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德育的目标精细化与实践序列化

2018-03-06张巧爱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德育实践细化平台

张巧爱

摘 要 学校德育“假大空”现象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诟病。究其根源,学校德育“假大空”主要是德育目标不够细化、德育实践不够系统造成的。学校德育的目标精细化与实践序列化策略的理念就是针对德育“假大空”现象提出的。首先是结合学校实际细化德育目标,然后是基于学校课堂教学平台、仪式教育平台和活动教育平台等进行序列化的德育实践。

关键词 德育 德育目标 德育实践 细化 平台

德育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学而言,其目标显得抽象而宽泛,虽然有基础教育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但这只从基础层面对德育提出了要求,更多的德育要求是从教育管理角度提出的。学校德育缺乏教育针对性,德育活动设置与学生生活距离太远以及德育活动形式化、德育目标宽泛化倾向已经让学校德育逐渐丧失其教育功能,基于此,提出学校德育目标精细化和實践序列化的策略,通过细化德育目标,以多平台的德育实践实现德育的现实应对和德育理论的内化,其重心在德育目标的细化和层次化以及多层面德育实践平台的构建。

一、学校德育目标的精细化策略

学校德育目标的精细化策略是指根据学校实际细化德育目标、形成学校德育特色的一种德育策略。不同学段、不同学校的学情不同,学校办学的要求不同,对学生的德育目标达成要求也不同。因此,首先是研究学校具体情况,根据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学校特色确定需要实践的德育目标,当然对学生的基础德育要求是所有学校都需要考虑的德育目标。如果学校的特色是养成教育,那么可以借助养成教育实践设置合理目标。如以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为目标形成德育体系。学校的德育计划就可明确列出培养学生八个好习惯:读好书、说好话、做好操、扫好地、吃好饭、走好路、放好物、睡好觉。并且将这几个德育要求细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德育目标。“读好书”要求“遵守课堂纪律、尊敬老师、尊重读书环境”;“说好话”要求“礼貌地说话、得体地说话、说尊重别人的话”;“做好操”要求“做对动作,踏准节奏,注重整体美”;“扫好地”要求“负责、认真、洁净”;“吃好饭”要求“节约、尊重、互助”;“走好路”要求“礼让、互助、呈现青春”;“放好物”要求“整洁、美观、大方”;“睡好觉”要求“干净上床、安静睡觉、按时作息”。德育目标的精细化策略还需要研究学情,不同时代的学生对德育的理解和所受的道德影响不一,不同时代对学生德育目标的设置也应该有所区别。如某校地处山区,其学生多是山区孩子,学生淳朴善良,并且每周要回一次家。学校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借助家庭设计德育目标,设计了“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的德育评价模式,其中“在家做个好孩子”部分由家长填写,“在校做个好学生”部分由班主任老师填写,每周家校沟通一次,对学生的道德品行进行及时评价。这种德育评价模式将德育融入学生的生活习惯培养之中,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并有利于评价具体化,主要解决德育目标“大”的问题。

二、学校德育实践的序列化策略

1.基于课堂教学平台实践德育

借助课堂教学平台达成德育目标的主要方法是德育学科渗透点的设计,即将细化的德育目标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首先研究学科渗透的方法,比如语文学科教学可以通过主题探究和人物评价等渗透德育目标,数学学科教学可以通过数学史介绍和数学家评价渗透德育目标,英语学科教学可以通过英语情景设置、英语文化思辨渗透德育目标,理化生学科教学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和学生学科生活体验渗透德育目标等。其次是将学科渗透制度化、策略化。制度化是从学校要求的层面提出的,即作为学校把学科渗透当作教学任务完成的一种手段督促教师进行学科渗透,可以通过备课检查手段检查德育学科渗透,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抽查检查学科渗透,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学生的方式检查教师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情况。策略化是从德育学科渗透的方法层面提出的,即将细化的学校德育目标分散到各学科教学中,由学科教研组或年级组将学校要求渗透的德育与学科教学中可以渗透德育的章节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学科渗透体系。最后是形成学科渗透德育评价体系,即将学科渗透德育纳入评价体系,包括教师学科渗透德育评价和学生学科道德认知评价。教师学科渗透德育评价可以从是否在要求的章节进行渗透,渗透的方法是否艺术,渗透效果是否好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是否渗透较好检测和评价,渗透方法是否艺术和是否有渗透效果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可以通过调查学生或学生学科渗透德育评测进行检测和评价。比如可以设计一个表格:包括备课目标设计中有德育目标渗透给一定分值,课堂环节中有德育目标渗透的给一定分值,课堂环节德育目标渗透与章节点自然融入给较高分值,生硬讲解给较低分值,只有目标而教学环节中未出现不给分值等;学生学科道德认知评价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试卷测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2.基于学校仪式平台实践德育

所谓仪式平台是指不管哪一类学校哪一层次的学校都会举行一些仪式用以教育学生,这种基于举行仪式而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平台就是学校教育的仪式平台。学校教育的仪式平台通常包括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散学典礼等,有些学校还有入队仪式、入团仪式、入党仪式等。借助仪式平台实践“德育点”的关键是加强系统规划,强调系列渗透。升旗仪式渗透德育可以将德育目标呈系列地融入“国旗下的讲话”中。多数学校的升旗仪式都选择在周一。周一是一周之初,从德育角度看,这正好是指出一周德育实践的恰当时机。首先回顾上周德育目标达成情况和公布德育评比结果,在此基础上确立当周需要达成的德育目标,并将此目标融入“国旗下的讲话”里,然后通过“讲话”将德育目标达成的要求与规范阐述清楚,最后是提出检测方式和评价标准。这种借助升旗仪式的德育渗透有要求、有规范,使德育目标细化、具体化,德育目标的达成呈序列化。以“八好习惯”的德育目标为例,每两周可侧重一个好习惯,如开学前两周侧重于“读好书”,在升旗仪式里的“国旗下的讲话”中,先指出本周及下周的德育重点是“读好书”,接着阐述“读好书”的意义,然后提出“读好书”的要求是“遵守课堂纪律、尊敬老师、尊重读书环境”,并对“遵守课堂纪律、尊敬老师、尊重读书环境”的规范细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指标,最后是将细化的指标打印分发到班级张贴,到了第二周的“国旗下讲话”中,对各班级实践德育目标的情况作一简评,并对当周提出指导性要求。这种借助“升旗仪式”呈序列的实践德育,就整学期或整个学段而言是一个德育体系,通过精细化、序列化的设计可以解决德育目标“假大空”的问题,也可以提升德育实践效果,使德育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优良品德的教育形式。开学典礼渗透德育,可以充分利用开学典礼在一学期的奠基作用,提出本期德育目标,并指出实践本期德育目标的方法及评价方式,可以使全校师生对本期德育目标有明确的认识,做到德育实践有的放矢,同时可以让全校师生有一个充分的准备,为本期德育实践奠定基础。散学典礼中的德育渗透主要是对本期德育目标实践的总结,通过评价奖惩的方式对本期德育目标达成的情况作一总结。总之,通过仪式平台渗透德育,首先要对本期或本学年或本学段的德育进行目标细化、序列化,然后是将所要举行的仪式进行统筹规划,找准仪式平台与德育目标的契合点,注重渗透的可操作性,最后结合仪式合理渗透德育,达成德育目标。endprint

3.基于学校活动平台实践德育

所谓活动平台就是学校借助一些活动安排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平台,如纪念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关爱当地老年人活动等。借助活动平台的德育实践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借助活动平台专题化渗透德育,二是借助活动平台整体检验德育目标完成情况。借助活动平台专题化渗透德育,首先要明确活动的主题,如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的主题可以设计为“爱国”,也可以设计为“团结”等;其次是要结合主题明确需要渗透的德育,如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如果基于“爱国爱家”这一主题可以渗透“团结、互助、爱国、爱校”等德育点;第三是选准渗透契机,如“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中“团结、互助、爱国、爱校”等德育点渗透可借助运动前的口号宣传渗透,可借助活动开始前的讲话提出德育要求,可以借助集体活动引导学生展示“团结互助”精神,可以借助对主题的小结宣讲“爱国爱校”的意义等;最后是检验渗透效果,可以通过活动结束后的总结对德育渗透效果进行检验,可以通过颁发精神文明奖、道德风尚奖等手段表彰个人或集体,借助道德风尚的评比检验此次活动中的德育渗透效果。

借助活动平台整体检验德育目标完成情况的活动设置目的就是德育效果检验,活动形式是学生实践。学校可以按学期或按学段整体规划此类活动,对“德育点”的完成情况进行检验,也可以针对某一段时间德育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验。具体到德育活动检验实践中,首先,对此活动中需要检验的德育目标进行明确。其次,在活动计划中融入。再次,是设定具体的活动实践过程中的考察与评价指标。最后,是在活动小结中进行评价与反思。例如“关爱老年人”的德育实践活动设计规划。首先明确这次德育实践活动检验的德育目标为“体贴老人、尊敬老人、理解老人、帮助老人”,然后设计相关的活动如“与老人谈心、认真倾听老人说话的谈话活动,帮助老人整理衣物、考虑老人取用方便的老人衣物整理活动等”,并将这些活动写入德育实践活动计划,然后就是设定活动考察与评价指标,如“与老人谈话是否得体,与老人谈话是否面带微笑,是否认真倾听老人说话,给老人整理衣物时是否认真,给老人整理衣物时是否考虑了老人的取用方便,给老人整理衣物时是否主动,帮助老人清扫的居所是否干净无死角,帮助老人清扫居所是否嫌脏嫌累,帮助老人端水倒茶是否体贴等”,最后在活动小结中给出评价,写入学生的德育档案里。当然这个德育评价要求具体真实,不能笼统地评价,这样才会引导学生将道德内化为自己自发的行为习惯。如“与老人相处,能尊敬老人,考虑老人所需,做力所能及的事;帮助老人时能主动积极,不怕脏不怕累,是一个关心老人、尊敬老人的好学生”,这样的评语针对具体实践,评价时针对具体的活动表现评价,不夸大、不乱用评价语。

参考文献

[1] 鲁洁.边缘化外在化知识化——道德教育的现代综合症[J].中国德育,2006(9).

[2] 冯婉桢,檀传宝.改革开放30年的中小学德育政策[J].中国教育学刊,2008(12).

[3] 叶飞,檀传宝.改革开放30年德育理论发展脉络探析[J].教育研究,2009(1).

[4] 马鼎鑫.高校“知行合一”的德育教育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4.

[5] 王阳根.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少年德育实效性研究[D].温州:温州大学,2013.

[6] 鲁洁.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學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3).

【责任编辑 王 颖】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实践细化平台
在融入乡村振兴中细化文明实践
论初中英语教研工作中的“细”与“实”
网络平台支持《教育技术学》公共课实验教学模式构建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用心沟通 用情呵护
大学生模拟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建设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院校德育实践科学路径研究
系统论视阈下德育实践载体的选择与优化
基于分区梯度的医学图像边缘检测算法
德育实践的三大形态及其教育意蕴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