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芪龙通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018-03-14智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通络内皮脑梗死

,, ,,智申,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指脑供应血管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相应血管的闭塞,并由此产生血管供应区脑功能损害和神经症状的一群临床综合征[1],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神经内科疾病。近年来,随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增加,脑梗死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等是ACI的常见发病原因,ACI致残率、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病人及家庭日常生活[2]。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或炎症等非正常状态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通过多种机制参与急性脑梗死的初始发病过程。

本研究采用芪龙通络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期脑梗死,观察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0月新乐市中医医院中风病科住院的100例病人(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所有病人均无家族遗传史。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40岁~73岁(61.15岁±8.30岁);身高150 cm~175 cm(162.56 cm±5.51 cm);体重60 kg~80 kg(71.25 kg±5.62 kg)。观察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40岁~72岁(62.54岁±7.31岁);身高150 cm~178 cm(163.34 cm±6.43 cm);体重62 kg~82 kg(73.36 kg±6.09 kg)。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病例入选标准 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要点[3],且均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患侧肢体肌力≤Ⅳ级;发病前精神正常、无认知功能障碍病人;病程>7 d的病人;未伴有脑出血病人;未伴有严重心、肝、肾等功能异常者;病人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病例排除标准 出血倾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严重心、肝、肾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病人;已知所用药物有过敏史者;不签署知情同意书,不配合研究工作者。

1.4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的有关标准制定:以气虚血瘀的证候表现为诊断依据。症见:面色晄白,倦怠无力,气少懒言,怕冷自汗,活动尤甚,面色晦滞,皮肤粗糙, 皮下瘀斑,舌紫暗,脉沉、细涩,结合舌象、脉象,即可诊断。

1.5 治疗药物 对照组病人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奥扎格雷、阿托伐他汀钙及静脉输注血塞通注射液等常规西药治疗,如病人合并高血压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口服,冠心病病人给予硝酸酯类药物口服,糖尿病病人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或口服降糖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芪龙通络胶囊(由黄芪30 g,当归10 g,地龙15 g,赤芍10 g,丹参10 g,川芎10 g,土鳖虫3 g,桂枝3 g组成),每次3粒,3次/日,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

1.6 监测指标

1.6.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 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于入院24 h内(治疗前)、7 d和14 d分别对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价,总分0分~42分,分值越高代表病人神经功能受损情况越严重。

1.6.2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 两组病人分别于治疗前后清晨抽取静脉血10 mL,静置数分钟后以2 000 r/min离心30 min,收集血清标本,保存于-20 ℃冰箱,备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一氧化氮(NO)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内皮素-1(ET-1)采用放免法测定,严格按照试剂盒具体操作步骤测定,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清VEGF、NO、E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VEGF、NO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ET-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详见表2。

组别时间nVEGFpg/mLNOng/mLET⁃1ng/L对照组治疗前 507.73±0.812.26±0.6364.33±8.27治疗8周508.22±0.852.90±0.7060.15±7.20观察组治疗前 507.71±0.732.30±0.7164.25±8.19治疗8周5011.63±0.861)4.47±0.831)56.28±7.361)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1)P<0.05。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4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未见芪龙通络胶囊的相关不良反应,未出现病例脱落情况。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等,年发病率为120/10万~180/10万,死亡率为60/10万~120/10万,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急性脑梗死的预防及治疗有重要意义[6]。

目前,已知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进程及状态与血管内皮功能失调有密切的相关性,即内皮细胞损伤是诱发急性脑梗死疾病非常重要的环节。临床相关研究已证明,炎性反应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全过程,并且该过程与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有很大关联[7],因此,可以说,炎性反应是ACI发展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病理过程[8]。 当机体的血管内皮功能出现损伤时,血管壁可继发炎性细胞的黏附并释放炎症性因子,甚至会进一步激活凝血机制而形成血栓。研究表明,缺血状态时,已有的高浓度促炎性细胞因子会连锁性地诱发炎性级联反应,病人表现为脑缺血性神经损伤进一步加重[9]。

血管内皮的结构主要是由单层的内皮细胞组成,但从重要性来讲,血管内皮是人体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1865 年,His第一次提出了“内皮(endothelium)”这一概念。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人们对血管内皮几乎仅仅是很浅显的认识,认为它只具有单纯的屏障功能。直到1967年,Vane发现内皮细胞能够合成并且分泌前列腺素I2(PGI2),这一发现,打破了之前的血管内皮只能作为单纯屏障的粗浅认识。其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血管内皮不仅有屏障的功能,并且它还是一个动力器官,同时还能合成并分泌人体所需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血管内皮细胞绝不仅仅是作为血管壁和血流之间的物理屏障而存在,它是凭借着其对血管张力、凝血与纤溶炎症和活性氧的调整,而成为血管在人体内稳定状态的主要参考者[10-11]。血管内皮的完整度及其功能的正常程度,对于维持人体内血流通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病人首选治疗方法,但实际临床操作中,绝大多数病人就医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窗[12]。所以,综合治疗对多数病人来说是较好的选择,其中包括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脂、调压、抗氧化等基础治疗。脑梗死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改善循环和营养神经,药物选择主要采用血管再通药物和改善循环药物。

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一氧化氮、内皮素-1等因子[13],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大量炎症因子合成、释放,损伤血管内皮功能,血管通透性增加,核转录因子κB(NF-κB)被激活入核复制,引发炎症级联反应,使炎症通路不断被放大,进而使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生成减少,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而发生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14]。本研究发现,治疗8周后,观察组病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一氧化氮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内皮素-1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提示观察组病人血管内皮功能明显改善。

芪龙通络胶囊由黄芪、当归、地龙、赤芍、丹参、川芎、土鳖虫、桂枝组成,具有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是我科多年临床经验方,方中适量加入具有走窜功效的虫类药物,增强活血通络的功效,临床应用发现能明显改善病人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等,对于改善偏瘫、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共济失调等临床症状也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而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有效,本研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芪龙通络胶囊可明显改善病人症状,从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芪龙通络胶囊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临床症状,但是否还有其他机制的参与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

[1] Peng Hu Y,Feng N.L-3-n-butyl-phthalide alleviates hydrogen peroxide-induced apoptosis by PKC pathway in human neuroblastoma SK-N-SH cells [J].Naunyn Schmiedebergs Arch Pharmacl,2011,383(1):91-99.

[2] 宋智慧,李海英.活血化瘀药在中风急性期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8(14):119.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分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6-383.

[4] 郑筱萸.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56.

[5] 林晓萍,陈爱玲,陈炯.不同时间窗实施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ADL评分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4-6.

[6] 黄宁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15,36(8):1639-1640.

[7] 张其梅,夏杰,彭玉.细胞因子与缺血性脑卒中[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9):73-75.

[8] 张梅,田英,刘翠萍.脑梗死与炎症反应关系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946-1948.

[9] 文爱珍,李龙平.血清炎症因子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9,3(10):16-18.

[10] Faulx MD,Wright AT,Hoit BD,et al.Detection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with brachial artery ultrasound scanning[J].Am Heart J,2003,145 (6):943-960.

[11] Fenster B,Tsao PS,Rockson SG.Endothelial dysfunction:Clinical stragies for treating oxidant stress[J].Am Heart J,2003,146(2):218-226.

[12] 刘艳艳,陈丽.中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9):5633-5634.

[13] 曾素琴,熊宁,吕仁发.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关系的探讨[J].东南国防医药,2011,13(3):500-502.

[14] 展倩丽,付晓丽,田小燕,等.荷丹片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对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3,12(10):761-763.

猜你喜欢

通络内皮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辛润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探析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通络醒脑泡腾片经Nampt/SIRT1/FOXO3途径改善SAMP8小鼠的学习记忆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