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从对比修辞谈教考关系的处理

2018-03-06邓木辉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

摘 要 用高考大纲决定课程取舍、确定教学内容、以考定教、唯考是从,这样的认识及做法弊端多多。勿用考纲代课标,唯考是从不应该。应恢复正常的教考关系,让教学回归常态,让考试回归应然,让课标全面施行,让课改有效进行,使学生素养全面提升。

关键词 课程标准 高考大纲 教考关系

对比是不是修辞手法?如果是,对比修辞该不该纳入教学内容?这引起同行的热烈讨论。对此,笔者写过一篇文章表达这样一些看法:从修辞的定义,从《现代汉语》教材的有关内容看,从高考复习资料的有关内容看,从百度百科等关于“修辞”的解释及举例看,对比都是修辞手法;从教学依据及如何处理教考关系看,从是否有用、是否可学的角度看,对比修辞都应纳入教学内容。然而,有人有不同看法:即便对比在修辞学科中是修辞手法,但因高考大纲所列的9种修辞手法中没有对比,故不应该将对比修辞纳入教学内容。笔者认为,这种用高考大纲决定课程取舍、确定教学内容、以考定教、唯考是从的做法是错误的,不能用考纲代课标。

一、唯考是从缘于对课程依据的错误理解

以考定教、唯考是从的践行者认为高考大纲是课程的主要依据,因而用高考大纲决定课程取舍、确定教学内容。他们认为:“课程内容是决定课程‘教什么与‘不教什么的原则与依据,一般呈现在课程标准、考试说明、阅卷评分标准等官方文件中。”在这里,他们虽然也认为课程标准是“呈现课程内容”“决定课程‘教什么与‘不教什么的原则与依据”,但同时认为“考试说明、阅卷评分标准等”也是“决定课程‘教什么与‘不教什么的原则与依据”。其实,这样的认识不完全正确。常识告诉我们:《课程标准》是国家关于课程开设和教学内容的纲领性文件,是课程开设和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而高考大纲及高考阅卷评分标准是为高考选拔性考试而制定的,它们从属于高考选拔的系统,不是《课程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高考大纲及高考阅卷评分标准是《课程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课程标准》为何不将其列入?虽然高考教学要落实高考大纲,但高中教学毕竟不是也不应该是高考教学!高考教学,只是且只应该是高中教学的部分内容,远远不是且不应该是高中教学的全部内容!甚至可以说,高考成绩只是且只应该是落实课标、正常教学的副产品,因为,全面落实了课标,全面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不愁学生做不好高考题。因此,课程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而不是高考大纲、考试说明与阅卷评分标准,因为考试内容远远小于教学内容,因为课程内容远远大于考试内容。

退一步说,即便高考大纲、考试说明与阅卷评分标准可以作为课程的主要依据,那么,有哪一份高考大纲、考试说明与阅卷评分标准清晰而全面地规定了课程内容,以致我们必须唯考是从,不能越雷池半步呢?有哪一份高考大纲、考试说明与阅卷评分标准清晰而全面地列出了“该教什么”的“内容清单”,以致我们必须唯考是从,不能越雷池半步呢?没有!没规定的怎么办?靠自己开发课程补充内容!有人认为对比修辞只是学科内容而不是课程内容,那么,真有那么一份清晰而全面地列出了教学内容,以致我们必须严格遵守,不能越雷池半步的“课程内容清单”吗?没有!因为,课程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是国家关于课程开设与教学内容的纲领性文件,只能对教学内容作原则性规定,不能也不必有具体的规定与列举。如:关于文字、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课程标准》没有具体列举,只在“附录”部分的“选修课程举例”之“课程举例六:语言文字专题”谈到:“可以设置文字、语法、修辞、逻辑、普通话与方言等方面的专题,阅读相关论著,了解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联系实际问题进行探究。……类似课程,如汉字专题、语法专题、修辞专题、逻辑专题、普通话与方言等。”可见,《课程标准》只是笼统地谈到要设置文字、语法、修辞、逻辑等专题探究文字、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没有具体地談到要探究哪些文字、语法、修辞、逻辑等具体知识。《课程标准》没有具体规定与列举,怎么办?可以不教不学?不可以!因为《课程标准》要求“设置文字、语法、修辞、逻辑、普通话与方言等方面的专题,阅读相关论著,了解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联系实际问题进行探究”。《课程标准》的这种纲领性与原则性规定,决定了教师需自主开发课程、补充教学内容,且给教师自主开发课程、补充教学内容提供了巨大的平台与空间。要求教学、探究、掌握的东西还很多,不止一个对比修辞!当然,《课程标准》有概括性要求而无具体列举,需教师自主开发课程、补充教学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越多越好,而要遵守“有用、可学”之原则。这些,笔者在拙文《对比修辞该不该纳入教学内容——从对比的讨论看如何处理教考关系》中已详细谈及,不再赘述。《课程标准》的规定明明白白,不按《课程标准》的规定开发课程、补充内容,只按高考大纲、考试说明及阅卷评分标准选取内容,以考定教,唯考是从,依据失当,极为不妥。

二、唯考是从缘于对教考关系的错误理解

用高考大纲、考试说明及阅卷评分标准决定课程取舍,确定教学内容,以考定教,唯考是从,还缘于对教考关系的错误理解,将本应是“教什么——考什么”的顺序颠倒为“考什么——教什么”,且不考什么就不教什么。无可否认,考试对教学有诊断、发现、导向、激励等作用,但这些作用应在正常的教考关系下发挥。正常的教考关系应该是:在认真执行《课程标准》、认真处理教材的前提下“教什么——考什么”。

应该“教什么”?毫无疑问,教师应该按照《课程标准》及教材的要求,着眼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无论必修选修,无论考与不考,都全面地教,都要求和引导学生全面地学。比如,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迄今为止的考查形式和考查要求,对听与说的考查始终薄弱甚至空白;即便如此,正常的教学也不应轻视听说甚至舍弃听说;再如,为落实《课程标准》“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无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无论是高考内容还是非高考内容,教师都应同等重视认真教学,确保学生夯实基础,并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平台;而且,对《课程标准》有要求而暂时没有相应教材的内容,如以上谈到的文字、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教师也应尽可能全面地开发课程,适当地补充内容,而不能局限于考纲。endprint

应该“考什么”?理想的状态是,凡“教”的内容都能够“考”且应该“考”。但事实上,不少“教”的内容不能“考”且不应“考”,或者说,至少目前还不能“考”。比如对听说能力的考查与评价,不要说研究课程和考试的专家,就是一般教师,多年前就发现对听与说的考查十分欠缺,但为何这一欠缺至今仍然存在?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可考”,准确地说,在现有模式和条件下“不可考”。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也类似。全国卷曾经单独设题考语音、文字、标点、词语等,曾经有30多个小题,现在不再单独设题考语音、文字、标点、词语等,小题数也由30多个减少为20多个。毫无疑问,之所以精简内容,这在命题专家看来,有的内容“不应考”“不必考”。退一步说,即便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应该考可以考,但一张试卷的容量有限,不可能包罗万象全面考查。因此,无论何时何地,高考内容仅仅是教学内容的一小部分,换句话说,教学内容远远大于高考内容。这决定了高考只能选择那些最重要且能够考的教学内容进行考查。正常的教考关系是“教什么——考什么”,“教”在先“考”在后,该教的全面教,不拘泥于考,不以考定教。明白了正常的教考关系,不应本末倒置,将教考关系庸俗化为“考什么——教什么”。因为,顺序颠倒,以考定教,唯考是从,窄化教学内容,扭曲教考关系,助推应试盛行,妨碍学生全面发展……

三、唯考是从的弊端

1.窄化教学内容

为全面落实《课程标准》,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按应然要求,教师本应考与不考都要教,必修选修都要教,不仅要教好统编教材,教好国家课程,对《课程标准》有要求而暂无教材的文字、语法、修辞、逻辑等设置专题,开发课程,增补内容,而且要编写校本教材,开发校本课程,教好校本课程,教学内容可谓丰富多彩。而如果以考定教,唯考是从,就会大大窄化教学内容。

2.扭曲教考关系

正常的教考关系本应是“教什么——考什么”,先教后考,以教定考,以考查教,以考补教。尽管考对于教具有检测、反馈、督促、补救等作用,但应该看到,在正常的教考关系中,教处于先行、主导、决定、支配的地位,考处于后续、服务、被决定、被支配的地位;而且,教不拘泥于考,因为教的内容远远多于考的内容,且有的内容不可考不必考。而唯考是从颠倒了正常的教考关系,将“教什么——考什么”庸俗化为“考什么——教什么”,从而导致不考什么就不教什么。正常的教考关系被扭曲颠倒,顺序一变,性质大变:以教定考变为以考定教,考的检测、反馈、督促等作用变为导向、牵引、规定等作用,考的后续、服务、被决定、被支配地位变为先行、主导、决定、支配的地位,教不拘泥于考变为教必须服从考且唯考是从,教大于考变为教等于考。如此,必然导致学生能力的畸形发展。

3.助推应试盛行

教学离不开考试,正常的考试对教学有检测、反馈、督促、补救等作用。正常的考试十分必要,适当的应试无可厚非。但疯狂应试扭曲人性,祸害无穷,极不应该。毋庸讳言,目前的应试十分严重且愈演愈烈!一些学校将题海战术和时间利用搞到极致,这种现象、原因及危害,笔者在拙文《疯狂应试当休矣》中详细谈及,此不赘述。疯狂应试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一个重要原因是以考定教,唯考是从。因为考试大纲规定了具体的考点,且题型多年不变,方便商人按考点编写资料、命制试题,方便教师按考点进行教学、处理资料、搞题海战术,致使教学枯燥无味、苦不堪言。对此,笔者曾呼吁取消《考试说明》,变换考试题型,使考试不那么有“规律”,主张按课标教学,使教学回归常态,该教什么教什么。

4.导致教学尴尬

或许有人会说:我们只是高三才为落实考纲以考定教,高一高二是该教什么教什么,不拘泥于考纲,不搞以考定教、唯考是从的。即便如此,也会有自相矛盾的尴尬。比如:如果不拘泥于考纲,平时的教学是可以对“超纲”的一些知识适当补充、引导鉴赏、要求掌握的,如考纲要求掌握的9种修辞手法之外的其他修辞,如考纲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之外的其他文言实词,如考纲要求掌握的宾语前置之外的其他倒装句式……但到了高三就以考定教、唯考是从,不允许涉及考纲之外的知识甚至不承认考纲之外的知识,万一学生问到了高一高二学过而高三有所疑惑的“超纲”知识,老师该怎样面对怎样回答?该怎样自圆其说避免尴尬?类似这些问题都应引起我们重视。

5.妨碍学生全面发展

无可否认,以考定教、唯考是从对提高应试成绩十分有效,但会导致学生畸形发展,妨碍学生全面发展。150分的高考语文总分,学生一般能考100左右,高的130分左右,很少有不及格的,平均成绩远远超出数理化英等学科。表面上这个成绩是好看的,但扪心自问,我们训练考上211与985的优生,书面表达上是否准确规范,事实不尽如人意。以考定教、唯考是从的应试成绩不能反映学生真实的语文素养。

现在,单纯讨论对比修辞该不该纳入教学内容已经意义不大,值得探讨的是背后隐藏的认识与理念。高考大纲存在,落实考点是必要的,但仅仅落实考点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会将高中教育庸俗化为高考教育。因此,笔者呼吁:勿用考纲代课标!应恢复正常的教考关系,让教学回归常态,让考试回归应然,让课标全面施行,让课改有效进行,使学生素养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邓木辉.对比修辞该不该纳入教学内容——从对比的讨论看如何处理教考关系[J].教学月刊:语文教学版,2016(9).

[2] 张悦群.学科与课程:不可混为一谈——兼论“对比”在语文教学中不能看作“修辞手法”[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旬刊,2016(12).

[3] 郭根福.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分析·高中语文[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 邓木辉.高中语文选修课现状透视及改进建议[J].教学与管理,2015(6).

[5] 邓木辉.疯狂应试当休矣[N].大家教育周刊,2014(27-28).

[6] 鄧木辉.新课改呼唤高考语文题型[J].教学与管理,2007(5).

【责任编辑 关燕云】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及部分学科课程标准解读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通知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教育部出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
由两个等差数列的公共项组成的新数列问题
关注课堂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