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鸡捉虫”

2018-03-22徐静洁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小虫点子虫子

徐静洁

在開展主题活动“学本领”的过程中,我尝试将数学教育目标“按照数字或点子数进行数量对应”渗透到个别化活动材料中,并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小鸡捉虫”的活动。我投放了可爱的小鸡图片、用色彩鲜艳的扭扭棒或海绵制作成的小虫、草地以及背景版面(见图1)等,并投放了筷子、镊子、勺子等工具,让幼儿在“草地”上根据“小鸡”身上的数字或点子数捉“小虫”。

自主游戏时,小煜来到益智区,对我说:“老师,这里有1、2、3、4、5只小鸡,草地上还有好多小虫子。我来帮小鸡捉虫吧。”于是,他用手直接从“草地”上捉“虫子”,然后装进贴有小鸡图片的盒子里(见图2)。我指着捉虫的工具提醒他:“这是什么呀?”“这应该是捉小虫的工具吧。”“那你想试试吗?”“好的。”于是小煜拿起镊子分别将“虫子”夹到5只贴着小鸡图片的盒子里,但没有按照教师预设的要求根据“小鸡”身上的数字对应“小虫”的数量。

于是,我在益智区的墙面上贴了一张图片,暗示幼儿根据“小鸡”旁边的点子数或数字捉相应数量的“虫子”(见图3)。

第二天,小煜又进入益智区玩捉虫游戏。游戏前我跟他说:“今天小鸡捉虫这个区域有点不一样,你去找找有什么新发现。”小煜一下子关注到了墙面上的图片,“哦,我明白了,‘1表示捉1条虫,‘2表示捉2条虫……”于是他用镊子根据“小鸡”身上的点子数捉“虫子”,然后数一数“虫子”数以验证是否跟“小鸡”身上的数字匹配。不一会儿,他就跟我说捉完了。接下去的时间里,他就在那里反复操作,一会儿将“虫子”送到“草地”上,一会儿又把“虫子”捉回来……

有了墙面上图片的暗示,幼儿知道了根据“小鸡”身上的数字或者点子数捉相应数量的“虫子”,并能通过数数验证自己是否操作正确。后来,为了增强材料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我又投放了一些有颜色的“虫子”,让幼儿根据颜色、数字两个维度来捉相应的“虫子”(见图4、图5),以增加游戏的难度,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

孩子游戏时有他自己的逻辑。教师投放材料前要了解孩子的已有经验和能力水平,投放后要仔细观察孩子的游戏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猜你喜欢

小虫点子虫子
如何用点子图进行 “凑十法”的建模
幸福的虫子
丑小虫
吃虫子的花
爆笑虫子
请不要随意捉虫子!
小虫飞呀飞
穿黑衣的男孩
床底下有什么呢
让人惊叹的极客好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