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的历史课堂教学范式

2018-03-06汤永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

汤永成

摘 要 “互联网+”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以学科核心素养组织教学内容,以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环境,以学科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发展作为教学评价的基本点,进而可以形成“互联网+”时代的历史课堂基本范式。本文所述是我们近年开展的一个项目的实验研究,通过信息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倡导并努力实现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开放性、选择性、探究性、体验性,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历史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历史思维能力的养成、历史借鉴功能的达成。

关键词 “互联网+” 历史学科实验室 课堂范式

教育应该而且必须与所处时代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该时代的学生,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科技特征之一,“互联网+”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供给方式,我们应该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学生学习。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一场深刻革命,平等民主、开放包容是“互联网+”时代的文化特质,“互联网+”时代历史课堂教学范式就是坚持民主平等,尊重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资源,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开放性、选择性、探究性、交互性、合作性、深度性、混合性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我们学校现有的历史学科实验室,在学习资源的开放性、选择性,学习过程的探究性、交互性、合作性、混合性(线上线下、课堂内外),数据分析的专业性、深度性等方面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课堂范式

根据库恩的范式理论:“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和模式。”我们在融合教育理念、学习方式、学科素养等各种核心元素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基于历史学实验室的历史课堂教学范式,主要分三个环节。

1.目标情境中的学习:技术环境,学习资源

“互联网等技术可以将学生带入现实的研究现场,方便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历史问题,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进而生成实践性的历史智慧。”[1]我们为学生“互联网+”学习提供网络技术环境和开放的学习资源:(1)学习网站,学习网站有推荐网站和自建网站;(2)微课程,为学生提供碎片化的学习资源,包括微课程、微视频;(3)历史学科实验室,则提供历史解密、历史场景、历史地图、历史视频、研究性学习、历史器物、历史练习、历史书籍、历史人物九个模块供学生选择学习。以辛亥革命为例,学生可以通过游戏、视频、图片、文字、地图等多种媒体完成对辛亥革命的初步学习。

2.问题情境中的学习:生成问题,引导学习

问题学习,“从本质上说是对行为主义应试教育课堂的一种颠覆。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知识观,同传统的教学比较起来,其具有真实问题与自生学习、协同学习与信息网络、自我变革与支援模式的优势与特色”[2]。学生在目标情境学习过程中提炼核心问题,然后通过问题引导来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

以辛亥革命为例,学生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提炼出的问题有:辛亥革命是怎样发生的?如何评价辛亥革命过程中的人物和事件?“对历史事实的好奇、新旧知识衔接的迷惑、观点输出的困顿……诸如此类,都是历史课堂问题的源头活水。”[3]这些问题的生成来自学生目标情境学习中的好奇和困惑,问题的内容符合历史课程标准,问题的价值有利于学生发展。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利用历史学科实验室平台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每个学生通过电脑登陆软件平台后,阅读平台软件所提供的文字、图片及影视资料,参与学习平台中的相关游戏软件,实景体验历史、探究历史。学习完成后,学生在退出登陆之前需要把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数据上传到学习平台终端。

3.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形成数据,提炼升华

实际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体现在三个学习环节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只不过到了第三个环节我们通过平台有了学生学习的具体数据,我们不仅有学生做题的结果数据,更重要的是还有学生学习行为与过程的数据,而正是这些行为和过程的数据能够体现学生的不同兴趣和价值取向。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在“互联网+”历史课堂中,教师基于学生学习状况的数据进行分析,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结果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价值取向、情感倾向、差异化行为、创新点等进行分析和点评;对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关注的重点问题进行讨论和辩论;对学生探究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历史学科能力进行总结和提升。

二、数据分析

1.从数据中可以了解学生态度

从历史学科实验室软件中的“问题思考”和“历史场景”的数据可以了解学生的态度。表1是辛亥革命一课中一个问题思考及学生选择的数据。

问题思考:辛亥革命中倡导断发易服,导致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对此你如何看待?

A.断发易服代表了当时世界前进的方向,即使阻力再大,也要强力推行

B.辫子是满族统治中国的象征,提出这种措施肯定会增加反对力量,可以先从其他方面入手,待他日时机成熟再改也不迟

C.辫子和衣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不仅不应该废除,反而要保留

数据分析:对“断发易服”可能會招致保守派强烈反对的评价,学生并没有选择“阻力再大也要强力推行”,而是大部分选择了“辫子是满清统治中国的象征,提出这个措施肯定会招致保守派强烈反对,可以先从其他方面入手,待他日时机成熟再改不迟”,这样的选择显得比较理性务实。

“教师让师生共同置身于创设的特定的历史情境中,通过掀起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深刻剖析特定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唤起学生响应的情感。”[4]“历史学科实验室”的历史场景模块以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时代之中,成为那个时代的人,参加到那个时代的历史事件中去,学生在事件中将面临许多问题选择,这些历史场景的问题选项也可以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表2(见下页)是辛亥革命一课历史场景的问题选项及学生选择的数据。endprint

当你来到清朝末年,作为辛亥革命前夕的人,现在你有机会参与下列两件事情,你想参与哪个?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选择戊戌变法或者义和团运动,那么你接下来都将会面临新的不同的选择。

数据分析:教师掌握了这些数据之后,可以就上述数据提问学生各项选择的理由,尤其是分歧比较大的问题要重点讨论。如学生对于“面对妻儿,你是否坚持为国为民慷慨赴死?”这个问题时有一定的分歧,选择“待他日东山再起”比“慷慨赴死”要多。学生在讨论时说,没有选择“慷慨赴死”并不是怕死、没有英雄情结,而是选择“待他日东山再起”更加有利于事件向好的方向发展,更加有利于推动历史的前进。又如在面对“作为清朝一名县官,面对洋人要求处理义和团暴民,你会如何抉择?”这个问题时,学生的选择分歧也比较大。在讨论过程中,主张不处理义和团的学生对洋人说:不知道贵国当年打我大清的时候,是否也想过那是暴行呢?而反方却说如果不懲治义和团暴民,那么我们和受到我们谴责的当年的洋人暴行又有什么区别?在世界近代化的潮流过程中,我们要按照法律来处理问题,等等。不同选择的背后,体现的是不同的价值观。

2.从数据中可以了解学生兴趣点

我们发现学生更关注的人物是汪精卫、蔡锷,最关注的事件是保路运动。

3.从数据中可以了解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

可以从“习题解析”“历史解密”等模块数据中了解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

数据的分析和运用,相比过去教师完全依据自己的主观经验对学生进行教学与评价而言,已跨出了巨大的一步——这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史学家必须在自己的心灵中重演过去,这是柯林伍德历史哲学中的核心理念。基于历史学科实验室的“互联网+”的历史课堂学习,正好为历史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复活”历史、重演过去的平台。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力支持了学生的个性化探究学习,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研究教学理论、掌握信息技术,从而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

三、范式价值

如何借助互联网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让教师清楚洞悉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用最适宜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历史学科实验室课程的研发是通过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的融合,为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模式各个方面带来转变,真正做到每一堂课都是根据学生兴趣、认真能力开展的,是具有着强大的数据支撑的。”[5]“历史学科素养涵盖了历史基础知识、历史学科核心技能、历史学科思维方法、基本的历史观、历史学科思维品质等多方面的内涵。”[6]“互联网+”时代的历史课堂教学范式以学科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发展作为教学评价的基本点,融合大数据分析的理念,大量采集学生在课堂学习产生的过程性数据,通过数据挖掘与分析,为教师实时推送教学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历史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历史思维能力的养成、历史借鉴功能的达成。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过:“故欲知其国民对国家有深厚之爱情,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以往历史有深厚的认识。”[7]历史教育是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互联网+”时代的历史课堂教学范式加强了历史学科知识与生活世界的广泛联系,展开历史知识的发生过程,创设学生历史自主学习的时空,发展了学生的潜能,充分彰显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学生可以学会从历史资料中寻找历史结论,从历史事件中寻找历史启示,从历史人物中寻找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 赵士祥.信息技术融合视角下的历史教学方式变革[J].历史教学,2017(1).

[2] 钟启泉.问题学习:新世纪的学习方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6(9).

[3] 杨静.优化问题,提升课堂效力[J].历史教学问题,2016(5).

[4] 刘克明.历史教学中情感价值观目标的实践研究[J].历史教学问题,2012(6).

[5] 许中华.互联网+背景下的历史学科体验室创设[J].教学与管理,2017(2).

[6] 陈志刚.学科素养含义辨析[J].历史教学,2016(13).

[7] 钱穆.国史大纲·引论[M].台北:商务印书馆,1979.

【责任编辑 郑雪凌】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