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迷失”的小组合作学习

2018-03-05王月琴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解决方法合作学习

王月琴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审视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却很难看到真正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取而代之的是热闹非凡的、自由自在的、华而不实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解决这种现象,让小组合作学习回归正道。

[关键词]合作学习 亂象 解决方法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好多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新课程理念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意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

何为小组合作学习呢?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形式的前提下,对学生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型学习。教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良好的、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合作学习的成功感,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审视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却很难看到真正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取而代之的是已经面目全非的小组合作学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热闹非凡”的小组合作

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个人自主学习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个体能自主解决的浅显问题,是不宜“兴师动众”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但是,一些教师缺乏教学目的性和针对性,滥用小组合作学习,营造出课堂上的“热闹非凡”。有一次听课,教师执教《雨点》一课,学生自读课文后,老师提问:“雨点落到了哪些地方?”话音刚落,就有很多小手举了起来。可老师偏偏说:“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于是,几十张小嘴便说了个没完没了,课堂气氛极其活跃,甚至有些停不下来,浪费了很多时间,导致后面的写字时间大打折扣。其实这个小问题,学生们在读过课文后基本都能说出答案,只需找几个学生回答即可,又有效又节省时间。这种热闹的课堂看似活跃,其实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教学效果也不好,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表象,流于形式。

二、“自由自在”的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应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合理分组,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主体性,这样有利于形成集体智慧。合作中参与学习的学生要独立思考,要共同探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成共识,达到学习讨论的目的。但在课堂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们七嘴八舌讨论起来,教师则若无其事地在教室里踱来踱去,当起了“甩手先生”,小组里你一言我一语。有的小组里一个学生说什么,其他学生就说什么,人云亦云;有的小组里只有成绩好的学生在说,学习差的学生则不听不说,自己玩自己的,似乎与讨论无关……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表面上看起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积极性高,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实际上是一种“自由化”的现象。这种“自由化”和教师有很大的关系,在合作学习环境中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及时捕捉和激励学生讨论回答中的闪光点,避免出现这种自由散漫的现象。

三、“华而不实”的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有一些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学习,许多学生仅仅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地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有的组甚至在为谁记录谁发言而争论不休,根本没有开展切实地讨论,更谈不上有效了,教学目标不能达到,教学任务完不成,这时候,教师就只能硬这头皮往下教。还有些教师在学生讨论后,不安排学生进行成果交流、展示,仍然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那么先前的小组合作学习还有什么意义?很明显,这些现象在课改的背景下有“追星”的嫌疑,追求形式上的合作,没有任何价值,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合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信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的是: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双基”,又要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方法,获得情感与价值的体验,同时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改变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因此,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真正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一、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并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当学生人人都想参与的时候,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当学生急需要与人沟通的时候,可以安排合作学习;当学习需要协作完成的时候,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当学生遇到困难需要及时帮助时,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二、教给有效的合作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方法上难免有些不适应,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是学生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缺乏合作学习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首先,要帮助学生在小组内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要求小组成员承担个人责任,相互支持、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其次,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主要包括独立思考的习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学生只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

三、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活动。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此外,还要为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否则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学生们的思维火花得到不断的碰撞,让课堂更加精彩,繁花似锦。

新课程倡导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它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也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作为一线的教师,更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组织学生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来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让我们正确运用好这一学习方式,不要再让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让迷失的小组合作学习回归正道,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吧!endprint

猜你喜欢

解决方法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农村移动网络覆盖探讨
针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