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语言出发来教语文

2018-03-19霍军

甘肃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语文课语言表达课文

霍军

很多老练的老师能够提取文本的信息,这似乎成了阅读教学的唯一任务。分段写段意,准确概括,转述原意,判断比照练习题上的信息是否符合原文意思……这些,构成了阅读教学的全部。今天很多的语文课堂,教师和学生忙碌一节课,或者为一篇文章忙上几个课时,能够得到的收获,也往往不过是“写了什么”。

课文美好的语言,是触发回忆的聚集点。比如,大对数人不管过了多少年,都还能够想得起来《荷塘月色》和《背影》中的某段些片断描写,都还依稀吟诵得出《岳阳楼记》或者《将进酒》里边的佳句妙语。当然,这些课文的内容也是回忆的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文章中描写的那些事情的构思方式、立意妙趣、精妙语言。语文课文,也就是教学文本具有信息与美感兼備的教学价值。但是,假定一篇说明文讲的是天文学知识,教师在语文课上让学生掌握的不应是那些知识信息,而是那些课文“怎么说的”。让学生通过文章结构、段落设置、语言应用方式的把握,肯定有助于提取那些知识,这是阅读教学的实用功能——帮助人们通过阅读去获取信息。甚至,读某些小说,人们还能够消磨时间,因为一个传奇故事或爱情悲喜剧,都可以满足我们的好奇心,让人解闷。但是,仅有这种“消费性”的阅读远远不够。人类读书,更要满足其精神内部或者深层需求——原来一件事情还可以这样说!原来他能够把这件常见的俗事儿讲得这样有趣,跌宕起伏,令人欲罢不能!原来还有这样的一种说法,读起来这样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婉转动听、美妙精巧!原来还可从这样一个角度让人耳目一新,别见洞天……这些惊叹也经常发生在我们的阅读中。假定一个语文教师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发出这样的惊叹,那他就上出了最成功的语文课。

语言是存在的家园,人往往凭借语言的方式而获得精神存在。因此,即便是一篇说明文,也因为作者独特的、个性化的表达,或者因为他清晰理性、富有逻辑性的表达,而洋溢着人类精神之美。凭借准确、合乎理性、富有个人情感和创造性的语言表达,这些课文带给我们真正的精神满足。比如,让我们思维明朗,激活情感记忆,愉悦充实,让我们产生属于自己的质疑,有了对话和讨论的欲望,想要探究和追问……一句话,经典文本的妙处就是用语言表达的独特性唤醒了读者。而这种唤醒,就是阅读的人文性体现。语文教师如果能够立足语言本位,盯住经典文本的“经典语言”,他的备课就会变成符合学生精神成长的良助。

为此有几点教学设计建议。第一,即便最基本的信息获取,也必须从语言出发。教师应该盯住文本“怎么说”来看到“说了什么”,而不是只看到“说了什么”,教学设计应立足于语言表达方式所产生的语言内容。第二,教师应该设法让学生体悟到“这样写”产生的效果。因为盯着语言应用,教师的课堂引导必定会让学生发现语言的妙处——正因为这样说,这样安排,才会拥有这样的意思和趣味,才会最准确,、最清晰、最精当。第三,教师应该让学生涵咏这些精妙的表达本身具有的音韵、组合、排布、修辞之妙。作为单纯的语言作品,它们足堪揣摩玩赏,足够品咂玩味。

比如,教学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如果仅是介绍历史背景,读两遍,然后就让学生得出“表达了作者在黑暗年代追求自由美好生活的感情”这样的结论,远远不够。如果在诵读中,让学生通过诗中具体词语形成的意象去体悟,例如,把银河想象成人间街市,把星象吟诵成“牛儿”而不是“黄牛”,把流星写成“一朵”,把星星闪烁写成幸福的一家人“打着灯笼散步”,学生首先得到的是一种自发的阅读快乐,从诗句本身感受到自由想象的幸福。在这个基础上,原诗主题思想会自然生成,而不是由教师或参考资料外在贴附。也可以说,这个主题思想本身对语文学习并不重要,比如记住几句话来作为一个标准答案,重要的必定是引领学生获取这个基本意思的语言思维过程——这么写才够味。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是“懂得”了意思,不仅是“发现”了方法,也还“深有会心”——多美妙啊,语言的艺术!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语文课语言表达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