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云香蒙药方剂因子分析

2018-03-0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24期
关键词:黄水诃子决明子

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65

因子分析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多变量分析方法,主要是根据变量的相关性把变量分组,使得同组之间的变量相关性较高,不同组变量的相关性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这个基本结构称为公共因子。在数据分析中,一个样本通常会有很多变量来描述,而且这些变量之间往往有某种联系,因子分析把这种联系找出来,用更少的变量表示,能够帮助人们对复杂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从数据中找寻人们没有留意到的变量的隐藏关系,有利于人们对多维数据的理解[1]。白云香又称“查干古古勒”、“伯依嘎日”、“苏嘎日-毛都”,为金缕梅科植物凤香树(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的干燥树脂[2]。蒙医学认为白云香味苦、辛,性凉、燥、轻、锐;有燥脓及黄水,消肿,疗伤,止痛,解毒之功效。临床主要应用于痛风,痹病,黄水病,关节疼痛,疥癣,秃疮,白癜风,皮肤瘙痒等皮肤病及咽喉肿痛,乳腺炎等,是蒙医临床上应用较广的药物之一。笔者通过因子分析分析近现代蒙医药文献中明确记载含白云香方剂,发现方剂潜在的组方配伍规律,为白云香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数据依据。

1 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1.1 方剂收集 系统查阅了著于十六世纪至二十世纪中期的包括《秘诀方海》、《甘露四部》、《秘诀甘露溅滴》、《二十五味方剂集》、《月光医经》、《珊瑚颈》、《珊瑚颈饰》、《通瓦嘎吉德》、《哲对宁诺尔》、《甘露精》、《普济临床之甘露饮与药手册》、《奇异庆宴宝藏》、《必用诸品》、《高世格梅林方》、《哲对盘德宁布》、《普济方剂》等16篇经典蒙医临床著作,收集、整理组方组成中明确含有白云香的方剂共547首。根据《药物异名及药物识别》、《晶珠本草》、《无误蒙药鉴》等蒙药经典著作为参考,对所涉药物的异名、别名进行整理、统一,其中36首有异议的、信息不完整的方剂(所占比例仅为6.58%)采取了直接删除方式,对剩余的511首完整方剂再次审核整理,确保信息的完整准确性。

1.2 处方输入 将上述筛选的方剂数据整理后导入SPSS 20.0软件。输入数据前后,均由双人负责数据源的审核,以确保数据源的准确。

1.3 数据分析

1.3.1 数据检验方法 首先对数据进行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明确数据是否有统计学意义。KMO统计量的检验值反映因子分析对原始变量的分析效果,得出结果若>0. 5,说明变量间,相关性较强,适用于因子分析,且越接近1,效果越好。Bartlett球形检验是用来判断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 球形检验的零假设相关系数矩阵是一个单位阵,检验统计量根据相关系数矩阵的行列式计算。若该值较大且其相伴概率小于显著性水平,则拒绝零假设,原始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适合于因子分析,否则不适于因子分析。

1.3.2 因子分析 首先基于已导入SPSS 20.0软件的数据,进入Analyze - Data Reduction - Factor,将26味高频药物变量选入,之后根据因子方差值依次去除<0.50的药物,再根据旋转成分矩阵a的贡献值,依次将贡献值<0.500的药物去除。最后对最终选定的21味药物进行因子分析,即采用主成分法进行因子提取,最大方差旋转法进行因子旋转,应用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作为提取公因子的依据。根据特征值的大小确定及累计贡献率来确定公因子数目。特征值是指某因素所涵盖的信息量,若特征值>1,便可予以保留;累计贡献率是指若干因子所能获得的信息量,一般要求>70%。因子分析中,特征值可在解释的总方差中体现,也可以做成碎石图。

2 结果

2.1 药物频次 本次统计的511首含有白云香的方剂中,共涉及406味药物,分析与白云香配伍频次较多的26味药物(选取出现频次>70次),总出现频次为3570次,占全部药物出现频次(7513次)的47.64%。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依次为决明子、诃子、苘麻子,使用频次均>200次,见表1。

2.2 高频核心药物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通过SPSS 20.0软件,将选取的出现频次较高的26味药物进行了因子分析。首先根据因子方差值及旋转成分矩阵a的贡献值依次去除5味药物,最终对剩余的21味药物进行因子分析。采用KMO统计量和Bartlett球形检验,Kaiser-Meyer-Olkin值=0.810>0.5; Bartlett的球形检验度sig=000<0.05,故该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见表2。分析结果根据特征值>1(如图1所示)及累计贡献率>70%为条件提取6个公因子,采用正交旋转法中的方差最大旋转法对提取的6个因子做因子旋转,经6次迭代得出因子载荷矩阵。见表3。F1 为草果、丁香、肉豆蔻、天竺黄、白豆蔻、红花;F2为川楝子、栀子、诃子;F3 为石菖蒲、草乌、木香、麝香;F4 为决明子、苘麻子、沉香;F5 为白檀、瞿麦、牛黄;F6 为石榴、荜拨。

表1 高频使用药物频数分析

续表1

表1 高频使用药物频数分析

表2 KMO和Bartlett 的检验

表3 旋转成份矩阵a

提取方法:主成份;旋转法:具有 Kaiser 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a.旋转在 6 次迭代后收敛。

3 讨论

研究频次分析后,发现含白云香方剂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物为决明子、诃子、苘麻子,且出现频次较接近。在蒙医药学领域将白云香、决明子、苘麻子俗称“燥黄水三药”。医者往往直接将“燥黄水三药”按一味药物用于方剂中,故含白云香方剂中决明子、苘麻子的出现频次明显高于其他药物。诃子在蒙医学中俗称“药物之王”,蒙古名“阿茹拉”,始载于《智慧之源》,源于藏语,其意为治疗诸病,功能齐全[3]。诃子味涩,性平,不但能强身健体,增强胃火,助消化,还能消除“赫依”、“协日”、“巴达干”引起的一切疾病。蒙医学疾病治疗原则中强调注重调理体素及调节胃火,且因诃子有解毒功效,当方剂中含有草乌等有毒药物的时往往加入诃子解毒。故诃子使用频次明显高于其他药物,符合蒙医药学用药基础理论。

本次研究共6个公因子,应用蒙医药学药味、药性、药效等基础理论解释,分别为:F1 为草果、丁香、肉豆蔻、天竺黄、白豆蔻、红花。在蒙医药学中将此6种药物统称为“六良药”。草果-脾脏良药、丁香-命脉良药、肉豆蔻-心脏良药、天竺黄-肺脏良药、白豆蔻-肾脏良药、红花-肝脏良药。在蒙医药众方,“六良药”往往用于调和体素,保护五脏及命脉。F2为川楝子、栀子、诃子。在蒙医药学中将此3种药物统称为“三子”。“三子”可单独组成方剂为三子散汤,又称希拉汤。本方中以清血热的栀子为主要;辅以诃子调和体素;以川楝子燥热性黄水。三药合用,有清血热,分离正常血和病血之效。F3为石菖蒲、草乌、木香、麝香;以上药物与F2中的诃子,为“嘎日迪-5”即“五鹏丸”方组成药物。在方中以杀粘、燥黄水、止痛作用的粘施剂草乌、麝香为主药;辅以石菖蒲杀粘燥黄水;以木香调和体素,调和气血相搏,止痛;以诃子调和体素,解毒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调理粘、黄水所致体素不和,祛除草乌之毒,强化疗效,杀粘、燥黄水、镇刺痛之功效。因诃子是F2“三子”的主要因素,“三子”在蒙医临床中的应用比五鹏丸较广,且本方中诃子是调和体素,解毒的佐药,故诃子优先被归入F2中。笔者认为F3中虽没有诃子,仍可以理解为“五鹏丸”之组合,主要功效为“杀粘虫”。F4 中决明子、苘麻子与白云香称之为“燥黄水三药”,故三者联合使用,可增强其燥黄水功效。决明子味苦、涩,苘麻子味甘、涩,性凉。根据药物功效赫依、希拉、巴达干生克理论,苦、涩味可以生成赫依,甘、苦、涩可以抑制希拉,同时使用决明子与苘麻子,极易生成赫依。沉香味辛、苦,辛味可抑制赫依,故当在方剂中决明子、苘麻子同时出现时,沉香不仅能增强其燥黄水功效,还可防治赫依生成。F5为白檀、瞿麦、牛黄;根据其药物的功效,可理解为“清热”,F6 为石榴、荜拨;根据其药物的功效,可理解为“祛巴达干”。黄水病在临床上分为两类,即热性黄水病和寒性黄水病, 有些文献中也称为黑黄水病和白黄水病。如果血与希拉并发, 属热性, 巴达干与赫依并发则属于寒性。故F5可用于热性黄水病,F6可用于寒性黄水病。

在蒙医临床中白云香主要用于黄水病。本病可通过疾病六入门发病,布于皮肤,散于肌肉,行于脉道,侵于骨骼,降于五脏,坠于六腑,不仅能形成独立病症,还能与其他病症合并引发多种合并症和聚合病变,影响或危害机体[4]。通过本研究得出白云香与具有调和体素、保护五脏及命脉、清血、希拉热、杀粘虫、燥黄水、祛除巴达干等功效的药物合用较广,此规律符合蒙医学治疗黄水病原则。本研究还发现了6个因子: F1-六良药;F2-“三子”;F3-“五鹏丸”;F4-“燥黄水”;F5-“清热”;F6-“祛除巴达干”。F1、F2、F3为蒙药经典药方,而F4、F5、F6为新发现的药物组合,下一步笔者将对上述3组药物组合进行方剂复杂网络分析、药物-成份-靶点网络分析及可视化等分析,进一步寻找其潜在药物配伍规律,为研制治疗黄水病新方及其他蒙药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

猜你喜欢

黄水诃子决明子
永德县诃子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理发店店主坚守24年的“约定”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不同诃子属药材多指标成分研究
应用决明子改善偏热体质
永德县诃子产业化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
伤科黄水制备工艺的优化
β-环糊精对决明子的辅助提取作用
伤科黄水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伤科黄水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观察
藏药材毛诃子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