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第八才子书《花笺记》在越南的传播

2018-03-07

文化学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越南文学创作

张 敏

(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花笺记》是明末产生于广东的粤调说唱文学——木鱼歌的代表作品,讲述的是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流传区域广泛。广州、东莞私塾所藏的《花笺记》,广州状元以文堂刻本、广州五桂堂新刻改良本和香港坊间排印本等清同治1862-1874年以后的刻本,以及1957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陈汝衡先生的校订本里,都有大量的广州方言,由此我们可以推知,《花笺记》最初广泛流传于广州、东莞一带。

一、《花笺记》在越南的流传

明末清初,中国才子佳人小说曾以各种方式大批传入越南,而越南文人对我国明清小说进行改编再创作则出现于18世纪初。明清小说在越南流传甚多,体裁不尽相同,最为大家熟知的当属《金云翘传》《花笺记》《征妇吟曲》《宫怨吟曲》《剪灯新话》《传奇漫录》等。而对越南作家文学的影响,最为典型的是越南北方第一部官僚文人用喃字写就的六八体长篇小说《花笺传》,它由黎朝阮辉似(1743-1790)根据“第八才子”广东木鱼书《花笺记》改编而成。[1]

18世纪前期,《花笺记》传往越南,对当时越南喃字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取材于《花笺记》的喃字文学作品《花笺传》是现今越南喃字文学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越南文人称此类作品为“国音传”或“喃传”。喃传是越南士大夫与老百姓共同创作和欣赏的文学,也可以说它是越南典雅文学与平民文学融合的结果。[2]因此,越南文学史家一般都认为它是越南文学中最重要的部分。

越南古代作家阮辉似以《花笺记》为基本题材进行改编再创作的喃字小说《花笺传》的成书时间约在1759-1768年间,由此可推断《花笺记》传入越南大约在18世纪中叶。据中国越语学界祁广谋教授考究,现今越南社会科学通讯院图书馆还保留有两个版本的《绣像第八才子笺注》,一版编号为P.705,封面上题“净静斋评定”,另一版编号为P.650,封面上题“净静斋评,情子外集”。P.705藏版已破损,多处字迹模糊已难以辨认。[3]

《花笺记》的传入对越南文学,尤其是对越南的喃字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最早对《花笺记》进行再创作的是越南文豪阮辉似,他以《花笺记》的内容、情节为素材,在原作基础上用喃字以越南所特有的“六八体”诗歌形式进行创作,著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喃字文学作品《花笺传》。

受汉文化的影响,越南《花笺传》穿插了很多越南的民间俗语,也融入了很多有关越南文化生活的内容,反映了越南同时代封建统治下社会的真实面貌,使《花笺传》充满平民气息、乡土色彩以及现实生活情趣,不管是士大夫还是民间百姓都能读懂。《花笺记》流传于越南,经越南文豪阮辉似改编成喃传作品,再经阮僐等人润正,随后又被陶维英、阮文素、赖玉刚等人翻译成拉丁版的《花笺传》,亦即我们所说的现代越语版,在越南民间得到广泛的流传,受得到了大众喜爱,几乎可以说是妇孺皆知。越南市民不仅熟悉其内容,而且还能吟诵,青年男女之间甚至会用作品中的诗句来互倾情愫。《花笺传》不论是在叙事、描写还是在思想内容、艺术表现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并表现出较高的创作技巧,所以阮辉似喃版的《花笺传》被众多的越南文人发掘并加以润色,并被译成拉丁版。而现今,又有众多的越南文人对各种版本的《花笺传》进行考究,使得《花笺传》无形中在越南文学界扩大了宣传,其本身的文学价值也得到提升,其受众面将会越来越广。

这种可塑性强、生命力旺盛的艺术创作形式对越南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在18世纪末期,越南文人儒士纷纷操笔,进行了规模性创作,短时期内将喃字文学的创作推向了高潮。

二、《花笺传》在越南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越南诗人阮辉似将自己身边亲友的实事及自身生活中的一些经历写进作品,经过恰到好处的移植与改编再创作,创作了一部具有浓厚时代气息和艺术感染力的写实文学名著《花笺传》。《花笺传》是越南文坛一部极佳的爱情作品,通过描写爱情故事来展现当时封建制度统治下的道德思想、严格的家长制以及封建社会中的理想女性形象。

《花笺传》凭借自身浓郁的抒情气息及独特的文学艺术魅力,被我国著名的越南研究专家陈玉龙先生称为“越南四大奇书”之一,同时也被广西民族大学著名的东南亚文学研究者刘志强教授列为越南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是中越文化互相传播交流的成果。在这类才子佳人作品中,作者本身想要体现的思想内容、社会现象、文化取向等都通过“才子佳人”这一特定形式来表现和阐发,它们反映的是一种传统的封建道德思想束缚之下的婚恋文化,是讴歌爱情的才子佳人作品,在越南古代的情爱文学中占有较高的地位。

阮辉似的《花笺传》虽然采用了中国弹词唱本《花笺记》的题材,但作品的完成绝非一味地硬译及简单的移植,在情节、内容上二者虽有相似之处,但在人物的思想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刻画方面却不尽相同。《花笺传》采用了越南本土所特有的“六八体”诗歌的写作形式进行再创作,将越南本土文学的艺术特色体现得淋漓尽致,已成为越南文学界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文学名著。

作为越南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花笺传》传承了越南文学传统,细致而多方面地刻画人物性格;生动而完整地叙述故事情节,充分、多方面地展现人物活动的环境,在反映越南人民的生活、审美、思想、小说文体及叙事艺术等诸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总结它的艺术价值及在越南文坛的文学地位,对进一步研究越南文学,研究中国文学对异质文化的影响以及异质文化对中国文学的理解、吸收和再创作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总之,第八才子书《花笺记》在中国文学史上近乎处于默默无闻的地位,而阮辉似的《花笺传》在越南文学史上却享有很高的地位,在越南古典文学中独占鳌头,已成为一份珍贵的文学遗产,对越南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4]同时,作为越南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的“六八体诗”《花笺传》还被译成多个国家的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在世界文坛上也占有很高的地位。

三、结语

《花笺传》最终采用的文学样式是越南的“六八体”诗,所以整个故事的框架更显凝练精悍,语言更是精雕细琢,结构更紧凑,更具有艺术审美情趣。深入分析取自中国题材的越南文学作品的民族特色及其艺术价值,可让学者更深刻地理解深受中国文学影响的越南文学史,从而推进中越两国文学的交流。从第八才子书《花笺记》在越南的传播及其影响,我们可看出作品的传播对异质文化的影响,对于增进两国文学领域的交流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越南文学创作
我们需要文学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一墙之隔》创作谈
越南百里“银滩”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我与文学三十年
“凯萨娜”侵袭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