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离石区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及对策措施

2018-03-16冯爱国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安全工程饮水供水

冯爱国

(离石区水利水保局)

离石区位于山西省中西部、吕梁山脉中段西侧,是吕梁市政府驻地及政治、文化中心。全区总面积1 324 km2,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貌类型以梁峁状黄土丘陵为主体,水土流失严重。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8.9℃,年均降水量507.5 mm。辖2镇3乡7个街道办,194个行政村,378个自然村,总人口33.0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7.143万人,农村人口5.933万人。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67.91亿元,财政总收入18.67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4 975元;农业总产值1.31亿元,粮食总产22 514 t,农民人均纯收入5 135元,农村经济贫困,属吕梁山集中连片贫困区范围。

1 农村供水发展简况及饮水安全现状

1.1 农村供水发展简况

离石区农村供水工程始建于20世纪50-60年代,随着以灌溉排水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结合修建蓄、引、提灌溉工程,解决了极少部分农民的饮水困难。70-80年代,农村饮水问题正式列入地方政府工作议事日程,争取国家以工代赈和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解决饮水困难,成效较大。90年代以来,解决农村饮水困难正式纳入国家重大规划与扶贫攻坚计划,投资渠道增加,投入额度增大,1995-1999年间,解决了74个自然村,1.56万人,1 098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2000-2005年,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共安排我区国债资金和省级扶贫资金1 182万元,解决了227个自然村,8万人,4 988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十一五”期间,国家更加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从供水数量、供水质量、方便使用三个方面入手,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共投入资金1 241.04万元,实施农村供水工程151处,解决了8.2万人,4 685头大牲畜的饮水安全,基本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十二五”期间,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标准不高、自来水普及率低等问题,共投入资金4 258万元,实施农村供水工程79处,解决了3.1万人,1 518头大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68.8%提高到88%。“十三五”期间,规划总投资3 477万元,新建及配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6处(其中提水71处,引水7处,蓄水28处),解决116个自然村,16 021户,5.792 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目前正在稳步实施。

1.2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截止2016年底,离石区建成投入运行的各类农村供水工程共280处,其中提水工程168处,引水工程39处,蓄水工程73处,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14.8万人,受益村庄265个,年供水量569.74万m3。8个乡镇的93个贫困行政村,共建成161处饮水安全工程,其中提水工程77处,引水工程32处,蓄水工程52处,使6 884个贫困户、16 744人贫困人口的饮水问题得到顺利解决。目前,全区贫困村正常运行的饮水安全工程131处,有30处饮水安全工程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正常运行,需要新建12处,改造维修9处,实施旱井集雨工程9处,以解决28个行政村35个自然村的3 887人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2 农村饮水安全存在问题及分析

2.1 农村饮水安全水平低

离石区目前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只有71.76%,还有28.74%约14 750人存在饮水不安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供水保证率低。已建的农村供水工程特别是饮水解困工程,有相当一部分建设标准低,有的工程不完善、不配套,有的水源不可靠,个别由于运行管理不善,遇到较大的干旱年份,又会出现饮水困难。二是供水水质标准低。西山地区的枣林乡与坪头乡,大部分农村供水工程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由于水质处理设施不完善,甚至个别村没有水质处理设施,直接饮用旱井水,水质达不到饮用水标准。三是供水水质污染严重。随着污染源不断向农村转移,大量有毒、有害工业废水未经达标处理直接排入河流等水体,污染浅层地下水,使农村饮用水的水源水质受到极大的安全威胁。尤其在城区交口和莲花街道办、枣林乡和信义镇4个区域,水质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2.2 农村饮水工程前期工作薄弱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当地水资源状况了解不深不细,加之探测机具落后,缺乏对供水水源可靠性的科学论证与审查,打出的供水井部分不出水或水质不合标准;二是因考虑水源井而选择的合理位置蓄水池,因建设用地协调难度大,供水设施挪位,导致输水管道压力增大,费用增加,运行成本提高;三是现有的大部分供水工程建设较早,受当时资金、人口居住位置等因素制约,标准偏低,供水规模偏小,达不到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四是部分工程设计标准高,但实际用水量与设计相差太大,导致设备运转效率偏低,供水成本价格偏高,只能勉强维持经营,发展后劲不足。

2.3 饮水安全工程发展极不平衡

区域内的凤山、滨河、莲花和城北4个街道办,经济较发达,城市自来水发展快,覆盖率高达90%以上,达到了高标准饮水安全水平;而田家会、交口、西属巴、信义4个街道办及乡镇,经济欠发达,城市自来水发展慢,覆盖率仅40%左右;西山地区的坪头乡与枣林乡,经济落后,供水工程大部分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用水保证率低,运行成本高,依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饮水困难。

2.4 饮水安全工程管理问题较多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存在“多龙管水”现象。水利部门与城建、卫生部门管理职能交叉,难以实现供水工程归口管理,管理体制不顺,直接影响农村供水科学化管理。二是部分工程产权不清,管理机构不健全,责任不落实。早期修建的农村饮水工程,是按照民办公助原则,由政府出资、农民投资投劳修建起来的,工程设施归村集体所有。随着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组织号召力不强,形成了农村供水工程维护管理责任难以落实;三是供水成本过高,水价过低,难以为继。农村饮水工程为准公益性工程,目前国家对于这类工程管理单位缺乏明确的定性,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尚未建立健全,水费征收率低,有的根本就不收水费,“福利水”、“大锅水”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工程运行管理及维修养护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四重建轻管现象严重,工程老化失修率高。实行饮水安全全覆盖以来,饮水工程建设由水利部门具体负责,建成后交由受益区乡村管理,由于工程管理缺位或多为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加之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经费缺乏,工程老化失修严重,管道断裂、井壁塌陷、淤泥不清、供水设施损坏等现象屡见不鲜,致使工程停用或报废,发生新的饮水困难。

3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3.1 做好以总体规划为引领的顶层设计

建议近期开展一次农村饮水安全大调查,在全面摸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数量、正常运行数量、报废工程数量、维修工程数量、供水保证率、供水水质等情况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好工程建设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引领向高标准、可持续发展。

3.2 扎实开展农村饮水安全配套工程建设

一是建设适度规模的小型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增设消毒设施设备,净化水质,让农民用上安全放心水;二是对未通管网的饮水村庄,延伸供水管网,提高供水标准,使自来水进村入户;三是近期不能集中供水仍需依靠旱井集雨用水的村庄,资助增加过滤设施,采取定期消毒。

3.3 明晰供水工程性质及管理机制

对于农村大部分的旱井、集雨面等集流设施,采取国家补助,农户自建、自有、自管、自用机制;对以自然村或行政村为单元的小型农村饮水工程,可采取国家或地方补助、农户自筹双轨制集资,通过受益户民主协商,实行自主管理;对跨村、跨乡的区域集中供水工程,设置专管机构,专人管理,实行有偿供水;对于私人投资或股份制形式修建的供水工程,由业主负责运行管理。

3.4 建立健全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农村饮水工程供水成本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目前农村尚未形成完善的水价机制。建议地方政府责成相关部门认真调研,提出不同情况的农村饮水水价指导意见,明确最低与最高水价,实行差别化管理。对于需扶贫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可通过扶贫资金贴补,免收水费。

3.5 提高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专业水平

以区水利管理总站、乡镇水管站或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村级用水合作组织为依托,建立区、乡、村三级饮水安全工程技术服务组织,实行定期巡查检验、定点维修、技术咨询、水质监测等技术服务,为农村饮水安全提供保障。加强对集中供水工程、单村供水工程管理队伍的技术培训,提高专业技术素质与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安全工程饮水供水
简易饮水鸟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通商达天下 侨心联四海 南通警侨联动打造“海外安全工程”新模式
饮水
我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前期决策阶段的建设需求分析研究——基于满足率/缺口率分析方法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
甘肃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年内开建
锡盟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十三五”提质增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