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宽度、围度特征的研究

2018-03-04

运动 2018年18期
关键词:胸围学龄儿童腰围

马 阳

(山西体育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随着体育舞蹈在我国的全面普及,整体水平日渐提高,近十几年来,我国各个年龄段的选手在“黑池”比赛中的成绩愈见突出,充分说明这项国外的舞蹈在我国发展得越来越好。对于体育舞蹈这一追求美的运动来说,身体形态是体育舞蹈运动员从事本项目所应具备的首要条件或称基本条件。了解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将有利于今后选材及训练工作的开展。因此,本文通过对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今后的选材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宽度、围度特征为研究对象。以参加2018年山西省体育舞蹈锦标赛暨全国公开赛的10岁组、11岁组、12岁组别的选手,每个年龄组各20人为调查对象。因受到中外文化不同的影响,男运动员人数较少,无法达到男女1对1的搭档比例,故本文没有对男运动员做具体研究。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指标的提出

本研究在广泛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和参考《上海市运动员科学选材工作指导手册》《运动员科学选材》中身体形态方面常用指标的基础上,同时进行了专家访谈,提出了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动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的调查指标(表1)。

表1 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身体形态方面待选指标

2.2 调查指标的确立

对太原市多家俱乐部的教练员、运动员和选材训练方面的专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各位专家、教练员根据多年的执教经验和专业知识对每一项调查待选指标的重要程度按“非常重要”“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重要”,在调查问卷中相应的重要程度上划“√”。依次为5分、4分、3分、2分、1分,计算各项指标的平均数,将平均数大于或等于4分的各项指标列为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指标(表2)。测量指标2项:肩宽、髂宽。围度测量3项指标:胸围、腰围、臀围;其他测量指标1项:体重。

表2 专家认定指标一览表

2.3 指标的分析

2.3.1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身体宽度 宽度指标主要反映人上肢发育的情况。肩宽是指左右肩峰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它是反映躯干上端的横径指标,能明显地体现体形。肩宽是遗传度较大的指标之一,不会因训练而轻易改变。通常用肩宽/身高×100反映上体发育情况和肩宽与身高之间的比例关系。指数大,说明人体横径相对较大,上肢发达;指数小,说明人体横径相对较小,上肢发育差。

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肩宽/身高×100派生指标中,10岁组占21.7%,11岁组占21.8%,12岁组占22.4%。本文认为,体育舞蹈的训练对肩宽的变化起到了作用,主要作用表现在横径的增大,肩部肌肉、上肢肩带的增长,增强了运动员上肢的发育。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髂宽/肩宽派生指标中,10岁组占69.9%,11岁组占70.1%,12岁组占71.7%。由此可以得知,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的髂宽/肩宽除了因年龄变化而增长之外并没有特殊的变化。

2.3.2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身体围度 体育舞蹈是一种展现身体形态美的运动,运动员保持胸围、腰围、臀围的比例对竞技表现力尤为重要。根据“先抽条,后长肉”这一生长发育规律,围度之间的比例具有相应的稳定性,因此选取胸围/身高、腰围/臀围的比例作为研究。

太原市10岁组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胸围为66cm,太原市11岁组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胸围为73.3cm,太原市12岁组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胸围为74.1cm。太原市10岁组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胸围小于10岁阶段普通儿童0.6cm;太原市11岁组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胸围大于11岁阶段普通儿童2.7cm;太原市12岁组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胸围大于12岁阶段普通儿童0.5cm。女子11岁开始生长发育,身体结构开始变化,出现第二性征。发育期的开始影响着成才率,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发育期高潮持续的长短。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呈现的发育变化是在11岁时胸围变化较快,发育高潮在12岁时进入平稳,与普通儿童相比较为接近。

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是我胸围/身高指数情况中,10岁组为45.32cm,11岁组为47.12cm,12岁组为45.76cm。从这一指数来看,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胸围/身高在11岁时变化明显。国外专家普遍认为,普通人胸围/身高指数在50~55cm为正常,50cm以下为狭小,而我国男女运动员的指数平均值分别为53.9cm和54cm。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学龄儿童的平均值愈接近,说明生长发育正常。腰围与运动项目关系很大。腰围大,肌肉厚实有力,力量较好,但是腰围大,腰部灵活性较差,复杂动作或者对腰部灵活性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是不利因素。因此,在选材时要根据项目来选择腰围大小。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腰围情况中,10岁组为(61.7±3.3)cm,最大值64cm,最小值58cm;11岁组学为(68.6±3.3)cm,最大值75cm,最小值64cm;12岁组为(71.5±1.1)cm,最大值74cm,最小值58cm。臀围的大小受到臀部肌肉发育的影响,同时与骨盆的骨性发育有关。女性10岁后,受生长发育突增期,即青春发育期开始的影响。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臀围情况中,10岁组为63.3cm,11岁组为77.1cm;12岁组为79.1cm。

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围度的变化较快,呈逐年递增的情况。臀围的大小与臀部肌肉有关,分析原因发现,因长期参加体育舞蹈训练,臀部肌肉参与较多,脂肪堆积较少,故臀部曲线较好。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腰围/臀围指数情况中,10岁组为0.88,11岁组为0.89,12岁组为0.9。由此可以得知,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腰围/臀围指数随着年龄增长,比例也在逐年增长。腰围/臀围指数是反映身体躯干下半部分粗细比例之间的关系,腰的围度大会影响灵活性。这一指标的变化还与体育舞蹈项目本身有关,在舞蹈过程中不仅要依靠地板通过下肢传导的力量,还需要腰部、臀部的发力,引导上半身的展现,腰部不仅要灵活,并且围度较小,才能体现出力与美的结合。

2.3.3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的重量指标 体重是指人体的重量,包括脂肪重量和非脂肪重量(又称去脂体重或瘦体重)。体重受两次突增高潮变化规律的影响。在青春发育期最快,女性儿童少年增长最快在10~13岁之间。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10岁组的运动员体重为35.3kg,身高为145.5cm;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11岁组的运动员体重为37.3kg,身高为156.4cm;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12岁组的运动员体重为47.6kg,身高为161.9cm。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12岁组的运动员体重比11组的增加了10.25kg,12岁组运动员的身高比11岁组增长了5.5cm,根据“先抽条,后长肉”的生长发育特点可以发现,11岁阶段是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

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1 000)是人体测量的复合指标之一。用克托莱指数反映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体重与身高的合理比例关系。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克莱托指数中10岁组为243.9,国民体质检测克莱托指数10岁组为248.9;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克莱托指数11岁组为238.4,国民体质检测克莱托指数11岁组为271.9;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克莱托指数12岁组为293.7,国民体质检测克莱托指数12岁组为289.5。

3 结 论

3.1 宽度方面

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基本趋于正常发育,主要表现在横径的增大,肩部肌肉、上肢肩带的增长,增强了运动员上体的发育。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呈现髂宽稍窄、肩宽稍宽的宽度现状,这种宽度特征更有利于体育舞蹈展示中的美,也更具有体形美。体育舞蹈是以下肢发力为主,通过中段传导力量产生运动的舞蹈,从生物力学的角度看,骨盆太宽会影响下肢运动,但因体育舞蹈项目其周身的平衡稳定与动作完成主要依赖下肢,所以骨盆宽度的研究对体育舞蹈项目更有意义。

3.2 围度方面

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胸围呈现的发育变化是在11岁时变化较快,腰围/臀围指数随着年龄增长,比例也在逐年增长,体现出力与美的结合;围度的变化较快,呈逐年递增的情况,由于学龄儿童正值生长发育阶段,各项指标时刻变化,待进入生长稳定期后再做讨论。

3.3 体重、克莱托指数方面

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在11岁时身高增长较快,体重逐渐增长,早于全国普通学龄儿童。体重更多的是受环境、营养、体育锻炼的影响,该年龄阶段的运动员身体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太原市学龄儿童体育舞蹈运动员身高、体重较为理想,在比赛场上能占据一定的比赛优势。

猜你喜欢

胸围学龄儿童腰围
孩子挑食、偏食,家长该怎么做
探讨假体凸度对假体隆乳患者术后胸围及罩杯的影响
选腰围 试戴半小时
佩戴腰围要注意什么
腰围佩戴有讲究
成年酉州乌羊体尺长与体质量的关系
爱尔兰政府发布学龄儿童托管教育计划
奉化市2012—2014年学龄儿童尿碘监测结果分析
幸而今天买了胸衣
清涧县辍学儿童逾五千