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寓教于乐”回归体育课堂

2018-03-05李红玉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寓教于乐体育课堂兴趣

李红玉

[摘要]快乐体育教学以发展学生个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主。这是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需求。在新时期,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是学生对体育课的期望,“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正是改变了传统的讲授式、单向传授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间互动、互助、互学的过程。

[关键词]体育课堂 兴趣 游戏 寓教于乐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小学生更是爱玩,在教室里坐了一两个小时,非常期待能走出课堂,在校园里表现自己的天性。这样一来,体育课便承载了孩子们的许多期望,上好体育课更是对教师的要求,如何让学生在体育课中不仅玩好,而且能学好呢?笔者觉得“寓教于乐”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首先要明确体育课的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感到不是一种负担,能够在体育的学习中感到欢乐。通过学习体育的方法、手段,提高自己的体育能力,锻炼自己顽强的毅力和良好的心理品格。在本研究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对25名中小学体育教育方面专家的调查,确立了小学生体育应着重培养的六个方面的能力及素质:

(1)运用体育的方法、手段,自觉锻炼的能力。

(2)学习体育技能的能力。

(3)在体育活动中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4)在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中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5)在体育活动中敢于竞争、拼搏的精神。

(6)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

这些方面的确定放弃了以前及现行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强调掌握体育技术,强调竞技体育及素质教育的一些不合理成分,而是从愉快体育教育的要求出发,结合儿童心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结合当前小学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从整体系统的观点来设计教学的思路,组织教材的内容,确定教学的方法。

具体如何在体育课堂实施愉快教育呢?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提高学生的兴趣

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就要给学生添点“兴”,要为学生的体育课“减负”。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进行了体育教学的改革——快乐式教学。快乐式教学模式就是要从传统的讲授式、单向传授式转变到启发和讨论式的教学模式上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间互动、互助、互学的过程。

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小学生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燥,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教师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在上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及体育教材的特点,采取课前语言引趣,挖掘教材非智力因素,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力求做到“趣味化”。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依赖和信任情感,教师应该利用他们的“童心”“童趣”“童语”“童行”去对学生导教导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从而能主动、积极地进行锻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心理上进行运动的“减负”,例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在初学集合排队时会互相拥挤,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甚至因为着急而大声喊叫。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把学生分成四路纵队并分别编成“小鸭子队”“小黄狗队”“小白兔队”“小花猫队”,还给每位学生都编成号。这样一来,学生从心理上乐意接受,再集合的时候,教师就说:“看哪一队的小动物能最先找到自己的家。”加上教师的表情,语言提示,可使学生进入角色。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专业素质训练丰富化

新奇的刺激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创造性地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富于变化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课堂上适度给学生“自主权”和“自由度”,让他们动脑筋,边想边练,去尝试、体验,并与同伴切磋琢磨,互相交流,逐渐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例如,上小学三年级课,内容是身体基本活动和武术,笔者将一组①过花桩、独木桥、爬竿②过软梯等和武术中的拳术、棍术组合起来,编成“上花果山”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边学边练,边唱边模仿,使学生们在想象中既学会了动作,又体验克服困难的精神,师生关系融洽,教学充满乐趣。

力量、速度、耐力练习一般是乏味的,单调的,学生可能会厌烦重复地跑、跳,这时可以尝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利用游戏和竞赛,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练习中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和小组长的带头作用,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特定情境中,担任他们向往和能展示自己特长与能力的角色。例如,“大鱼网”的游戏,学生初做会觉得有意思,再做就开始觉得单调,有些乏味,不再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为此,笔者把游戏改为“聪明的小鱼”,再精心设计场地。创设了“大海”的景象,跳箱作“礁石”,垫子作小鱼的家,还有水草、漁网,教师当渔夫,学生是在大海里自由自在的小鱼,并在游戏中启发他们通过大家的智慧,如何不被渔夫抓住,如何去救被抓住的小鱼。加上老师的表情动作,这种游戏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情绪色彩。虽然这是一个奔跑游戏,有一定强度,但在游戏中,学生的表情却是兴奋、欢快的,忘记了疲劳,练习形式活了,气氛也活了,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在收获中学,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发展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三、让体育课堂游戏化

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应该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在课堂上,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体育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体育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容易兴奋,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快乐体育教学以发展学生个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主。这是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需求。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充分地掌握教材内容,备好每一节课,要求教师有责任心,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利益、要求、兴趣出发,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要做到松紧适度,让学生充分地享受“减负”后的乐趣,让学生能够在玩中学到应该掌握的知识。

从教师个人自身出发,笔者认为构建和谐、愉悦的体育课堂,教师还需做到:

1.教师在上课之前调适情绪,给学生呈现乐观、阳光的形象。教师也会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如果将不良的情绪带人课堂,必定会影响教学,给课堂蒙上阴影。所以课前,教师首先要检查自己的情绪,发现有不良的情绪时,要理性地克服,及时地调适,带给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2.通过优美动听的语言感染学生。教师恰如其分的讲解对学生正确动作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运用优美动听的语言,对动作要领进行恰当地分解,让学生在倾听中感悟体育的内涵。

3.选取优美、整洁的场地。优美、整洁的活动场地能给人以美的感受,让人心情愉悦,从而增强探索的欲望。

4.在学生取得成绩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许;而当学生动作不到位或不成功时,教师要和颜悦色地指出问题所在,鼓励他们增强信心和克服困难。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让学生感受情的熏陶、爱的浸润、美的体验,让学生在快乐中提升成绩,在奋发中感受不足,在教师浓浓的期待中不断增强信心,努力进取。endprint

猜你喜欢

寓教于乐体育课堂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
谈体育课堂创设“和谐互动”的认识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寓教于乐”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