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季秀珍菇转潮期与产量关系试验初报

2018-03-15廖晋楠陈启才韦茁萍黄云柳韦旅研陈景飞

广西农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高架出菇菌丝

廖晋楠 陈启才 韦茁萍 黄云柳 韦旅研 陈景飞

(1.广西河池民族农校;2.河池市廖哥山食用菌合作社,广西 河池 546300)

河池市是全国著名桑蚕生产大市,利用桑枝种植秀珍菇,不仅原料丰富成本低,而且富含硒元素。目前,河池市仅宜州区利用“双盖双架双膜--网屋脊式”菇棚(简称“高架竹木大棚”,下同)种植夏季桑枝秀珍菇年产1000万包以上,规模较大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种植技术上也存在生物转化率不高、产量低的问题,直接影响到种植户的经济较益。据调查,造成桑枝秀珍菇种植转化率不高的重要原因是种植户常注重秀珍菇品种、栽培基质和病虫防治技术,却忽略了生产转潮期的控制。秀珍菇属变温型食用菌,当夏季气温稳定在25℃以上时,可采用机器制冷人为制造温差,刺激秀珍菇菌丝产生菇蕾并长出子实体,夏季秀珍菇菌包可多潮次出菇,而各潮次之间保证一定的出菇间隔时间(即转潮期)则有利于菌丝的恢复和营养的积累。利用高架竹木种植夏季秀珍菇,其转潮期间隔完全由人为控制,潮次多产量就高。因此,选择适宜的转潮间隔时间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本试验通过对夏季秀珍菇转潮期与产量关系进行探讨,并希望能为广大夏季设施化桑枝秀珍菇种植者提供科学的选择依据。

1 材料与设备

1.1 供试品种

“台秀57号”,引种于福建省罗源县

1.2 试验场地

宜州市庆远镇廖哥山食用菌合作社示范场总部。

1.3 栽培料处理

新鲜桑枝、杂木经粉碎后,堆置淋水发酵20天,中途翻堆2次,待基质变暗褐色后用于菌包制作。

1.4 制冷设备

菌包制冷在合作社冷藏库内进行,温控范围-5℃~25℃。库体材料为双面铁皮中间夹塑料泡沫板,容积75m(长6m×宽5m×高2.5m);制冷压缩机及配套设备总功率为15KW。

1.5 高架竹木大棚

宽14m、长78m,外棚中间屋脊高6m、两边高4m;棚内中部留2m走道便于收菇等操作。走道两侧再设内棚,内棚外边高2.2m、内边高2.8m,四周用黑膜和防晒网覆盖遮阳。

2 试验设计及方法

2.1 栽培基质及菌包制作

桑枝屑50%,杂木屑 27%,麸皮 20%,石灰2%,钙酸钙[H1]1%,栽培种含水量65%。栽培基质搅拌均匀后,用黑宝牌双冲压制袋机生产,菌袋规格为17×33×0.005cm。本试验生产600包菌种,分装于50个周转筐中,每周转框放置菌包12个。高温常压灭菌12小时,冷却、接种后统一放入高架竹木大棚内进行菌丝培养,。

2.2 菌包筛选

为尽量减少因菌包品质不一致所造成的产量差异,试验前对所培养的600袋菌包二次筛选,剔出杂菌污染病虫为害和菌丝生长不一致的菌包并逐一称重,继续用灭菌框装好,每框12包共重16.2kg,以消除因菌包重量不一致而造成的试验误差。

2.3 试验处理

试验转潮期设置为3天、5天、7天、9天、11天、14天共六个不同的处理组,每处理组用6框菌包进行单因素对比试验。2018年5月23日观察试验用菌包菌丝已生理成熟,且气温稳定在25℃以上,即统一对6个处理36框秀珍菇菌包进行人工制冷,降温至15℃制冷12小时,取出菌包割开袋口出菇。27日开始现蕾,29日全部出菇收获完毕,当日立即清理菇脚并开始记载转潮期,3天后将第一组6框菌包按上法进行制冷出第二潮菇。同样其他处理组仍按上法制冷生产第二潮菇,每组时间间隔期为2天。

2.4 水分管理

采用高架竹木大棚种植夏季秀珍菇,由于大棚处于开放状态,棚内的温度和水分受自然条件限制,棚内温度高水分蒸发快,菌包口易干燥结皮影响出菇。为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出第一潮菇后的菌包统一放置于另一冷藏库内,从第3天开始每天对每组试验用72包菌种统一喷水1000ml,使袋口料面保持半干半湿状态。不同转潮期菌包经处理后,置于大棚内按常规生产方法进行管理。

2.5 病虫防治和鲜菇采收

菌包接种后用菇虫清100g兑水300kg喷洒菇床和菌包口,20天后同样方法喷洒第二次,出菇前25天再喷洒一次。出菇后当菇盖展开至4~5cm商品性能最佳时采收,采收时连同菇脚拔出后称重,对产量进行差异显着性检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菌包转潮期与产量关系

表1试验结果表明,秀珍菇产量与转潮间隔期长短呈明显的相关性,两潮菇之间的间隔期3至7天内,随着间隔天数的增加,菌包菌丝得到修复、活力不断增强,菌丝体内的营养得到有效地积累,秀珍菇的单包鲜菇重有所增加,但菌包平均单包产量差异不显著。随着转潮期的延长,从第9天后至14天,菌包平均单包产量显著降低,与3至7天转潮间隔期试验处理的平均单包产量差异显著。因此,秀珍菇两潮次之间存在着短暂的菌丝恢复期,适宜的间隔期有利于提高秀珍菇产量,但夏季秀珍菇转潮期不宜过长,过长的间隔天数会造成夏季秀珍菇减产。

表1 不同转潮期与出菇产量关系

3.2 高温反季节秀珍菇菌包水分变化规律

高温季节在高架竹木大棚内生产桑枝秀珍菇,受大棚的结构限制,棚内的温湿度环境人为难以完全控制,当菌包口割开出菇后,温度高水分蒸发快,如对菌包的水分管理不善,易造成菌包表面干燥收缩结块,菌丝断裂菇蕾萌发受阻,出菇困难而减产。

为弄清菌包开口后水分的蒸发情况,在研究秀珍菇转潮同时,从未用于转潮出菇的菌种中选出50包菌种,开口后称取每包菌种重量并做好标记,在大棚内自然条件下,间隔24小时称重一次,连续测量三天(表2)。从试验结果看,秀珍菇采用割口出菇,在高温季节下因菌包开口大水分蒸发快,开口后平均三天内菌包水分可损失0.25%以上,这是转潮期长水分损失大菌包产量降低的重要原因。

表2 秀珍菇菌包水分蒸发量统计表

4 结果讨论

4.1 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架竹木大棚内生产夏季秀珍菇,人为控制转潮期应在3至7天内,转潮期不宜过长,否则会降低下潮次秀珍菇产量。本试验表明收菇3天后即对菌包进行制冷处理,同样可以生产秀珍菇。因此,在生产中尽可能缩转潮期,通过增加秀珍菇的生产潮次来提高产量是一个重要途径,但受设备的投资及人力资源的限制,转潮期应以7~10天为宜。2017年宜州区廖哥山菌场2号棚在生产时,转潮20天后才进行第二潮菇生产,结果造成减产60%的严重后果。

4.2 夏季秀珍菇生产必须加强水分的管理。受竹木高架大棚生产环境影响,过高棚内温度可促使开口后的菌包水分快速蒸发。转潮期过长则水分损失严重,菌包表面干燥结皮收缩,菌丝断裂而影响出菇,严重影响产量甚至绝收。在菌包转潮期间虽然可以采取喷洒和向菌包注射补水措施增加菌包水分,但效果不明显。

4.3 夏季秀珍菇产于高温季节,影响产量和品质的因素较多,尤其是在高架竹木大棚这种开放式环境条件下,控温保湿防虫防病等技术复杂、操作难度大。本试验仅对秀珍菇转潮期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转潮期间隔时间对产品品质和商品性能的影响如何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高架出菇菌丝
秀珍菇菌丝生物学特性研究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南宁市市郊铁路武鸣线工程高架站造型地域化设计
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环境和营养条件探究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菌丝发菌差咋回事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香菇新品种秋香607
适宜的保水剂浓度可提高食用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