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驴肢蹄病综合防控技术与临床应用

2018-03-19胡莉萍王金鹏杨春红王长法黄保华

饲料博览 2018年4期
关键词:肢蹄病蹄病角质

张 伟,胡莉萍,孙 艳,王金鹏,杨春红,王长法,黄保华*

(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100;2.山东农业科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3.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0)

驴皮、驴肉、驴奶可作为中药阿胶的原料外,驴的蹄甲也是一味中药,具有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痈疽疮疡防治。蹄是支持躯体站立和运动的重要的器官部位,保护蹄甲格外重要。蹄病发病率高,致病因素复杂,由于该病临床表现呈渐进性,对于规模化种驴养殖场的危害日益突出[1]。为此,本文在猪、牛、羊偶蹄目动物蹄病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进行了驴蹄病综合防治技术的探讨。

1 病因分析

1.1 饲料因素

饲料营养对肢蹄病发病率有显著影响,营养因素决定蹄壁的硬度和强度,同时影响蹄角质矿物元素成分,是肢蹄病病因之一[2]。日粮钙磷比例不当,高蛋白低脂精料过多,饲料发生酸败或添加胆碱导致生物素活性降低等原因会导致蹄冠、蹄壳角质结构中角蛋白排列稀疏发生横裂,发生肢蹄病。谭运华通过对奶牛日粮、被毛、蹄角质、牛奶及全血中的9种矿物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表明,高铜、高锰、高铬和低锌、低铁、低钙与奶牛发生蹄变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3]。

1.2 生理因素

经过研究和统计表明,蹄角质每个月的生长速度约为3~5 mm,生长和磨灭应趋于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生长比磨灭快,那蹄变形发生蹄病的机率就会多。肢蹄病的发生也与品种、个体体质等遗传因素有关,蹄壳的颜色具有明显的显性遗传性,蹄色不同,其坚硬程度也不同,黑色蹄含有黑色素,坚硬度程度略强于不含色素的黄色[1]。

1.3 外源性创伤

驴胆小敏感属神经质动物,对外界应激反应强,因争斗、滑(跌)倒、配种,在打击、冲击等外力的作用下使驴体表或深部器官的皮肤或黏膜发生破坏或组织形成缺损,使关节韧带和关节囊或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非开放性挫伤或造成肢蹄的开放性创伤。创伤面受到污物污染,发生细菌感染症状,严重时表现为创缘及创面肿胀、创口处有脓汁流出。病驴站立时,受伤侧因疼痛肢足尖着地,驱赶运动时呈跛行。触诊受伤部位肿胀、体温升高,受伤部位疼痛剧烈明显可视。

1.4 病原感染

当厩舍不干净,蹄叉角质长期受粪尿腐蚀,或因运动场碎石或木钉引起的趾间外伤、削蹄损伤,以及因蹄变形而导致蹄叉开张机能减弱等原因,梭形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棒状杆菌等化脓性细菌、病毒、支原体和真菌病原菌入侵并向蹄冠部以及系关节部发展,造成蹄叉中沟腐烂形成裂隙或蹄底变成空洞。视诊肢蹄的开闭机能下降,蹄叉角质腐烂,出现跛行,触诊钳压有疼痛反应。

2 常见肢蹄病症状

常见的肢蹄病以外伤、蹄叶炎、蹄底糜烂、腐蹄病、趾间皮炎、蹄底溃疡、变形蹄等为主。临床表现主要是跋行、姿势异常、蹄裂、变形、肿胀、破溃等。蹄叶炎是蹄壁真皮,特别是蹄前半部真皮的弥漫性非化脓性炎症。蹄叶炎是马属动物的常发病,临床特征为患驴不愿站立和运动。常见两前蹄同时发病,站立时两前肢伸向前方,蹄尖翘起以蹄踵着地负重,头颈高抬,体重重心后移,拱腰,后躯下蹲,两后肢伸向腹下负重,严重时两后肢呈蹲坐姿势。强迫运动时,病驴运步极度困难,步子急速而短促,停时紧张步样,肌肉震颤。也有两后蹄或四肢同时发病。触摸患蹄温度增高,敲打蹄部时有疼痛反应。急性时病驴精神沉郁,食欲减少,呼吸变快,病久转为慢性,蹄疼痛症状减轻,呈轻度跛行,常有蹄型改变。蹄叉腐烂是蹄叉角质被分解、腐烂,同时引起蹄叉真皮层发炎。蹄叉角质腐烂,可见蹄叉角质变灰色,易脱落,并流出恶臭的暗灰色腐败液体。若蹄角质崩溃时,露出蹄真皮。严重腐烂时,可引起明显跛行和蹄变形。

3 防控措施

3.1 饲料结构要合理搭配

机体中锌、铜、锰含量升高,可使抗氧化水平和免疫水平增强,蹄角质硬度增加,关节损伤降低。在种公驴非配种期,按照粗料在日粮中占总量的50%~70%、体质量的1.25%饲喂精料标准,日喂干草3~5 kg,精料1~1.5 kg,并适当增加鱼骨粉、磷酸二氢钙等动物性和矿物质饲料[4]。确保钙、磷、锌、硒、铜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不随意更换饲料,在配种期要根据生理规律适当增加蛋氨酸锌、氨基酸锰络合物、氨基酸铁络合物、酵母铬等有机微量元素,提高饲粮中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水平,其中饲粮中蛋白质水平可增加到15%,预混料为每千克饲粮提供维生素A 20 000 U,维生素E 50、维生素K 2.5、维生素D3500、维生素B12.5、维生素B28.0、维生素B325、维生素B532、维生素B60.5、叶酸0.5、铜30、铁200、锰50、锌220、硒0.45 及碘2.0 mg,维生素B1250 μg 及生物素90 μg。泌乳期的母驴混合精饲料中豆饼应占30%~40%,麸皮占15%~20%,其他为谷物性饲料。饲喂营养比例合理的饲料,营养全面、均衡,禁喂霉变饲料,避免营养性肢蹄病的发生[5-6]。

3.2 预防性和功能性修蹄

蹄角质由上向下不断生长,一般平均每月生长8 mm,蹄角质的生长速度受驴的品种、年龄、性别、健康状况、饲养管理、季节、环境条件及蹄部卫生等诸多因素影响,保障运动场12~15头·100 m-2的饲养密度,维持种驴适宜的活动空间和运动强度,维持角质的生长磨损平衡,减少因角质合理磨灭不足,致使驴蹄变型[7]。修蹄的主要目的在于矫正蹄形,增加蹄底负重面,使蹄负重均衡。修蹄方法可参照荷兰修蹄法用蹄刀对蹄底不规则之处进行修整,将蹄底厚度修整至7 mm,暴露白线,内外侧蹄趾与白线连接部位的角质至少留1.8 cm厚,并与肢体的长轴成垂直夹角,蹄正面中间,从蹄冠到趾尖的距离一般为7.5 cm。正常蹄形削蹄后,要求前蹄的角度为45~50°,后蹄的角度为50~55°。蹄尖壁与蹄踵壁的长度比例,前蹄约为2.5∶1,后蹄约为2∶1。对已发生蹄变型,出现跛行以及其他蹄病症状的驴进行修蹄[8]。剪除松散多余及糜烂的角质层,有效去除蹄壳表面及藏匿于角质裂隙内的致病微生物,将蹄壁打磨光滑平整,修成从远轴侧壁到轴侧壁有15°倾斜的蹄角度,使蹄形恢复正常,减少因外伤发生蹄病的机率。

3.3 做好环境消毒和蹄浴卫生

加强圈舍管理,运动场地面应无尖锐硬物,以免伤害蹄底;舍床保持干净、干燥,减少细菌繁殖,舍内铺设一定厚度沙土,缓解肢蹄压力。保持栏舍清洁,减少对蹄的浸渍和感染,在污道上撒布生石灰,用10%的硫酸铜或福尔马林喷洒,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建造蹄池,定期浴蹄,浴蹄是预防蹄病的重要措施。浴蹄的药物有福尔马林或4%~6%硫酸铜溶液,使用福尔马林时温度应保持>15℃。浴蹄槽长一般为2.4~3 m,深为10~15 cm,以确保药物能淹没整个驴蹄及驴的4个蹄同时泡在药液中。浴蹄槽保持水平,槽面应防滑,表面不能太粗糙,以免对驴蹄造成伤害。浴蹄槽可设在采精棚的进出口,并根据驴体的清洁度、药浴液浓度及天气情况更换药液,更换药液前应彻底排干用过的药液,用清水冲洗水槽。

4 治疗措施

外源性创伤发生后处置的关键时间点在8~24 h,或在受创时虽被污物、细菌污染,但还没有发生感染症状时。受伤初期,可用压迫绷带或冷却法以制止渗出,对其创口实施严格消毒,可采用2%高锰酸钾液或3%双氧水清洗伤口并注射预防量抗破伤风血清1 200~3 000 U。当急性炎症缓和后,为了促进渗出物迅速吸收,可改用温热疗法。若关节内积聚多量血液不能吸收时,可进行关节腔穿刺[9]。若疼痛剧烈可肌肉注射安乃近20~40 mL、安痛定20~50 mL等。同时应注射抗生素防止进一步感染。

治疗该病的根本是除去病因,减少渗出,缓解疼痛以及促进机体解毒。急性期,即发病最初1~2 d内,对病蹄施行冷水冲洗,即使病蹄站立于冷水中,或用棉花绷带缠裹病蹄,再用冷水持续灌注,每天数次,每次1~2 h,2 d后改为温脚浴(水温40~45 ℃),2次·d-1,每次1.5~2 h。也可用热酒糟或醋炒麸皮等(40~55℃)温包病蹄,1~2次·d-1,每次1~2 h。因饲料和胃肠病引起的蹄病,可用硫酸钠轻泻。因风湿引起的,可用水杨酸制剂。脓肿采取切开引流,后清创处理。使用2%双氧水冲洗,完全清洗干净后再用抗菌素治疗。可按体重肌肉注射青霉素10~20万U·kg-1、链霉素1万 U·kg-1、30%安乃近5~10 mL·kg-1,2次·d-1,连用3 d,或者按体重对病变局部环状封闭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30 000 U·kg-1,1次·d-1,连续使用3 d;感染支原体,可按体重肌肉注射泰乐菌素10 mL·kg-1,1次·d-1,连续使用3 d[10-11]。

5 小 结

肢蹄病是规模化养驴场一种常见疾病,引起肢蹄病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因素以及品种、胎次、年龄等多种因素,必须重视对肢蹄病危害的认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本文重点对种驴肢蹄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以期为驴肢蹄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家璞,齐长明.大家畜肢蹄病[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2] 刘宗平.现代动物营养代谢病[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 谭运华.黑白花奶牛变形蹄血液流变学及矿物元素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

[4] 王东升,张世栋,董书伟,等.我国奶牛腐蹄病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4,34(4):66-68.

[5] 邓发清.乳牛肢蹄病与部分矿物元素代谢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08,44(9):45-47.

[6] Zhao X J,Wang X Y,Wang J H,et al.Oxidative stress and imbal⁃ance of mineral metabolism contribute to lameness in dairy cows[J].Biological Trace Element Research,2015,164(1):43-49.

[7] 肖定汉.奶牛饲养与疾病防治[M].中国农业大学出社,1999.

[8] 周景明,李伟,李同豹.奶牛蹄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2007,34(12):76-78.

[9] 阎常平,王纯净,夏伟,等.奶牛常见蹄病的病因调查及其综合性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4(6):39-40.

[10] 严作廷,王东升,张世栋,等.奶牛肢蹄病综合防治技术[J].兽医导刊,2013(1):35-37.

[11] 于月龙.猪肢蹄病的分类、病因与治疗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7(3):117.

猜你喜欢

肢蹄病蹄病角质
江苏省某奶牛场肢蹄病发病规律及对日产奶量的影响
奶牛场补饲生物素防控奶牛肢蹄病临床效果观察
蹄病专题
北京南部地区奶牛蹄病的调查分析
预防蹄病 减少养殖损失
引发奶牛肢蹄病的常见因素
济源市奶牛蹄病发生情况调查与分析
紫外线A辐射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的损伤作用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
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体外共培养体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