率完成。

参考文献:

[1]董慧霞.任务导向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教学,2018(09):19-20

[2]李克军.对任务型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3):54-55

[3]贾丽平,陆英莉.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21):60-61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小学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