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途径提升保育员的专业素质

2018-03-22章伟君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保育员保教李老师

章伟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要保教并重,保育员也是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主要引领者,担负着保育和教育的双重任务。可见,保育员在幼儿园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保育员的专业水平关乎幼儿的健康成长。可目前大多数幼儿园依然存在重教轻保的现象,上级有关部门在考量一所幼儿园办园质量的时候也往往只关注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忽视保育员队伍的专业素质。基于这样的认识背景,绝大多数幼儿园中的保育员缺乏保育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素质不高,并且流动l生大。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贯彻落实及《浙江省等级幼儿园评定标准》的普及,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广度、难度在逐渐增大,保育工作的科学化和教育化趋向更加明显,因此提升现有保育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已经迫在眉睫。近几年,我园在提升保育员专业素质上作了一些尝试。

一、树立保教平等的全員意识

马斯洛认为,一个人总是希望自己有地位、有威信,获得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若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他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工作充满热情。保育员同样有被尊重的需求。因此,我们认为要激发保育员的工作热情,要提升保育员的专业素质,就要从尊重做起,将保育工作与教育工作平等对待,让保育员与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一)称谓无差别

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对保育员都以阿姨相称,在幼儿园的管理中也将保育员纳入后勤部门。阿姨和教师看似只是称谓不同,其实体现了我们对保育员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轻视。我们认为,幼儿园对保育员的角色定位非常重要,它将是保育员队伍建设的逻辑起点,也是高质量保育教育工作的逻辑起点。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保育员也是重要的教育者之一,尽管他们与教师的分工不同,但同样担负着培养幼儿的任务,因此“老师”的称谓对他们来说也是当之无愧。当保育员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时,他们自然会从专业的高度认识自己的工作,不会把自己的工作局限于清洁卫生、照顾幼儿生活起居等范围。在我园,孩子们管班里所有的保教人员都叫“老师”,保育员在与幼儿、家长的互动中,始终自信笃定、应答自如。

保教并重从称呼开始,体现了保育员和教师的同等地位,在精神层面满足了保育员对职业认可的需求,让他们收获了专业尊重与幸福,职业热情便由内而生。

(二)福利待遇无差别

满足保育员被尊重的需求、促进保教平等的策略很多,而奖金福利等待遇的平等则是最实际、最直接的,也是保育员衡量自身价值的一大标尺。可当下很多幼儿园的保育员绝大部分是社会临时招聘人员,他们与幼儿园正式在编员工、合同制员工在工资福利待遇上还有一定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育员的职业自信,所以保育员的流动性最大。而在我园,除了国家规定的基本薪酬以外,幼儿园可以自主支配的奖金、福利部分,不管是哪个岗位,无论是在编还是非在编,所有人员都同等享受,如幼儿园组织工会活动,只要是幼儿园的一员,都一起参与,同等享受物质与精神奖励。又如,幼儿园每学期会评选星级班集体,被评上的班级无论是教师还是保育员享受同等星级奖金。这些待遇和奖励虽然体现在现金上并不多,但是对他们价值的极大认同,他们的职业幸福感在认同中得到升华。正因为如此,在我园有不少以园为家、几十年如一日地服务于幼儿园的保育员。漫长的职业生涯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保育经验,但时间和经验没有消退他们的工作激情,反而让他们更加执着地坚守在保育岗位上,迎来送往一届又一届的孩子。

(三)搭建参教平台

称谓与福利,只是外部隶属因素,而真正能让保育员从内心体验到职业幸福的则是让他们真切感受自身的工作魅力与价值。因此,我园会引导保育员参与部分教育教学活动。我们认为,只要保育员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质,是完全可以参与部分教育教学工作的。在我园,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不少环节都有保育员参教的身影,比如集体教学活动的协助工作、生活环节中的教育工作、自由活动中的观察和引导工作等。如,我园每当中午就寝时分,给孩子讲睡前故事是保育员的规定动作。

在我园,班级里的保育员与教师是一个合作小团队,他们往往分工不分家,互帮互学共同完成班级工作。如,每当班里进行环境创设时,保育员就会主动投入其中,裁剪、缝纫、绣花等样样拿手。诸如这样的合作与参与还有很多,这让保育员体会到“我也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职业自信。

很多人认为,教研就是教师的事情,与保育员无关。其实,保育员也是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陪伴者、引领者,他们的工作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其中也蕴含很多教育契机。因此我们认为,保育员也需要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基本的教育策略。在我园,除了单独组织保育员开展保育方面的研修外,更多地会让保育员像教师一样参加相关专业研修。对保育员一日工作流程、小班幼儿独立穿衣攻略等内容,我们会组织保育团队独立开展教研;而对保育员与教师的协作策略探究、游戏组织技能培养等内容,我们就会让保育员与教师共同参加教研。

正是由于我们采取了上述一系列策略,使我园的保育员树立了一定的职业情怀和专业精神,他们始终把教育孩子当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形成了较强的主人翁精神。有时候班级其他教师因为一些突发事件或应急事件临时离开活动室,保育员就会自告奋勇地组织幼儿开展活动,俨然是一名专业的幼儿园教师。比如刚毕业的李老师在管理班级、与孩子互动方面的经验较少。李老师独立带班的日子里,孩子们根本不听她的指令,活动秩序混乱。李老师感到无奈、不安,甚至不知道自己接下去该干什么。而每当这时,保育员林老师就会出手帮助李老师维持孩子的活动秩序,还很自然地指导李老师:“李老师,这个时候你可以用铃声来告诉孩子回到位子上了。”“李老师,孩子自由活动时,你应该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千万不能让孩子离开你的视线范围,安全很重要!”每每此时,李老师既感激又尴尬,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科班出身的教师还不如一个保育员。园长了解到李老师的心思后,找到李老师,对她说:“我们幼儿园的保育员不是保洁员,对于像你这样没有带班经验的新手教师,经验丰富的林老师可以做你的师傅。所以你不要有顾虑,要诚恳地倾听林老师的建议,多向林老师讨教,一定会有进步。”这件事后,李老师更加诚恳地倾听林老师的建议,分析自己的实践。两个月后,她的班级管理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

二、开展专业知识培训

《保育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指出保育员应当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专门的知识等。为提升保育员的专业知识,我园针对保育员开展了一系列专业知识培训,以促使他们树立保育新理念,夯实保育知识,优化保育行为。

(一)师德师风培训

每学年,我们会定期或不定期地针对保育员进行师德师风培训。如,邀请幼儿园法律顾问来园作《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知识的讲座;组织保育员阅读《窗边的小豆豆》等书籍,观看《三傻大闹宝莱坞》等蕴含教育寓意的影视片;组织“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等师德演讲活动,开展保育工作情境演练;请园内优秀保育员介绍先进事迹等。每次有新的保育员加入时,我们还会带领他们进行庄严的师德宣誓和师德承诺等,在多途径学习、培训中进一步强化保育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同时,我们也会通过剖析日常的工作案例,让保育员捋清日常工作中的行为标准。

如,我园有一个保育员非常喜欢孩子,也很愿意与孩子互动,平时总是喜欢拍拍孩子小屁股,以为这是亲昵的行为。可就是这个小动作,招来了家长的质疑。园长知道后,就组织全体保育员就此事展开讨论:你认可这种爱的行为吗?为什么?我们该如何表达对孩子的爱呢?现场讨论很激烈:有的保育员认为家长小题大做,拍屁股是成人喜欢孩子的表现,平时在家里也会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有的认为这样的行为不妥当,因为那毕竟不是自家的孩子,会引起家长的误解,有可能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有的说爱孩子有多种方式,认真细致地工作也是爱孩子的表现,还可以用牵手、拥抱、微笑、竖大拇指等方式来表达……最后大家一致表示要像对待自己家的孩子一样发自内心地关爱幼儿,同时要注意爱的表达方式方法,尽量不要用“拍”“敲”等动作。

(二)提升保育教育理念

作为新时期的保育员也必须有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健康观等先进的教育理念,所以我园也非常重视对保育员教育理念培训。

内化办园理念。我们会多渠道、多形式地组织保教人员学习、重温办园理念,并践行于日常保教工作中。如,在每学年初的教职工大会上会轮流请部分员工介绍自己对办园理念的理解和作为,不定期组织保教人员撰写推进办园理念实施的心得体会,有计划地组织保育教育工作如何落实办园理念的观摩研讨活动等。

更新保教理念。为夯实保育员的保教理念基础,不断更新他们的儿童观、教育观、健康观,我们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组织保育员学习新的理论和相关规章、标准等。比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浙江省等级幼儿园评定标准》的颁布,对保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我们采用集中与分散学习、问题解答与知识测查、读书沙龙等方法组织保育员进行系统学习。为了使理念落到实处,我们还组织教研团队进行半日保育工作的调研,重点观察保育员的养育行为是否科学。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每当孩子们在游戏、学习中出现困难,保育员就会对孩子的活动指手划脚或包办代替。这说明保育员的教育观、儿童观出现了偏差。由此教研团队对保育员开展了案例式培训,再次组织他们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浙江省等级幼儿园评定标准》等,并邀请专家来园观摩班级半日保教活动,然后进行案例剖析,分析保育员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让保育员进一步明白如何做一名智慧的助教。

另外,幼儿园里的教师大都是大专院校培养的专业人员,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所以,我们也会让保育员与教师结对,通过日常的传帮带提升保育员的理论修养。

(三)夯实保育知识

保育员除了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还必须掌握相关的保育专业知识,因此,我园会对他们进行专项保育知识的培训。

一日卫生、护理常识培训。幼儿园每年会请专职保健医生通过开设讲座、分享护理小贴士等方式对保育员进行护理常识的培训,如户外活动、进餐、盥洗、如厕等护理常识,促进保育员全面掌握护理知识。

伤害事故应急处理培训。幼儿园会请专业人员组织保育员学习偶发性伤害事故的紧急处理常识,如烫伤、止血、清洗、晕厥急救等,这样有助于保育员在实践中正确应对,科学处理。

应景l生知识培训。幼儿园会根据季节变化、幼儿活动、幼儿园工作实际的需求开展相应的保育知识培训。比如每年根据季节变化、传染病发生情况组织保育员开展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学习,了解相关病症、传染途径和防治方法等。

(四)提高学历层次

幼儿园里的保育员学历普遍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工作。因此,我们会想方设法鼓励大家参与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为了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幼儿园给取得相应学历文凭的保育員报销学费,减轻经济负担。在启动学历进修项目的过程中,我们会根据保育员的工作实践与学历基础,与培训学校充分沟通,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多开设与保育工作相关的课程,如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学等,让保育员边进修学历边提升保育专业素养。

三、进行符合职业标准的技能培训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09年制定了《保育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这意味着保育员是一个专门的职业,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

(一)保育技能培训

保育员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但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技能,哪怕是最简单的清洁地面,新手与经验型保育员的工作结果会截然不同:一个地面光亮洁净,一个地面黏糊暗淡。所谓行行出状元、熟能生巧,任何高质量的工作成果都出自于人的智慧和娴熟技能。因此,我们会针对保育员的工作特点,经常开展保育技能演练。

如,在一场消毒水配比实训现场中,每个保育员前面都放着一瓶消毒水、一桶水、量杯、勺子等。在保健医生说完要求后,所有的保育员马上进行消毒水配比操作,最后组织者对照操作流程检测配比结果并实施评价。针对个别保育员操作不够规范、熟练的情况,幼儿园保教部会继续开展针对性的实训,直到他们能规范、熟练地操作为止。

幼儿园会经常开展诸如此类的活动,比如,在学期初邀请人民医院抢救中心护士来园对保育员作紧急施救演练,在学期中邀请消防官兵对全体师生进行消防安全演练,在日常工作中要求保健医生有计划地组织保育员开展意外伤害事故处理演练,每月由业务园长组织保教人员开展半日活动协作演练等,多元的实训演练使保育员的技能日趋熟练与规范,保障了孩子在幼儿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下面是保育员生活管理中的一个实例。

午睡时间,保育员钟老师紧急拨打保健医生的电话,并随即抱起一个孩子往医务室跑。只见那个孩子脸色苍白,已经处于昏厥状态。保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后,立马拨打120,将孩子送入医院急诊室。经过救治,孩子康复了,当时被确诊为高热惊厥。幸亏及时送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原来保育员钟老师在巡视时发现这个孩子虽然睡得很沉,但脸色苍白,于是马上用手探测孩子的体温,随即用体温计测量,发现孩子已经发烧到39度多,于是就有了前述的一幕。

(二)助教技能培训

在日常教学、教研中培训。音体室正在组织游戏指导观摩活动,一名四十多岁的教师在组织孩子们开展“木头人”的游戏。教师引导自如,孩子们玩得开心、投入。在他们后面坐着三十几个保育员,正在认真地观摩和记录。当然要提升保育员的助教技能不是一时一事能达到的,所以我们会更多地发挥班级教师的指导和带教作用,让保育员在日复一日的配班助教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习得助教技能。另外,我们还制定了详尽的保育员一日工作细则和助教工作细则,要求保育员根据细则要求反复实践、不断反思,对自己的助教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做到精益求精、日趋完善。

在案例探究中学习。对于那些对大多数保育员来说都有困难的助教工作,我们经常会通过案例探究的形式给予帮助和支持。如户外体育活动中,很多保育员感到不知如何配合教师开展活动。由此我们决定以“户外体育活动中的保教配合”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案例探究活动,以探索在户外活动中保教配合的方式方法,切实提高活动实效。我们先请一位保教人员展示活动,其他教师和保育员做好详细的记录,随后大家分析研讨:活动前、中、后,教师、保育员都做了些什么?他们是怎样配合的?幼儿的反应如何?保教人员的行为哪些是适宜的、哪些还需改进?怎样改进?经过多次实践与研讨,最终制订了一套户外体育活动中保教配合的细则(见上表)。

专项技能操练。是指对保育员日常助教工作中涉及的相关技能进行专门的练习。一般来说包括讲故事、手工制作、游戏组织、生活引导等技能。如,我们会通过教师帮扶、多媒体手段、讲故事比赛等策略,帮助保育员提高讲故事的水平和能力。

四、实施评价激励的保障机制

(一)实施适宜的评价机制

幼儿园根据保育工作实际制定了保育评估的内容与标准,做到内容细化、标准量化,根据保育员的一日工作流程,对班级清洁消毒及卫生保健、一日生活保育规范操作、配班参教情况、自身保育素养、幼儿安全工作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为保证评价的科学性,我们采用他评和自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策略,促进保育员时刻反思自己的工作实践,不断调整与优化自己的保育行为。

(二)实施多元的激励机制

在量化考核的基础上,幼儿园设立了多个集体奖项,以激励保育员队伍的良性发展。比如设立卫生、安全、星级班集体、年度最佳合作团队、年度最佳工作汇报展等团体奖项,激发班级保教团队、保育员团队的工作积极l生。同时,我们还设立优秀保育员、最佳保育组长、最佳组合、安全卫士、助教达人、卫生标兵等个人奖项,让有业绩的保育员获得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

(三)搭建别样的展示平台

幼儿园为保育员搭建别样的展示平台,也是激励他们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一是每年一次的工作成果汇报展示。保育员团队会与其他教师团队一样自编自演,展现保育团队独特的工作内容和成果,以及積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二是为班级保教团队搭建的一日工作展示平台,欢迎园内外的同行来观摩班级保教行为,通过这种“压担子”的激励策略,让保育员收获自信,也收获专业成长的动力。

猜你喜欢

保育员保教李老师
该得奖的李老师
荷兰0~4岁婴幼儿保教质量评估和提升项目及启示
漳州市幼儿园保育员队伍现状探究
幼儿园半日保教工作细则
推动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路径探索
宠物难伺候
德国汉堡市将增加幼儿园保育员
浅谈幼儿园保教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