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清洁型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以泽州县长河项目区为例

2018-03-16侯泽青朱莉莉许林军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经济林长河项目区

侯泽青 朱莉莉 许林军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长河流域位于山西省泽州县西北部,是沁河的一级支流,属黄河水系。流域内分布有8座水库,地貌类型以土石山地和黄土丘陵为主体。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0.9°C,年均降水量628.3 mm。该流域工矿企业集中,人口稠密,水资源丰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等不断增加。泽州县水务局提出,将长河流域打造成为集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产业发展等多种需求于一体的生态清洁型流域的建设目标。

1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内涵和治理模式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指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在各个地块上配置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工程措施及农业技术措施,形成综合防治体系[1]。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是把小流域作为一个“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础上,纳入了水源保护、污染治理、生态建设、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流域地形地貌特点、土地利用方式和水土流失情况等,构建“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生态修复防线是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进行自然修复,发挥植被特别是灌草植被的生态功能,实现自然保水;生态治理防线是在人口密集的农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与水源保护相适应的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减少面源污染,建设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和小型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理设施,实现“清洁流域”;生态保护防线是以河道两侧及湖库周边为重点,通过适当的植物和工程措施,维系河道及湖库周边生态系统[2]。

2 长河项目区土地利用与水土流失

长河项目区范围为圪套水库以上区域,总面积203.25 km2,下辖3个乡镇,总人口7.5万人。根据泽州县国土资源局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统计,项目区耕地占38.84%,其中坡耕地占4.54%;林地占14.72%,其中人工林占0.5%;园地占0.4%;水域占1.17%;其他用地(工矿用地、居民点用地等)占11.77%;荒地和裸地占33.1%。农村产业结构以农为主(占75%),牧业次之(占20%),林业和副业总占比不足5%。由此看出,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林地和园地比例较低,荒地和裸地比例较高,产业结构单一。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156.86 km2,占总土地面积77.18%。人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风力侵蚀甚微。水力侵蚀主要发生在支毛沟,表现为面蚀、沟蚀和潜蚀,年均土壤侵蚀模数3 900 t/km2。据现场调查,河道内煤矿密布,农村污水处理率较低,废弃矿坑排水硫化物超标,水库周边氮肥用量较多。

3 综合治理模式

3.1 “三道防线”治理模式

参照北京市地方标准《生态清洁小流域技术规范》(DB11/T548-2008),结合1∶10 000地形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划分“三道防线”区域范围。生态修复区位于流域沟掌部分,高程在1 000 m以上,坡度在15°以上,现状地类主要为有林地、灌木林地和其他林地,以天然林为主;生态治理区位于流域中下游,属农业种植区及人类活动频繁地区,高程在950-1000m,坡度小于15°,现状地类复杂,为流域治理的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区位于主要沟道及其湖库周边地带。

生态修复区对现状林地、草地实施全面封禁,禁止人为开垦、割灌等生产活动,具体措施有封禁围栏、设置标志碑和宣传牌等。生态治理区主要通过调整土地结构,建设基本农田,营造水土保持林;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果园、经济林;兴建配套水利工程;控制农药、化肥使用,减少面源污染,兴建污水处理设施等。具体措施有坡改梯,营造乔木林、乔灌混交林、经济林、果园,修筑配套集水工程、简易垃圾储运点、排污沟等。生态保护区采用以水源保护为主,以支毛沟为单元的治理模式,通过河岸(库滨)带建设、沟道整治工程和岸坡防护工程等,建设和恢复沟道工程以及沟岸带生态系统,具体措施有在库滨建设林草生物缓冲带、排洪渠、谷坊、沟头防护等。

3.2 小流域单元划分及典型小流域的选取

长河项目区综合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通过对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小流域展开研究,将典型小流域措施配置模式应用到其他小流域,最终确定整个项目区的综合治理规模。典型小流域水系应相对完整,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结构、水土流失等能代表项目区的基本特征,关键的治理措施布置可以反映项目区的整体情况。

依据长河流域水系分布,在1∶10 000地形图上,划分为万里、长河、刘村、东庄、庾能、常坡、沙沟、圪套8个小流域(片),面积17.30-38.19 km2。依据上述原则,选择万里小流域为典型小流域。

3.3 典型小流域土地资源评价

万里小流域是长河流域上游沟掌处的一条支沟,总面积24.56 km2。根据1∶10 000地形图,地面坡度组成主要集中在25°以下,占总面积的88.8%;小于5°的土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16.6%,基本是耕地;5°-25°土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72.2%,有荒坡地、林地、其他用地等;大于25°土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11.2%,位于沟谷两边陡坡。根据泽州县国土资源局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统计,耕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28.85%,林地占42.62%,果园占0.11%,其他土地(裸地、荒地)占16.65%。林地主要为天然次生林,经济林零星分布。水土流失面积17.97 km2,占流域总面积70%以上,土壤侵蚀方式以水蚀为主,侵蚀强度以中度以上为主,中度侵蚀以上占比达68.72%。

参照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规划通则》(GB15772-2008)对土地资源状况进行评价。根据地貌类型、地面坡度、土壤侵蚀程度、有无灌溉条件等因子,按照链条强度原理对土地进行地力分级,将万里小流域土地资源分为六个等级,并据此得出,宜农地面积715.43 hm2,占总面积的29.13%,主要分布在河谷两岸低阶地,水资源相对丰富并有一定的水利基础,是小流域的主要农业产粮区;宜林草面积1 393.53 hm2,占总面积的56.74%,主要为现状的稀疏林地和荒坡草地;难利用地面积为58.21 hm2,占总面积的2.37%,主要分布在流域内的陡峻沟坡、干旱硬梁地等位置。

3.4 典型小流域措施配置

万里小流域生态修复区面积1 107.51 hm2,占流域面积45.1%,有林地、灌木林地和其他林地的地块实行封禁,封育面积500.06 hm2。人工辅助措施网围栏16.50 km,树立封禁标志碑1块,宣传牌7块。

生态治理区面积1 257.14 hm2,占流域面积51.2%。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评价结果,调整土地结构,合理确定农、林、果用地,对部分坡耕地进行坡改梯,增加水平梯田;充分利用荒地和裸地,增加果园、经济林地、乔木林地等。选取坡度15°以下、土质较好、距村庄较近、交通便利的坡耕地修筑梯田,新增水平梯田17.17 hm2;选取土层厚度大于30 cm、坡度小于15°的旱地及荒坡草地营造果园和经济林,新增果园24.85 hm2,经济林86.77 hm2,果树种类有山桃、山杏、核桃、樱桃等,经济林树种有香椿、桑树、连翘、双季槐等,果园和经济林配套修筑集水工程;选取土层厚度大于25 cm、坡度小于25°的坡地及沟(河)道两岸、湖泊水库四周、渠道沿线营造水土保持林,新增乔木林129.65 hm2,乔灌混交林177.54 hm2,乔木林树种有油松、侧柏、刺槐等,乔灌混交林为油松与荆条混交、侧柏与黄栌混交;沿村间道路走向布设排污沟,收集居民污水,共兴建排污沟6.54 km。此外,建设简易垃圾储运点26处,生产道路6.06 km。

生态保护区面积90.99 hm2,占流域总面积3.7%。万里水库缓冲带为最低水位变动线以上10 m范围内,面积11 040 m2。缓冲带下层选择湿生、水生植物,既有观赏价值又可净化水源,选择的植物种类应多样化:在岸边,选择大花兰草、千屈菜;浅水中,选择鸢尾、蝴蝶花;沉水植物选用金鱼藻、亚洲苦草、菹草,挺水植物则选用莲、香蒲、菖蒲、芦苇、芦荻等。缓冲带上层以种植乔灌草三层次立体混交植被为主,乔木树种可选择旱柳、垂柳、双季槐、侧柏等,灌木树种可选矮紫薇、黄刺梅、荆条等,草本可选择油用牡丹、波斯菊、多花胡枝子、扁茎黄芪、简麻等。岸坡按照1∶2坡比进行削坡,并采用植物措施防护,树种选垂柳、多花胡枝子等,边坡防护面积8 340 m2。沟道治理工程有排洪渠、谷坊、沟头防护,为改善沟道淤积状况,在原沟道一侧修建排洪渠;在沟底比降大、下切剧烈的支毛沟修筑谷坊群;在地面坡度较大、沟头溯源侵蚀严重的位置布设沟头防护工程。共修建排洪渠1 513 m,谷坊13座,沟头防护0.68 km。

3.5 长河项目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

将万里典型小流域治理模式,推广至整个项目区。经计算:生态修复区面积约3 500 hm2,封育面积1 537.61 hm2,网围栏99 km,标志碑12块,宣传牌40块;生态治理区面积约15 165 hm2,新建梯田922.17 hm2,乔木林1 061.60 hm2,乔灌混交林1 420.14 hm2,果园335.50 hm2,经济林708.07 hm2,集水工程340座(处),垃圾收集点292处,排污沟60.12 km,生产道路46.06 km;生态保护区面积约1 660 hm2,河岸(库滨)带生物防护158 295 m2,岸坡防护119 582 m2,土地整治548.44 hm2,修建排洪渠5 463 m,谷坊108座,沟头防护6.05 km。

4 结语

本研究是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理论的实践,构建出适宜于泽州县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模式,提出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三道防线”和小流域单元划分方法、措施配置体系。

此模式的构建目的是在流域水土流失防治的基础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因本研究处于规划阶段,其实际效益尚待进一步验证。

(本研究得到泽州县水务局“山西省泽州县长河项目区生态清洁型流域规划”项目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猜你喜欢

经济林长河项目区
日落长河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祈年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趋势
经济林新资源食品的种类及前景
厚朴经济林促发展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叶云岳:半生筑起创新长河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浅析经济林中生物灾害的防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