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2018-03-22孔金珍

魅力中国 2018年42期
关键词:社会个性高中历史

孔金珍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强调,高中历史课程性质是:“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尤为关键。这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及教育事业改革所提出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高中历史;个性;培养;社会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的作用

(一)促进教师教学方式转变

培养学生的个性,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完成张扬个性。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如何观察学生,怎样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养成。通过本课题研究,历史教师积极考虑教学备课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基本成长需求;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各种历史因素的组合进行教学;课外活动中,如何引导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等来实现对学生的培养。在这过程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需求有目的的设计教学。摒弃传统单一的讲授教学法,能够利用史料、图片、文字资料进行简单的史料教学。同时结合学生的需求,开展多种历史活动课、创作课程。有意识的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开展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养成。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个性的教学中,学生的發展目标是形成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以及比较明显的学习能力。学生个性体现在学习能力、兴趣方向、人际关系的协调以及意志品质方面。学生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适应、丰富的教学材料掌握、多样的教学情境的体验,增强学史的兴趣、信心,促进自身的学习目标的达成。学生领会学习、思考、生活的基本方式。教学中通过史料教学,培养学生证据意识,从严治学的学习态度。历史活动课程中,通过不同形式课程的设置,学生激发自身的兴趣,同时也学会积极主动向他人学习。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的措施

(一)挖掘教材中有利于个性培养的素材

在历史课本中的历史现象,历史的事实和数字,传达某种思想,在教育和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个性。就应该做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敏锐的挖掘教材中有关学生独立性、创造性以及坚强意志品质等方面的种种素材,促进学生这些优良个性的发展,纠正学生不良个性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并通过挖掘教材,充分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事例。这是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和个性特征各不相同,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就会因人而异,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品质,能够用自己独到的思维去看待和分析历史问题,保持思维的独到性。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取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的推广需要新的教学模式,为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以往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了解课堂模式的理念、结构、特点及运用,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教学模式与新课程的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

在历史教育教学中,要想真正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就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采取多种多样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教学模式,如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情景体验教学模式、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和实践活动式的教学模式,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的目的。

(三)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

和谐的课堂环境最主要的是师生关系的和谐。教学实践证明,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对于学生来说,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意味着师生之间地位的平等,个性的释放,主体性的重要以及创造性的解放。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关系平等,学生活动比较自由,学生的心灵可以得到舒展,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实现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前提,也是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和释放的前提。

传统的教育教育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往往被神圣化,教师的一言一行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在师生关系中,教师一直被认为是高高在上,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不能达到真正的平等,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很难和教师达到言语上以及心灵上的沟通。对于教师传授的知识和真理,学生不容置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真实的内心想法不能表达出来,学生的创造性、主体性不能发挥,学生的个性就不会被认可,就不会得到张扬,只会慢慢被埋没掉。因此,在新的历史教学课堂中,就需要教师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和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学生的良师和益友,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够敢言,才能够真正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学生的个性,并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并加以正确的引导。

此外,教师要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为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历史教师要总和运用各种教学技艺,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使课堂更加生机盎然。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更愿意踊跃的表现自我,发挥自我的能动性,张扬自己的个性。

(四)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

历史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之外,组织课外活动是学生优良个性形成的重要途径。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课外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包括参观访问、调查、动手制作以及观看历史影片等方式,对学生优良个性的塑造具有及时性、深刻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此外,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历史名胜古迹文化遗址以及组织实践活动的形式,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观抗日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古迹或者组织学生体验“重走长征路”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我们的革命老前辈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没有个性,就没有鲜活的人的发展,就没有创造性人才的呈现。现代社会发展对于人才个性有了更多的需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实现学生个人特色的全面发展,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社会个性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语言表达重“个性”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