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疗效分析

2018-03-16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民医院454800杨俊贤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12期
关键词:优良率踝关节韧带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民医院(454800)杨俊贤

踝关节骨折后易并发三角韧带损伤,不仅会引发内踝区出现瘀斑,同时还会引发患者踝-后足部位出现明显的红肿胀、压痛和疼痛症状,以及对患者机体的活动能力也具有一定的限制。为此,临床需采取有效的修复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才能有效降低其机体的痛苦和避免其发生足踝部畸形。本文主要探究了断骨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修复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4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35例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23~54岁,平均年龄(43.7±3.4)岁,患者均行X线片、MRI检查确诊。

1.2 方法 先对所有患者的患侧大腿根部扎止血带,同时对患者行硬膜外联合脊椎麻醉,麻醉完成后,在外后踝复位骨折踝关节,若后踝伴有三角韧带损伤,需对内侧内踝尖前下方作弧形切口,并将皮肤和皮下组织缓慢切开,以使深层的三角韧带、损伤的浅层充分暴露,并查找损伤断裂部位,然后将锚钉拧入断裂部位进行修复;若患者断裂部位为距骨点,需将修复锚钉拧入止点处;若患者断裂损伤为中间部位,可利用可吸收线直接缝合裂伤部位,锚钉拧入过程中,需观察踝关节内侧间隙,以避免拧入过紧而导致韧带短缩过多。此外,在手术完成后,需在透视状态下,观察患者的关节脱位和骨折复位情况以及引导患者行应力外旋试验,以确保缝合、修复效果良好。

1.3 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踝-后足疼痛评分(采用VAS量表评估)、功能评分(采用AOFAS量表评估)以及治疗的优良率,疗效判定标准为:优:关节活动评分>90分;良:70~90分;差:关节活动评分<70分,治疗的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字x2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的踝-后足疼痛、功能评分对比 患者治疗后的踝-后足疼痛评分(20.2±1.5)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52.7±3.4)分,患者治疗后的踝-后足功能评分(72.9±4.6)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的(48.3±2.7)分,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 患者治疗的优良率 经治疗有28例患者治疗后关节活动评级为优,6例患者为良,1例患者为差,治疗的优良率为97.1%。

3 讨论

踝关节的稳定性与三角韧带的完好度具有密切的联系,因为三角韧带中的深韧带层可有效预防患者发生距骨旋,而浅韧带层则可有效预防患者在外展距骨过程中,发生过度倾斜,因此一旦三角韧带发生损伤,必将严重影响到踝关节的跖屈和背伸功能,而引发三角韧带出现损伤的主要原因有踝关节受到外旋和外翻暴力,易导致其出现不同程度的断裂和拉伤[1]。因此,三角韧带损伤一般易发生在患者踝关节骨折后,而这两种症状同存时,不仅会导致关节面软骨磨损增加,同时还易引发患者出现剥脱性软骨炎,为此需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由于三角韧带的功能和解剖结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为此,有不少研究人员认为[2],需根据患者患部的生物力学特点和解剖特点,采取复位配合固定、修复术治疗,才能有效促进踝关节良好复位,并且还能有效提高踝关节内侧间隙后三角韧带瘢痕修复、愈合的效率。手术治疗不仅能促进患部抗张力强度和生物力学结构最大限度地恢复,同时还能促进踝关节稳定性得以重建。本次研究中,对35例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采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修复术治疗,探究手术治疗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的踝-后足疼痛评分(20.2±1.5)明显低于治疗前(52.7±3.4),患者治疗后的踝-后足功能评分(72.9±4.6)明显高于治疗前(48.3±2.7),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97.1%,说明了对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采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修复术治疗,不仅能改善其踝-后足的疼痛症状和提高患部活动功能,同时还能有效促进其预后恢复良好。

综上所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修复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优良率踝关节韧带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中医康复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48例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双能量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