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炙甘草汤“麻仁”之我见

2018-03-19吕翠霞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汤中麻仁火麻仁

谭 歌,吕翠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014)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在《伤寒杂病论》中出现于正文177条,以及《金匮要略》附篇,是治疗“心动悸,脉结代”,脉道亏损重症的名方。原方“甘草四两、生姜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共煮”,全方配伍严谨。但对于方中“麻仁”,历代医家聚讼不已。争议主要围绕于两个方面:即何为“麻仁”,以及“麻仁”之于本方中的具体作用。本文也将从这两个方面阐述。

1 炙甘草汤中“麻仁”小考

“麻仁”,顾名思义,就是“麻”的种子。“麻”字,《尔雅·释草》中说:“麻,枲麻”,《说文》中解释“枲……凡麻之属皆从麻”,《尔雅》《说文》皆为东汉及以前成书,是考据张仲景用词最有价值的重要辞书。及至南朝梁《玉篇》,其中提到“麻,枲属也,皮继为布,子可食”。以上说明,东汉以前可能诸麻混称,汉代常见的苎麻、荨麻、苘麻、脂麻、亚麻、火麻,都有可能是“麻仁”的原生植物。

其中脂麻的种子即“芝麻仁”,又叫“胡麻”。清唐容川就认为,本方“麻仁”应为芝麻仁,以清润方中阳药之燥而养血。但在《神农本草经》中“胡麻”是与“麻子”条分开单列一条的,这说明东汉药学已明确区分了“胡麻”和其他诸麻的种子。因此,笔者认为,本方中“麻仁”并非是芝麻仁。纵观古今医家、药学专著,也鲜见支持唐容川“酸枣仁即为麻仁”的说法。亚麻,《中华本草》记其功效为“养血祛风,润肠通便”,虽然与“麻仁”一般认识的功效相似。不过古时亚麻称“胡麻”或“大胡麻”,应与芝麻仁算为一种,即“胡麻”,应非本方中“麻仁”。

苎麻、荨麻、苘麻等药用部位主要为该植物的茎、叶、根,而少见种子。其中苘麻种子虽有药用价值,但《中国药典》中记载其功效为“清热利湿,解毒,退翳”,不符合本方的作用,故应排除在外。

此外,柯琴、吴谦等认为,本方中“麻仁”应为“酸枣仁”。《本经》中记载酸枣仁“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久服安五藏,轻身延年”。《别录》载“主烦心不得眠,……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令人肥健”。酸枣仁确有养心安神、敛汗生津、补益心脾的功效,在临床上应用酸枣仁也能达到一定治疗心悸的作用。但仲景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酸枣汤”中并未以“麻仁”指代“酸枣仁”,历代医家及药学专著中也罕见支持该说法的证据。尽管从临床角度来看,本方使用酸枣仁确有依据,但从文献上未能找到有力凭据。

从后世文献上来看,《证类本草》《本草衍义》将“大麻子”归入“麻”条“麻子”,指出“张仲景麻仁丸,是用此大麻子”;《本草害利》曰“麻仁一物,……即大麻仁”;《本草乘雅半偈》《本草崇原》将《本经》中的麻子解释为“大麻子”;《本草纲目》也将《本经》中麻子与“大麻仁”合为一条。这些也侧面印证了炙甘草汤中“麻仁”就是现在的“火麻仁”。

综上所述,排除掉苎麻、荨麻、胡麻、亚麻及酸枣仁,笔者认为,在仲景的时代,炙甘草汤中使用“火麻仁”才最为可能。

2 本方“麻仁”“滋阴润肠”可能并非仲景本意

有不少医家认为,本方中“麻仁”的作用为滋阴润肠,如黄元御于《长沙药解》中说,“麻仁滑泽通利,润大肠而滋经脉,隧路梗涩之病宜之”。近现代也有医家[1-3]赞同这种看法,认为以麻仁润肠道,缓泻通便,能滋补阴血而不从滞。当代教材《方剂学》《伤寒论》等也认为本方中麻仁的作用应为“滋阴”。但笔者持有不同的意见,理由如下:

2.1 古代对药物的认识不同 《神农本草经》明确指出“麻子”“主补中益气,肥健不老神仙”,与常见的“滋阴润肠通便”等看法不同。

仲景药物体系多参《胎胪药录》,本书虽已亡轶,但与《神农本草经》同时代成书,内容应相差不多,对药物的认识也可能有很多相似之处。从写作体例来看,从《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到南北朝、隋唐时期《名医别录》《新修本草》等,是一脉相承的,对药物的功效多从病症特点描述[4]。麻仁“滋阴”一说就更少出现。及至元以后,描述药物的阴阳属性才慢慢增多。

但仲景真正用以泄热润燥通便的麻子仁丸用量极大,麻仁用至二升,约合400 g,而本方中用量只为其四分之一。因此有理由认为,“炙甘草汤”中“麻仁”的确是用作“补中益气”,而非“润肠通便”。

2.2 古今差别可能与炮制相关 “炙甘草汤”中“麻仁”作用为滋阴润肠通便的看法,自明清以后逐渐流行。这与炮制方法的改变有关也未可知。《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到火麻仁的炮制方法“净拣择,以水淘洗,暴干”。这就意味着麻仁是完整的且有表皮包裹。

而至清代《本草求真》则“入药微炒研用”。火麻仁研碎、去皮或炒制后,表皮破碎,更利于其中油脂的析出,或许“滋阴润肠通便”的作用相比“补气”的作用也更突出。

2.3 结合《金匮要略》看“麻仁”补中益气的合理性 在《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附方中提到炙甘草汤“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肺痿”的主要病机是肺气痿而不振。汪双池对该病的论述为“肺虚气惫而肺叶枯萎。此乃清燥之甚,如秋树之枯叶,非由火热”,也指出,本病重点在肺气受损、肺气虚弱。本条“温温液液”指泛泛恶心之感,是因为肺痿不用、气机不行,胸中津液不能输布,因此方用人参、麻仁补中益气、升举阳气,使肺中津液畅达。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附方中也提到炙甘草汤,以治疗心气虚重症,方用炙甘草补中使气血生化有源,人参“主补五脏”,与麻仁相合补一身之气。

综上所述,认为炙甘草汤中“麻仁”“润肠通便”的观点虽有道理,但忽略了仲景时代与后世的诸多差异,有可能以毫厘之差,得出相异的结论。“补中益气”一说并非牵强附会。

3 火麻仁的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5]表明,火麻仁表皮含有四氢大麻酚,其对大鼠心肌有保护作用,也能够少量的兴奋中枢神经,类似于升阳补气的作用。火麻仁蛋白对小鼠抗疲劳和免疫调节功能有正向的调节作用[6],类中医的扶助正气。国外也有实验[7]证明,火麻子油(hempseed)能改善特异性皮炎的临床症状。鉴于特异性皮炎是一种具有遗传性倾向的过敏性疾病,从而提示火麻子油可能具有中医“补气”的作用。

此外也有研究发现,其对于心血管有积极的治疗作用[8],也能降血脂、抗动脉硬化[9],对消化道也有双向调节作用[10-11]。

4 结语

笔者认为,尽管在仲景时代,炙甘草汤中“麻仁”的作用应为“补中益气”,但从方剂学的角度看,火麻仁的确有润肠通便的效果。这也可能是因为火麻仁对气有调节的作用,气机循环通畅,气津得以输布大肠,则使大便得通。

陈明教授认为,便秘往往是心脏病病人死亡的诱因之一[12]。近些年的临床研究[13-14]也证实,排便困难的确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排便困难对早期AMI患者心脏的负性影响较大。因此,取用麻仁滑利之性,保证患者大便通畅、减轻心脏负荷,也确有可能。总之,笔者认为,炙甘草中“麻仁”应为火麻仁,由于时代局限,仲景本意用“麻仁”可能是补中益气。但现在用其滋阴润肠通便也为临床使用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郭丽,杨红梅,王蓉,等.论炙甘草汤中麻仁[J].四川中医,2015, 33(6):32-34.

[2]朱玲,唐德才,杨峰.炙甘草汤中“麻仁”考证[J].中药材,2003, 26(9):673-675.

[3]谢惠素.炙甘草汤方“麻仁”析[J].辽宁中医杂志, 2011,38(11):2196-2197.

[4]尚炽昌,王付.经方配伍用药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8:129.

[5]谈发明,张继红,周继刚,等.四氢大麻酚对大鼠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4, 30(3):23-26.

[6]李永进,杨睿悦,扈学俸,等.火麻仁蛋白对小鼠抗疲劳和免疫调节功能的初步研究[J].卫生研究, 2008, 37(2):175.

[7]CALLAWAY JAMES,SCHWAB URSULA,HARVIMA ILKKA, et al.Effi cacy of dietary hempseed oil in patients with atopic dermatitis[J].The 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treatment,2005, 16(2):87-94.

[8]任汉阳,张瑜,刘红雨,等.火麻仁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03, 23(11):78-80.

[9]周鸿翔,吴凤智,王广莉,等.火麻仁油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3, 34(27):275-279.

[10]韦凤,涂冬萍,王柳萍.火麻仁食用开发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24):3486-3488.

[11]张琨.汉麻籽油的提取工艺、成品品质及微胶囊化技术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 2008.

[12]谢惠素.基于古今文献的炙甘草汤方证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13]赵国梁.心源性猝死患者死亡诱因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0(1):43-44.

[14]李冰.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排便过程中心脏功能状态变化的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6.

猜你喜欢

汤中麻仁火麻仁
火麻仁饮料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进展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Maren Runchang Pill (麻仁润肠丸)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nile Constipation
火锅汤里有2个“坏蛋”
再论炙甘草中麻仁的作用
森下敬一与火麻仁
关于火麻仁名称解读
火麻仁植物甾醇含量测定及肠道菌培养对醇干预的剂量响应
热水炖肉凉水熬汤
不同配伍防己黄芪汤中黄芪甲苷含量变化
麻仁软胶囊药理分析和合理应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