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辣木品种对比与矮化试验研究初探

2018-03-15李建凡李海涛陈莹莹蓝金宣曾祥艳赵玉清韩杰

广西农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辣木成花矮化

李建凡 李海涛 陈莹莹 蓝金宣 曾祥艳 赵玉清 韩杰

(1.广西玉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容县 537501;2.广西华森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南宁 530011;3.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特色经济林培育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02)

辣木(Moringa oleifera)又称鼓槌树、山葵树,属白花菜目辣木科[1],多年生热带落叶乔木,原产于印度及非洲干旱、半干旱地区,是多用途的速生树种[2]。辣木作为生物资源开发的新兴产业,其适应性广,耐贫瘠、耐干旱,在气温12-40℃,海拔300-2000m,年降雨量500-3000 mm,土壤pH 4.5-8的条件下均能生长正常并开花结实,是一种营养极其丰富、功能神奇的植物资源,具有高钙、高蛋白质、高纤维、高维生素、低脂等特点,富含各类矿物质和人体必需氨基酸,还可以作为净水[3]、机械清理剂、护肤等材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空间和潜力,受到了各方的高度关注。

本试验通过对辣木进行引种栽培技术研究,研究辣木在玉林地区的生长情况,通过品种对比与矮化试验,初步筛选出适合玉林地区生长的辣木品种,探索辣木的矮化效果及最适宜截顶高度,对于促进玉林市林业产业发展,提升林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地位于玉林市林科所3林班4小班,栽培试验林2.3 hm2,坡向东南,坡度25°,土壤类型赤红壤,造林时间2015年5月15日,种植密度2m×3m,挖坎规格50cm×50cm×40cm,采用营养袋移植,移植时幼苗高20-30cm,施足底肥,包括农家肥(2000g)与复合肥混施(500g)。2016年3月29日进行矮化,矮化位置1.0m,分别为印度野生已矮化(以下称为处理1)、印度人工已矮化(以下称为处理2)、印度人工未矮化(以下称为处理3)。2017年3月17日在印度人工品种试验林中按高度0.5m(以下称为处理4)、0.8 m(以下称为处理5)、1.0 m(以下称为处理6)三个部位进行截顶,每个处理30株。2018年1月4日进行地径、树高、一级分枝数、开花情况等指标测定,此时树龄为2.6年。

1.2 试验方法

本次试验共引种和栽培印度野生、印度人工两个品种,2016年3月29日进行矮化,矮化位置1.0m,分别为印度野生已矮化(以下称为处理1)、印度人工已矮化(以下称为处理2)、印度人工未矮化(以下称为处理3)。2017年3月17日在印度人工品种试验林中按高度0.5m(以下称为处理4)、0.8 m(以下称为处理5)、1.0 m(以下称为处理6)三个部位进行截顶,每个处理30株。2018年1月4日进行地径、树高、一级分枝数、开花情况等指标测定,此时树龄为2.6年。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体情况

表1 各处理总体生长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

2.6年生辣木在树高方面,处理1平均高2.29m,处理2平均高2.29m,处理3平均高2.34m;地径方面,处理1平均地径4.476cm,处理2平均地径4.603cm,处理3平均地径4.800cm;一级分枝数方面,处理1平均值4个,处理2平均值4个,处理3平均值7个。

从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等数据可以看出,已矮化但是品种不同的处理1和处理2在树高、地径、一级分枝数方面差别都很小,两者和未矮化的处理3差别较大。

成花情况,处理1成花比例最高,为17.2%;处理2和处理3成花比例接近,分别为3.6%和3.4%。说明成花比例和是否经过矮化关系不大,主要和品种有关,印度野生品种(处理1)开花要明显比印度人工品种(处理2和处理3)开花多。

辣木总体保存率95.6%,也没经过补种,说明辣木萌芽力强,容易生长;辣木总体成花比例8.1%,说明辣木中能正常开花、结果的株数很少。

2.2 不同品种相同处理辣木生长情况比较

将不同品种(印度野生品种、印度人工品种),进行相同处理(在树高1.0m位置截顶矮化),测得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果如下图1。

由图1可知,在处理1和处理2都已经进行过矮化的情况下,树高值:处理1(2.29m)=处理2(2.29m),地径值:处理 1(4.476cm)<处理 2(4.603cm),一级分枝数:处理1(4个)=处理2(4个),成花比例:处理1(17.2%)>处理2(3.6%)。总体而言,除了成花比例存在极大差别外,处理1(印度野生已矮化)和处理2(印度人工已矮化)的其他指标差别微乎其微。成花比例很可能和品种特性有关。

2.3 相同品种不同处理辣木生长情况比较

将相同品种(印度人工品种),进行不同处理(一部分在树高1.0m位置截顶矮化,一部分未矮化),测得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果如下图2。

由图2可知,同为印度人工品种,处理3的树高(2.34m)、地径(4.8cm)略高于处理 2的树高(2.29m)、地径(4.603cm),但是差别不大;一级分枝数处理3(7个)远高于处理2(4个),但是在实际调查当中发现处理3的分枝很细小,不如处理2的分枝粗壮;成花比例处理2(3.6%)略高于处理3(3.4%),可能进行矮化对辣木成花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图1 不同品种相同处理辣木生长情况比较

图2 相同品种不同处理辣木生长情况比较

2.4 不同品种辣木枝叶主成分分析

采集不同品种(印度野生品种、印度人工品种)的新鲜叶样,送去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进行主成分分析,检测结果如下:

表2 不同品种辣木枝叶主成分分析表

(续上表)

从表2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处理1除了氨基酸、钙含量略低于处理2,其他成分含量均高于处理2,但是总体差别不大。综合比较得知,处理1略优于处理2。

2.5 相同品种不同矮化高度生长情况比较

表3 辣木不同矮化高度生长情况比较

从表3可见:

(1)三者比较,处理4树高、地径均为最大值,但是一级分枝数最少;处理5树高、地径均为最小值,一级分枝数中等;处理6树高、地径值居中,但是一级分枝数更多。

(2)从树高、地径值可以看出,并不是矮化位置越低(高)树高、地径值就越高(低),处理4(矮化0.5)和处理6(矮化0.1)的两个值很接近,处理5(矮化0.8)的两个值反而是最小的。

(3)一级分枝数表现出矮化位置越高分枝数越多的趋势。

(4)矮化0.8年后,所有处理均没有成花。

通过综合比较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处理6矮化效果最好。

3 结论与讨论

3.2 对同一品种的辣木进行不同高度的矮化试验发现,在1.0的高度进行矮化,不仅恢复生长的速度快(树高、地径值较大),而且分枝更多,总体而言在该位置进行矮化得到的效果是最好的。

3.3 由于各地的温度、湿度、灌溉条件不同,对栽培技术要求也不完全相同,特别是辣木病虫害严重,品种退化快,目前各种植区和企业还没有制定出完整、规范、适合当地辣木种植的栽培管理技术标准,栽培技术还不够规范。同时,辣木在我国属新引进物种,缺乏系统研究,投入极其有限,科研力量不足,研发基础薄弱。辣木引种是否成功,是否适合在玉林地区种植,需要更多科研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深入研究才能下定论。

猜你喜欢

辣木成花矮化
辣木茶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奔跑的铁花
奔跑的铁花
随想
松景
3种矮化中间砧对鲁丽苹果枝条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雨 夜
不同品种辣木地径与产量研究
不同品种辣木地径与产量研究
九叶青花椒矮化高产栽培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